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COFE與威石東酒莊聯合合作,以台灣黑后葡萄酒粕所打造的「可以喫的葡萄酒」白巧克力,依然由米力負責主掌此次的包裝設計。(Photo Credit:COFE)
「就是因為我們在台灣,才會想盡辦法做這樣的作品。」COFE團隊表示。
這一切的起點,都源自於威石東酒莊與COFE「惜食」的初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葡萄看似再平常不過。但其實葡萄生長性喜溫帶環境,台灣的亞熱帶氣候並非典型的葡萄生長風土,面對悶濕多雨的氣候及時而無情的強烈颱風,光是順利收成都有困難。更何況採收的台灣葡萄還要提供廣大鮮食水果市場,要拿好不容易順利採收的葡萄釀酒,更是珍貴。
對於威石東酒莊而言,每一顆葡萄都得來不易,因此威石東酒莊的創辦人Vivian(楊仁亞)也希望能再運用釀造葡萄酒後剩餘的葡萄酒粕(包含葡萄皮、葡萄籽)入食。否則這些成就葡萄酒風味的葡萄皮,最後不是蒸餾成渣釀白蘭地,就是成為肥料回到土地。



如同黑色珍珠閃閃發亮的黑后葡萄,是威石東酒莊釀酒的原料。(Photo Credit:COFE)
於是COFE的主理人顧瑋與威石東酒莊開啟了另一場葡萄酒粕的新實驗。如同COTE,以可可脂、黃豆粉為基底,「可以喫的葡萄酒」再另加上葡萄酒粕及砂糖。選用2020年度夏季採收的彰化二林黑后葡萄酒粕,壓榨後冷凍直送加工,挑除葡萄籽,凍乾製粉,再與九日風合作製成白巧克力。

(Photo Credit:林裕森)
一般的黑后葡萄酸味明顯,今年夏果黑后恰好較甜,風味結構更為圓潤平衡。葡萄皮的澀味則以黃豆粉平衡緩和。為了保有葡萄酒的風味結構,特別保留部分葡萄籽,在葡萄酒粕凍乾磨粉及巧克力研磨時皆選擇「粗磨」的新詮釋,帶著一些些粗糙顆粒感的質地,有別於過往滑潤如絲的巧克力質地,是COFE在風味與質地平衡中的新嘗試。
每一口的酒香,都是珍惜物產的實踐。


左圖:巧克力上有著典雅的葡萄藤圖彙。(Photo Credit:COFE)。右圖:相較於巨峰葡萄,黑后葡萄有著明亮的酸度。(Photo Credit:林裕森)
編輯/彭永翔 joshpeng@motstyle.com.tw;資料參考/CO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