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琦作品「脫北者」紀錄下北韓人民,翻過高牆奔向自由國度的歷程,張乾琦一路追隨,自中國東北逃亡到寮國,渡過湄公河到泰國,最後再抵達南韓,拍攝這一類型的紀實攝影,危機四伏,困難重重,但是卻得以讓生活在安逸世代的我們,看見這個世界邊緣的黑暗角落,看見還有多少人民生活在殘苦、沒有尊嚴的日子裡。
「請用你的自由,促進我們的自由。」翁山蘇姬在記錄片《自由邊境》沉重地訴說著。
 
今年適逢台灣解嚴 25 週年,228 國家紀念館於 7 月 14 日推出「沈默的目擊──2012 國際人權紀實攝影展」,有其特殊意義,共展出來自 7 個國家 18 位攝影師的作品,為我們目擊許多無法發出聲音的黑暗角落,用無聲的影像說出他們滿是血淚的故事。
 
羅興亞人被國際難民組織稱為「被遺忘的緬甸少數民族」,他們沒有財產權,不能自由遷徙,常遭到宗教迫害,即便是結婚也需得到當地官員同意,幾乎可以說他們身為人的權利,全部都被剝奪了;即使有部份的羅興亞人從緬甸逃到孟加拉,但其生活條件、環境仍是強烈不足,在避難所裡沒有衛生設備、糧食短缺,到處都是生病與營養不良的難民。來自美國的攝影師康士坦丁(Greg Constantine)拍下一系列「無處可逃」作品(下圖),將羅興亞人生存的苦難揭露出來。


 
「祕密行動」(下圖)則是丹麥人類學家克里斯汀(Christian Vium)還在進行中的計畫,他近身拍攝了一群西非年輕人從西非偷渡進入歐洲的歷程,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機會,這些年輕人必須咬緊牙根,穿過撒哈拉沙漠,再渡船抵達以為是夢想國度的歐洲,誰知即使在歐洲環境裡,他們仍舊是遭拒、被遺棄、人權被剝奪的一群外來人,人類的有色眼光、社會分級的高傲性,殘酷地踐踏著這群西非年輕人赤裸的生命。從「祕密行動」作品反思我們生活的台灣環境,台灣的外籍勞工與新移民數量逐年倍增,而台灣人民對於這些外籍人士的態度,又何嘗平等看待過?!台灣攝影家黃子明藉由「跨洋過海」系列拍攝下台灣的外籍勞工生活,此系列作品可與「祕密行動」作一對照。
  

「沈默的目擊」一展中非常珍貴的作品,是首次在台灣展出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妻子劉霞的黑白系列作品「沈默的力量」,作品中全是以一個表情猙獰的玩偶為創作主角,其中一張照片玩偶坐在劉曉波的肩上,玩偶的表情痛苦,而劉曉波眼神堅毅沈默地看向遠方(下圖左),而另一張照片玩偶則是被文字困住(下圖右),似乎努力地掙扎著,這些作品隱射中國政府對異議人士的壓迫,身處在沒有言論自由的中國,這些藝術家與異議人士只能努力地透過各類形式展現他們沈默的力量。


 
除了政治、宗教、種族對於人類的壓迫傷害外,自然天災的力量也令人無力抵抗,印尼攝影師 Oscar Motuloh 花了 2 年多的時間,拍攝下印尼亞齊省海嘯景象(下圖),猶記得當年海嘯發生時,對全世界造成強大的衝擊與震撼,體會到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與無能為力,災後印尼環境的巨變,人民生活的困境,至今仍在重建中,尖叫與眼淚依舊伴隨著這齣悲劇,留在全世界人的心底。


 
而賽爾維亞女攝影師 Sanja Knezevic 所帶來的「失根的社區」作品(下圖),一反前面介紹的幾位攝影家以黑白色調表現主題,而是採用鮮艷的色彩呈現貝爾格勒的吉普賽人日常生活,他們的生活貧困,靠著撿拾資源回收場的回收品度日,用紙版建屋,飲用河水,小孩的童年是在街上成長,沒有上學機會,但是攝影作品中,卻看到小孩子們在屋內開心地跳舞,即便生活條件非常差,但是吉普賽人天性的樂觀,讓他們還是對著未來懷抱希望,且能在平凡的日子中找到幸福。


 
除此之外,此展尚有潘小俠的「228 見證者」系列作品、集結多位台灣攝影師作品的「阮厝 一方土」、韓國攝影師 Kim, Nyung-Man「板門店」等,另外,還有多場講座與紀錄片的播放,讓我們透過攝影師之眼,關懷社會、族群、人權,感受生命的堅強與力量。
 
陳南宏|阮厝  一方土|台灣


 Kim, Nyung-Man|板門店|南韓

編輯撰文/劉宏怡

沉默的目擊——2012國際人權紀實攝影展
展覽時間:2012.7.14~10.28
展覽地點:228國家紀念館

講座場次(228 國家紀念館 3 樓 / PM 2:00)
7月28日 解嚴25年:台灣民主的成就與困境 主持:張鐵志  對談:林濁水、姚人多、何明修
8月04日 劉曉波、香港社運與中國人權 主持:郭力昕 對談:廖偉棠、陳允中 
8月11日 凝視東南亞:印尼重建與緬甸的少數族群 主持:鴻鴻 對談:林正修、楊宗澧

紀錄片播放
7月19日 華麗假期
8月05日 八里浮生錄
8月12日 紅色警戒
8月19日 貢寮,你好嗎?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