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迷戀過英國藝術家Tracey Emin手寫字體
「I Can’t Believe How Much I Loved You.」霓虹燈裝置創作,
那你更不能錯過被譽為60年代美國觀念藝術先鋒的藝術家Bruce Nauman。
 
他是當代藝術界的預言家!
1941年出生於美國印地安那州,
曾在威斯康辛大學修習數學、物理,
後來則半路出家投奔藝術,
此後他以藝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2009年亦代表美國參加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並奪下最佳國家館的金獅獎殊榮。
以霓虹燈裝置走紅當代藝術圈,Bruce Nauman回顧展集結近50件作品
 
這是Bruce Nauman 20年多來首次在倫敦舉辦的大型回顧展,同時也是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首個開放公眾的展覽,此展搜羅了近40多件作品,從雕塑、音檔、錄像到霓虹燈裝置等,讓人從中感受到他前衛、大膽、充滿實驗性的藝術觀點。尤其Bruce Nauman 1967年的第一件霓虹燈裝置作品「The true artist helps the world by revealing mystic truths」至今仍可在街頭巷尾照見相似的當代藝術詮釋手法。

此展透過一系列沉浸式裝置與13個房間的空間設計,讓人能與作品更緊密的貼近,而未按時序排列的方式,則更完整的爬梳了他50年來的創作生涯。於是在Tate cafe所放置的錄像作品「 Good Boy, Bad Boy」像鄰座不時傳來令人不安的對話;而在上樓與下樓之間,Nauman的音頻聲音檔則將無所不在的跟隨著你。
 
展覽前導影片。(Video Credit:Tate)

錄像作品「 Good Boy, Bad Boy」。(Photo Credit:Tate
 
左為作品「One Hundred Live and Die ,1984」。右為「Human Nautre/Knows Doesn’t Know 1983/1986.」(Photo Credit:Tate、Photograph by Matt Greenwood )
 
進入展間後,從聽覺與概念上最有力的作品之一「Anthro/Socio (Rinde Spinning) 1992」到1987年的「Clown Torture」,以及Bruce Nauman早期作品「Concrete Tape Recorder Piece,1968」與「Manipulating the T-Bar ,1965」等,讓觀者在不同房間的流轉中總能察覺他作品裡,殘酷和幽默始終如同光影般相互依存,而不安則是他所形塑的情緒,讓人不時感覺油然而生恐慌。
 
因此,無論你多麼了解Bruce Nauman,此展大多數的作品依舊令人感到激動,而伴隨作品所傳達的不安亦如影隨形。


「Bruce Nauman Falls, Pratfalls and Sleights of Hand (Clean Version) 1993」。(Photo Credit:Tate)

「Anthro/Socio (Rinde Spinning) 1992」。以投影在房間三側旋轉的人頭,吶喊著「餵我、吃我、人類學」與「幫我、傷害我、社會學」以及「餵我、幫助我、吃我、傷害我」Nauman正是藉此展現出人類最基本的本能。(Photo Credit:Tate、Photograph by Matt Greenwood )

「Manipulating the T-Bar ,1965」錄像作品。(Video Credit:Youtube)
 
從音檔到錄像,Bruce Nauman以沉浸式裝置讓不安如影隨形
 
此次回顧展在Tate Modern共以13個房間展出(更多關於作品的介紹: https://is.gd/JPrAfg),其中Room 1 展示了「Mapping The Studio II With Color Shift, Flip, Flop & Flip/Flop (FAT CHANCE JOHN CAGE) 2001」,這件作品以7幅大型投影螢幕在15到20分鐘間,讓色彩從紅色過渡至綠色,再變成藍色,最後又回到紅色,同時間,每15分鐘螢幕就會從左向右翻,或從上往下翻,並搭配著風、雨、狗吠等不同的聲音,充份展現Bruce Nauman工作室的不同視角,同時也彰顯了他經常審視周邊環境的觀察力。

「Mapping The Studio II With Color Shift, Flip, Flop & Flip/Flop (FAT CHANCE JOHN CAGE) 2001」。(Photo Credit:Tate)
 
