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說「大會主題展」是絕對不可錯過的展區呢?因為往年都只有串連不同設計主題的「主題聯展」,這屆台灣設計師週首次以「大會參展者」身分,以 2012 年的大會主題「FLOW」加入主題聯展的行列。這次由設計師周育潤籌劃的大會主題展,特別邀請到過去 5 屆一路陪伴且相挺到底的 23 位設計師,重新回歸到最初踏入設計圈的心之源頭,將自己內心深層的創作理念與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和觀展民眾一同分享每件作品其背後的故事與意涵。
整個大會主題展展場特別以流動狀的白色鐵皮屋建材打造而成,以呼應「FLOW」(流)的主題,簡單卻又帶點留白的時尚氛圍。如果你是「台灣設計師週」的常客,那你一定對這些作品的創作者不陌生,包括創意發想以婆婆媽媽吃飯時必摺、用來裝裝魚刺或骨頭紙盒的《合皿》LED吊燈,就是由設計師週的活動召集人廖軍豪所設計;「兩個八月」主事人莊瑞豪和盧袗雲則創作出希望大家以正面態度與心情愛護地球、改變環境的《好心球人 3 號》花器;周育潤曾經在世界設計大展以上百個竹編小球製成的《泡泡沙發》,這次則將旅行箱做基底,打造出時尚感十足的《旅行桌 01 / 02》;創作靈感總以自己女兒為出發點的邱建基,則把女兒隨手的塗鴉 3D 立體化,設計出一張張充滿童趣的《錯畫椅》。

左:《合皿》 , 廖軍豪。 右:《錯畫椅》 , 邱建基。(Photographs by MOT/TIMES)
★ 貼心小叮嚀:既然是「大會主題展」,當然要放在參展動線最後面當壓軸囉!所以大家千萬要耐著性子,期待驚喜的出現。另外,現場還有小型設計工作台,讓你可以實際 DIY,當個小小設計師。
「iPhone」還是「哀iPhone」?——《智慧?Smart?》



不過,舉反對票的設計師也大有人在。好比說同樣由詹明旎創作的《不孤獨的碗》,就是要矯正現代人邊玩手機邊用餐的壞習慣,將手機立在碗公邊緣,讓你雙手沒辦法滑動螢幕,只好乖乖吃飯;覺得低頭久了身體開始出現異狀嗎?那就快點使用王俊捷創作的《姿勢矯正椅》,只要你施力不對、坐姿歪斜,一隻隻「小老鼠」馬上從你腳中迅速爬過,姿勢正確了,那就順道做做手部運動吧!不管是手機啞鈴、手指滾輪和拉力器,由劉政憲打造的《手好壯壯 Alexander》絕對讓你手指長出健美的二頭肌。還記得黃多恩在 Yes 區設計的《生之樂 Lively》嗎?生老病死是人類都會經歷的過程,就連受人景仰的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也不可避免,只是,我想他萬萬沒有想到,當人們的大頭照配上黑色機殼的iPhone或iPad,竟然活脫脫變成「電子遺照」,因此,如果你是賈伯斯的忠實粉絲,不如藉由黃多恩另外設計的《憶之境 Silent》,好好緬懷他吧!

玩手機玩到手指抽筋嗎?那就快使用劉政憲所設計的《手好壯壯 Alexander》,鍛鍊你健美的二頭肌。(Photographs by MOT/TIMES)
★ 貼心小叮嚀:智慧型手機的角色究竟是正面還負面,其實沒有正確答案,所以觀展的朋友們,最後千萬別為了該選 Yes or No 大打出手,或是因為設計師只以 iPhone 創作而生氣跺腳。
○ □ △ 組合變變變——《Re_Form》

繼去年的《Re_Touch》,陳如薇、陳柏合、吳叔丞「雙旦一生」組合這屆再度以「Re_」議題出發,策畫出《Re_Form》主題展,並特別請來今年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入圍者賴佳韋設計主視覺,以人體的環抱姿態,表現出《Re_Form》的策展意象:藉由簡單的「○、□、△」,創作出一系列大膽創新或是意味深遠的作品。

另外,《形塑形》、《時‧角》和《黑漆漆》3 件作品則暗藏玄機。設計師吳秉諭和許秀涵利用塑膠瓦楞板製成的《形塑形》花器,外觀看起來好像非常普通,但如果用光去照它並且站在正確的角度,你將發現裡面竟藏著酒瓶,傑克,這真的是太神奇啦!梁舒華設計的《時‧角》時鐘以 3 個三角形構成,怎麼看都看不出現在究竟幾點幾分,但其實每個三角形都有一處印有 M 形字體,隨著時間的位移,三角形的 M 字也會跟著轉動,當最大三角形和次大三角形的 M 都擺在正上方,你就知道現在是 12 點了吧!而《黑漆漆》看起來像是一幅幅平凡無奇的畫,但陳奕文可是運用刮刮樂的概念,「刮」出一幅幅美麗的明信片版畫唷!而且現場還有販售,大家不妨買回去送給親朋好友或愛人,當作特別的卡片。

《Re_Form》展區有趣的地方在於,每件作品背後都暗藏玄機。像是吳秉諭和許秀涵打造的《形塑形》花器,看似平凡無奇,但仔細用光照,你將發現裡面竟然有酒瓶。(Photographs by MOT/TIMES)
★ 貼心小叮嚀:由於《Re_Form》不像其他展區在每件作品旁邊設有清楚的解說,因此當你看到志工,或某個害羞靦腆脖子掛著工作證、疑似是設計師本人的人,就走過去與他們大聊特聊吧!否則你將會錯過每個作品可能帶來的「意外驚喜」。
你們以為設計師週就只有這些內容嗎?有上篇當然會有下篇,盡請期待MOT / TIMES 線上誌接著帶來的不負責推薦展區下篇喔!
你們以為設計師週就只有這些內容嗎?有上篇當然會有下篇,盡請期待MOT / TIMES 線上誌接著帶來的不負責推薦展區下篇喔!
休息一下喝口水,看一下今年台灣設計師週的形象短片吧!
編輯撰文/黃伊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