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為彰化建城300年,不少藝術活動以豐富的展出形式呈現在地的創作能量。其中2023《跑攤藝術季》再次回到八卦山脈上的彎角聚落,將藝術家眼中自然的、人文的彰化呈現在大眾面前。

邁入第四屆的《跑攤藝術季》以「濃縮、凝聚、回歸」為主題,集結12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帶來平面、立體、裝置、複合媒材等作品形式,並在彎角聚落中共創造出即實驗、即日常的展出。這次透過藝術季發起人胡魏茹空間設計師、策展人王振瑋老師和黃韶瑩的分享,帶領我們更認識今年《跑攤藝術季》的亮點及其發展歷程。

台鐵舊房舍創意變身!連結日常生活的城市美術館


想前往2023《跑攤藝術季》,需要稍微離開市區、走上緩緩抬升的山坡路,當看到一排老舊平房延伸至傾斜的馬路下,便抵達了展場的所在地點。

《跑攤藝術季》的發生源於1/2 Room的成立,也源於策展人王振瑋和空間設計師胡魏茹的一場談天。被稱為胡姐的胡魏茹回憶,起初為了尋找自己的工作室,於是因緣際會看到台鐵舊房舍,那時她被門前的一棵大樹吸引,而活用空間的想像開始在她的腦海裡成形,後來毅然決然租下這些空間,希望能有更多運用。


空間設計師胡魏茹被大家親切的稱為胡姐(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 by Rafael Wu)

接手空間後,胡姐憑藉自己的設計專業進行翻修,她延續自己一貫的綠建築設計理念,僅就堪慮的結構進行整理,因此空間中仍可見過去貼磚的牆面、木質屋頂等原況,並在擔任攝影師的兒子建議下,將一隅打造成具自然光的攝影空間,讓老屋重新擁有新生命,也形成新舊融合的樣貌。後來空間因為保留一半的原本姿態,便命名為1/2 Room。


1/2 Room的自然光攝影空間(Photo Credit:Bluewein )

屋內特地設計天井滿足老屋採光需求(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 by Rafael Wu)

  
跑攤藝術季適切媒合藝術家作品與空間結合(Photo Credit:Bluewein )

然而翻修後的老屋一開始並未馬上成為藝術季的展覽場地,而是策展人王振瑋用來置放私人收藏的空間,「後來我在跟先生、孩子討論下,決定把這裡打造成沒有功能界線的地方,所以就有了後來的藝術季。」胡姐分享。回想起最初舉辦藝術季,王振瑋坦言一開始擔憂的情緒比較多,「因為要有經費的挹注,還要通過審核機制。」後來拿到文化部的補助款後,夫妻倆便以2017年到德國參觀的明斯特雕塑展、卡塞爾文獻展為靈感,開啟了第一屆《跑攤藝術季》。


藝術家王振瑋同時擔任2023跑攤藝術季策展人(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 by Rafael Wu)

「2017年在德國明斯特我們看到一間小的pub,從中午就開門營業,裡面是影片作品的展場,當時還有許多閒置、廢棄空間也變成藝術空間。」王振瑋分享,而德國將藝術與城市場域連結的創意力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於是決定舉辦第一屆藝術季時,王振瑋夫妻便以打造「日常的藝術季」為核心精神,開啟串連店家的活動計畫,「我們希望美學能進到尋常百姓生活中,讓他們能輕鬆地接近、欣賞藝術,整體像是城市美術館的概念。」王振瑋說。


充滿各種可能的跑攤精神 以實驗性呼應彰化的特色


《跑攤藝術季》邁入第四屆,藝術季的形式也順應新冠疫情、不同策展人,長出了有機的樣貌。2023年的策展人之一黃韶瑩,過去是王振瑋的學生,也曾在《跑攤藝術季》參與創作,回顧這四屆的藝術季,她認為其中具備的彈性和可能性越來越多,這也是讓藝術季變得有趣的關鍵之一。


策展人黃韶瑩兩年前曾以藝術家身分參與跑攤藝術季(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 by Rafael Wu)

例如在展場的設定上,從第一屆串連在地店家展出,到第三屆因為疫情大家無法待在同一空間而將展場延伸至外縣市,再到今年展覽回到胡姐因為租下其他老屋而形成的空間「彎角聚落」,這個過程皆呈現了《跑攤藝術季》臨機應變、不斷創新的精神。

另外在展出作品上,實驗性也漸漸成為《跑攤藝術季》嘗試與大眾對話的內容。黃韶瑩以今年的藝術季為例,邀請展出的12位藝術家除了個人私心喜歡,也會選擇非藝術學院出身的創作者展出,「因為當代藝術容易給人距離感,但其實它涵蓋的範圍很廣,有些日常的內容也可以是當代藝術的一部份。」

