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閔翔:「競爭激烈?不是市場主流?有什麼關係,做最好就好啦!」
黃顯勛:「人沒有自己想像中脆弱,設計師要堅強、勇敢一點。」
 
這種完全硬漢式的回答,徹底顯現了兩人在設計創作上的性格,而這或許也正是他們雖未達而立之年,但卻皆已能獨當一面,盡情在設計領域裡展現他們的設計才氣與能量。相信對很多設計科系的學生們來說,成立自己的設計工作室,絕對是人生清單中的重要一項,但是能夠真正獨立作業,擁有客源,開設工作室,仍是一條漫長的路,其中又有哪些事需要注意與學習呢?這次MOT/TIMES邀請到同為平面設計師的涂閔翔與黃顯勛,一同聊聊從學校畢業後,這一路走來的創業之路吧。
到了採訪當晚約定好的時間,老早就在現場等著我們的是閔翔,1984年出生的他看起來一派正經,留著一頭微卷但梳理整齊的中長髮,高瘦的身材穿著剪裁合身筆挺的風衣與西褲,全身上下看起來無一不是細選過的好品味,乍看還以為是哪來的日本型男,重視搭配但俐落得體,其一絲不苟的條理也顯示在他與我們分享作品的方式,一只皮製公事包裡的iPad,一目了然。
 
之後來到的是顯勛,1986年出生的他看起來一派休閒,彷彿剛下了工作桌就拎著一只牛皮紙袋趕來,裡面裝滿了在訪談過程中,令我們驚豔連連的各種印刷作品實品;顯勛的穿著沒有外套沒有背包沒有飾品,僅是一件簡單的條紋衫,搭配著一副黑色粗框眼鏡,就是時下台北文青最常見的扮樣,他有著鄰家大男孩的氣息,微微駝背的他不知怎麼著一直讓我想到英國鬼才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與盧廣仲的綜合體,大概是黑框眼鏡與台南同鄉的原因吧。
 
同時面對他們兩人有種奇異的感覺,尤其當你知道這兩位都是正在崛起的視覺設計師,年齡接近、創作領域相似,但是彼此性格與創作風格卻又是這麼不同,讓人忍不住想要快點探尋,他們是用什麼方法闖入設計領域裡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拿到通往獨立設計師的車票……
 
    
從以上的描述大家應該知道誰是顯勛(左圖,誰是閔翔(右圖了吧。(Photograph by 翁子恒)

繪畫無法抗拒,設計理所當然,獨立非做不可
 
Q:怎麼走上設計之路?
 
涂:我從小就喜歡畫畫,高中唸美術班,但我覺得在台灣的市場走純藝術會沒飯吃,所以改走相關的設計,大學時比較專注在動畫、電影製作,研究所後轉為專研平面設計,我一直很堅持走著這條路。對我來說,設計有趣的是它和藝術沾邊,但藝術比較純粹自我,設計基本上是服務業,必須和客戶溝通取得平衡點,這也是我覺得比較有成就感的地方。
 
黃:我跟閔翔狀況很像,我是台南人,從小喜歡畫畫 ,高中時根本不知道有復興美工這類美術專門學校,反正考上台南二中的美術實驗班就去念了,說真的到大學前我還不知道美術和設計有什麼分別,大學考到造型設計學系(工業產品),竟還想說大概差不多。
 
大學畢業後,我考入台科大研究所,論文是關於特殊印刷的探討。當大家不斷談論數位化的同時,我卻覺得在傳統印刷製程中,人與物件的關係不是那麼容易被取代,因此也希望自己可以有能力多做一些研究,不要讓這些傳統技術消失,這是一個轉折點,讓我真正對視覺設計開始產生興趣。
 
  
顯勛對特殊紙張與油墨的印刷品很感興趣,喜歡做印刷油墨的試驗,像是為台科大校慶設計的邀請卡,一開始他想要嘗試印刷加工技術的效果,但因為學校有成本的考量,所以他就決定不用印刷製版,而是直接以燙金、燙霧黑處理,且讓信封與卡片的「邀請」兩字都用同一塊版(但有著打凸與燙霧黑兩種效果),不僅節省了成本,也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Photo credit:黃顯勛)
 
Q:出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為何?是什麼類型?
 
