庫里奇巴(Curitiba),巴西Paraná州首府,是南巴西最大的城市。巴西一般予人第三世界國家擁擠、貧窮、雜亂及落後的印象,庫里奇巴卻擁有最為世人所稱道的創意大眾運輸系統:結合永續經營的交通運輸概念與商業發展、道路基礎建設及地方社區發展的模式。成功地整合了城市社會的發展脈絡,將實質環境條件納入城市的規劃,成為永續的生態城市範例,而且廣獲市民支持。
庫里奇巴(Curitiba),巴西Paraná州首府,都會區擁有約350萬人口,是南巴西最大的城市。巴西一般予人第三世界國家擁擠、貧窮、雜亂及落後的印象,庫里奇巴卻擁有最為世人所稱道的創意大眾運輸系統:結合永續經營的交通運輸概念與商業發展、道路基礎建設及地方社區發展的模式。「城市不是問題,」曾於2005年來台參加「城市領袖對話」專題(由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舉辦)、分享庫里奇巴發展舒適、美麗城市成功經驗的庫里奇巴前市長Jaime Lerner自豪地表示:「城市本身就是解決方案。」(The city is a solution)

庫里奇巴早在1965年便已規劃具遠見的交通系統,主要目標在於將商業與服務業沿著貫穿南北的主交通動脈發展,由市中心向外放射。該計畫設計目的也在於提供各項支援,以鼓勵各地方社區能提供各區域所需的教育、醫療、娛樂與公園綠地,減少進出市中心的通勤人潮。此外,提升機動性和土地利用也是都市計畫成功的關鍵。

整合的運輸網絡

快捷巴士(express bus)專用車道(葡語canaleta,即channel之意)發展於1974年。這條內線車道與當地的進出車道以及高運量汽車及巴士的單向車道相鄰。將交通車流種類分離並於幹道設置公車專用道,有助於安全、可靠、有效率的公車營運,而沒有混合車流(mixed-traffic)公車系統固有的危險性或公車脫班、誤點的情形。

庫里奇巴的公車捷運系統稱為Rede Integrada de Transporte(葡語,即整合的運輸網絡),共約有1,100部公車,每天發出 12,500班次,服務約130萬的乘客。除快捷巴士外,另有四種以顏色區別的公車類型:快速巴士(rapid bus)、三節公車(bi-articulated bus)、區間車(inter-district bus)及接駁公車(feeder bus)。

人性化設計—筒式候車亭

快速巴士行駛於交通動脈及主要街道,最快時速可達一百公里。它停靠於全球首創專屬架高的筒式(或稱管狀)透明候車亭,其設計除可讓乘客免於日曬雨淋之苦外,由於進入候車亭時事先購票或刷卡,節省了上車刷卡或投幣的時間,加上筒式候車亭與公車的內部齊高,公車停靠站後,乘客毋須用上下階梯,即可快速出入,這對殘障乘客而言,尤其便利(候車亭也配備有升降梯,供輪椅及嬰兒車使用)。因此這種透明候車亭外形新穎美觀,逐漸取代各地原本的地標建築,成為都市的新景觀。

超值的創意—三節公車

三節公車,於1992年引進,穿越一條長約18公里的南北走廊。此種三節公車是全世界最大的公車,實際上是由三個巴士車廂聯結而成,能載運270名旅客,每小時可運送達兩萬人次,接近地鐵或高架捷運的載運量,但僅耗費4千9百萬美元,平均每公里270萬美元,與普通輕軌列車的每公里造價約1,560萬美元以及台北捷運內湖線每公里平均造價近1億美元(不含用地取得及間接工程費用)相比,可謂「超值的創意」(affordable innovation)。當地政府也鼓勵民間在此交通動線兩旁興建辦公大樓,創造了搭乘公車的需求及意願,因此公車業者不需政府補貼,即能永續經營。

庫里奇巴的公車載運量已是20年前的50倍,但市民花費在交通運輸的費用僅佔年收入的10%。因此,即使庫里奇巴具有巴西次高的的平均汽車擁有率(每3人擁有ㄧ部汽車),當地的人均汽油消耗卻低於8個同級城市30%,因而創造出極為宜人的生活環境。根據讀者文摘調查,庫里奇巴是巴西居住的最佳城市。

非機動化運輸與行人設施

庫里奇巴在市中心區設有行人徒步網絡,範圍廣闊,相當於50個街區(block)。起初當地的商家極力反對,但他們很快地發現行人徒步可大幅提升經濟效益;周邊的公車站可提供方便進出此區域,消費者不需要與車爭道或尋找停車位,購物更為輕鬆。此外,庫里奇巴 1992年公共建設計畫包含150公里的自行車車道,沿著河谷及鐵路興建,造就庫里奇巴成為一座腳踏車友善(bike-friendly)的城市。

台灣大眾捷運的借鏡

為兼顧區域平衡發展,台灣除了北高兩市外,其他城市也陷入地下化或高架大眾捷運的迷思,這些捷運系統宛如城市繁榮的萬靈丹。但其興建卻所費不貲且工期冗長,對路樹的砍伐,亦對城市綠化造成負面影響。

庫里奇巴整合了城市社會的發展脈絡,將實質環境條件納入城市的規劃,成為永續的生態城市範例,而且廣獲市民支持。其大眾運輸既非地鐵、高架捷運或輕軌列車,卻憑藉人性化又有效率的貼心設計,以最少的成本與對環境最小的衝擊,達到等同的載運量。

在台灣,公車成了不得已的選擇,似乎只有老弱婦孺等弱勢族群才搭乘公車,其他則以自用車代步或選擇機動性較強的機車,造成交通混亂及空氣污染的嚴重問題。如何提供便利而有效率的公車捷運系統,讓市民以搭乘公車為交通運輸的優先考量,顯然是台灣未來邁向永續城市、生態保育及社區參與時,值得考慮的方向。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