 
藝術家吳芊頤的膠帶拼貼作品《窗光》(Photo Credit:Bluewein )

例如藝術家賈勛甯向來以纖維結合陶瓷作為結構上的延伸,今年則將記錄彰化的攝影小品與陶共同以雕塑狀態呈現,呈現藝術家跳脫過去創作形式的實驗性。其他像是藝術家黃昱昊的繪畫,即是他回家鄉彰化掃墓,發現閩南人和客家人都有使用壓墓紙的習俗,於是以此為靈感創作一系列水墨畫。


藝術家賈勛甯結合攝影與陶土創作《日子的立面》(Photo Credit:Bluewein )


藝術家黃昱昊《掛紙》以繪畫呈現清明掃墓的儀式(Photo Credit:Bluewein )

「今年的作品有很多媒材,像是水墨、版畫、攝影、錄像、裝置和雕塑等,雖然藝術家是為彰化做一件作品,但他們的創作並沒有脫離自己創作的脈絡,這是我覺得最厲害的地方,因為如何重新觀看一個地方,同時仍然有自己的個性,並沒有因為彰化而變得『彰化』,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事。」黃韶瑩分享。


用來自各地的藝術家視角 再現彰化的自然人文


彰化今年適逢建城300年,近期舉辦了不少藝術活動,也讓大眾開始注意到彰化的創意能量。而移居彰化十年、同時身為藝術季主辦方的胡姐與先生王振瑋,也發現彰化的藝術能量各有特色、各據山頭,像是有返鄉青年透過田野調查進行歷史、地理的爬梳,進而舉辦藝文展覽,而《跑攤藝術季》則是擅於媒合空間與藝術家,展現當代藝術和彰化自然人文的創意與潛力。


跑攤藝術季邀請各地藝術家到彰化進行創作,三人也認為近年在地創作能量逐漸豐沛。(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 by Rafael Wu)

「返鄉青年以地方紋理進行創作,是由內而外的呈現彰化特色,我們則是聚集各地藝術家來創作,用他們的視角呈現彰化的面貌,屬於由外而內的展現。」王振瑋說。雖然目前彰化在地的藝術活動還沒有緊密的串連,「但平常潛水潛很深的那些在地藝術愛好者,現在都會看到他們出現在展場裡。」胡姐分享。


在突發狀況中逐漸成長的跑攤藝術季


如今回看歷年《跑攤藝術季》的執行過程,曾是參展藝術家也是今年策展人的黃韶瑩認為,將藝術家媒合至展出空間是最大的挑戰,例如疫情間店家倒閉時,便要臨機應變、挪動藝術品到適合的空間;當藝術品需要光影呈現時,就要幫作品找到有自然光的位置等等,「每屆都會出現計畫趕不上變化的狀況,但我們的跑攤精神,就是很有彈性,能很快提出解決辦法。」黃韶瑩分享。


跑攤藝術季在歷經疫情與各種突發的狀況中依然重滿彈性、不斷成長(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 by Rafael Wu)

2023《跑攤藝術季》是胡姐、王振瑋和黃韶瑩的跨世代合作,他們各是拿出自己的專長彼此交流而催生展覽,若以電視製作來比喻,負責溝通細節、場地規劃的胡姐就像是統籌製作人;負責策展、聯繫藝術家的黃韶瑩則是執行製作人;王振瑋則是參與創作、在結果大致底定時給予意見的監製,三人合作無間,為彰化再次帶來具年輕氣息、實驗性的藝術展。今年12位藝術家的作品將散落在彎角聚落中,等著參觀者來散步發現,胡姐也推薦民眾可以白天先到八卦山上走走、看展,再到市區玩到晚上吃燒烤後回程,以滿滿的五感體驗結束彰化的藝術之旅。


1/2 Room的二樓藏有驚喜彩蛋,展出藝術家王振瑋作品《冉獸》(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 by Rafael Wu)

2023跑攤藝術季主視覺(Photo Credit:跑攤藝術季)

編輯/Lupita Kuo

展覽資訊
2023跑攤藝術季 Tsáu Thuann Art Festival
免費參觀
活動時間|2023.7.20(四) — 2023.8.20(日)
地點|彎角聚落(彰化市南郭路一段361-1~379號)
藝術家|王振瑋、吳芊頤、林君燁、張庭甄、許芝瑜、陳肇彤、黃昱昊、賈勛甯、劉兆慈、蔡沛樺、蔡芝其、賴怡婷
主辦單位|王振瑋藝術工作室、1/2 room -Daily Goods & ART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