而在ROOM 2 則聚焦他早期利用自己的身體所進行的創作,並以名言「[If] I was an artist and I was in the studio, then whatever I was doing in the studio must be art.」(如果我是藝術家,我在工作室裡工作,那麼我在工作室裡做的任何事都是藝術。)坦率揭露Bruce Nauman認為觀念勝於一切的創作思維。

因此,每個房間裡都存在某個時期Bruce Nauman最耐人尋味的藝術線索,讓人可以透過聲音、影像、雕塑等不同形式去探索他橫跨50年的創作脈絡與歷程。

位於ROOM 5的「 Double Steel Cage Piece ,1974」原先在疫情之前的規劃是邀請觀者穿越兩個籠子間的狹小空間體驗監恐怖的幽閉與監禁,如今因疫情影響則以一旁的體驗影像做為示意。(Photo Credit:Tate、Photograph by Matt Greenwood )
「Still from Clown Torture, 1987」。(Photo Credit:Tate)

「Black Marble Under Yellow Light 1981/88」。(Photo Credit:Tate、Photograph by Matt Greenwood )
 
一次瞭解Bruce Nauman 3個重點創作概念與作品亮點
 
Bruce Nauman自1960年代後期以來,持續透過重塑傳統,創造嶄新的藝術形式,因而被認為是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最具創新力和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重點創作概念1:擅於在文字遊戲中展現他視語言為材料的態度
亮點作品1:網美店愛用爆款霓虹燈始祖 
 
藝術家Lucio Fontana 是首個創作出全以霓虹為媒介的雕塑,但除卻純粹的霓虹光源、圖案、線條,第一個以霓虹為媒介書寫文本的,應該是Bruce Nauman。他在1967年時,受到當時舊金山工作室外林立的啤酒屋霓虹招牌所啟發,希望藉此創作出不同於人們所理解的「藝術品」樣貌,因而誕生了第一件霓虹燈裝置作品「The true artist helps the world by revealing mystic truths」,亦成為他的代表作。此後他的霓虹燈裝置作品,大玩文字遊戲雙關語、字謎,既等同詩意,卻也充滿挑釁意味,同時亦呼應1960年代社會上反藝術的高漲情緒,並與都會、物質的當代視覺意象不謀而合。


「The true artist helps the world by revealing mystic truths,1967」(Photo Credit:Tate)
「One Hundred Live and Die,1984」(Photo Credit:Tate)

「My Name As Though It Were Written on the Surface of the Moon ,1968」(Photo Credit:Tate)
 
重點創作概念2:他相信手邊所有能接觸到的藝術工具都能進行創作;他也是錄像藝術的先行者,1960年代時他便在自己的工作室裡拍攝了一系列的作品。
亮點作品 2:預言式呼應了covid-19勤洗手的錄像作品  
 
這件1996年所創作的錄像作品「Washing Hands Normal」以兩個螢幕呈現出用力洗手的畫面,其手勢搓揉肥皂的力度以及螢幕扭曲的效果都讓人感到恐慌,頗有洗手讓人感覺正在清除罪孽的意味。對照如今疫情期間所有人不斷勤洗手的現況,更讓人有種巧妙的共鳴。

 
「Washing Hands Normal,1996」。(Photo Credit:Tate、Photograph by Matt Greenwood )
 
重點創作概念 3:聲音對他的藝術實踐相當重要,有時是純音頻作品、有時是錄像或大型裝置的一環,但他始終有意識地將聲音納入作品之中。
亮點作品 3:聲音如何造成恐懼感?!
 
這是一件連Bruce Nauman自己觀看都會感覺毛骨悚然的作品。首次在英國展出的「Shadow Puppets and Instructed Mime,1990」裝置作品,觀眾將面對一系列的投影、監視器,以及懸掛的蠟像頭,並持續接收在複雜的播放系統中精心編排的隨機聲音。透過權威式的聲音指令以及表演者所執行的動作,觀者將體驗到一種無形的壓迫感。

「Shadow Puppets and Instructed Mime,1990」。Photo Credit:Tate、Photograph by Matt Greenwood )
 
《Bruce Nauman》回顧展
地點:倫敦Tate Modern
日期:即日起~21 February 2021
需預先訂票:
https://shop.tate.org.uk/ticket/date?cgid=7742

編輯/Christine Chen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