涂:畢業後進入平面設計公司,做過的作品類型很多,通常設計師只會把好東西拿出來給大家看,但其實我們也做了很多醜東西,那就是工作的一部分,沒辦法。
 
黃:我大學就在平面設計公司實習了,但我覺得這不是我最想待的環境,我很喜歡與人交流溝通,但像是之前我曾在自由落體工作,這是一間規模頗大的平面設計公司,但當時工作時我每天只對到一個企劃或是窗口,沒有其他人際交流,我很怕我的設計會越做越封閉。所以退伍後,第一份工作是選擇廣告公司,雖然在平面設計公司也學習到很多,但我很欣賞的幾位日本設計師,都是出身於廣告公司,我很嚮往那樣的環境。
 
Q:這會是你們想獨立出來成立工作室的原因之一嗎?
 
涂:大公司基本上是以team的概念執行設計案,因此會有牽制,很難發揮全力,尤其是風格強烈的設計師,很容易被掩蓋下來,但每個設計師性格不同,一定也有很多是適合在大公司下工作的,只是我評估自己的特質後,覺得自己可能沒那麼適合大公司。
 
黃:我現在任職於奇想創造公司,帶領視覺團隊,而其餘時間則以DHDS個人工作室接案,工作量很大,所以時間管理非常重要。現在接案子已經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看案子本身有沒有趣?有沒有發揮的空間?我的目標是兩、三年後正式獨立,所以現在這段時間對我來說算是前置期,主要是人際關係的建立;而現在的工作也讓我有機會跑印刷窗口,或是直接和客戶溝通,這都能讓我建立更專業的態度。

  
 
Q:自立門戶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什麼?
 
黃:要存一大筆錢。雖然現在很多人是自己準備一台電腦,有一個空間,就開始立業了,但我的理想是公司可以持續經營,一切是有制度的,我不希望找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然後大家擠在一個客廳,都不拿薪水只說一起衝衝看。我比較希望大家是合資的角色,有一筆共同的資金,也能領固定的薪水,我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定要有健全的發展,而不是大家只靠熱情來了,然後被現實燃燒完了就結束。
 
Q:要怎麼評估自己已經到了可以自立門戶的時機?
 
涂:第一一定要有客源。
 
黃:我覺得是人際關係,廠商、印務或是一些出版窗口等,在社會上學的都是經驗,人與人之間都是互相,只有自己一個人也無法對外做聯繫,一定要覺得這塊已經健全了,才能放手走走看。
 
涂:還有要有對成本、預算、會計的相關知識,很多人只是熱血地去做,但沒有商業頭腦就很難真的賺到錢,這樣工作室容易營運不下去。專業知識只是基本必須,其他像企劃、業務知識也須具備,大概就是全人了(笑)。

        
閔翔前一陣子受TED之邀舉辦一場講座,主題為「非設計力」,閔翔認為好的設計師,不僅要具備設計能力,更需要具備所謂的「非設計力」,如溝通、印刷、會計法律常識等,這些都是成就好設計的必要條件。(Photo credit:涂閔翔)
 
沒有不可能,設計表達個性,也要溝通
 
Q:這樣聊下來發現兩位性格殊異,顯勛在設計創作上比較多東方元素和文字的實驗,而閔翔則是很重視設計的溝通與執行力,可以請兩位談談這個部分嗎?
 
黃:對,文字是我很想保存下來的東西,尤其是繁體中文字,中文字是最能代表亞洲性的符號,能讓我們從自己的文化立場發聲,獨一無二。如果是英文要創造新的字型,一套26個字母一下就可以設計出來了,但中文很難創造出整套完整的全新標準字型,這是它困難但也好玩的地方。
 
我的創作就是由平常的吸收所轉化,所以我的風格比較多含有文化背景,是簡單、現代、東方感的,我也很注重材質的表現。可是商業的作品又是另一種表現,像我之前做安心亞的唱片包裝設計,就必須要考量銷量,盡可能把包裝設計得很吸引人,但這不代表不能在其中玩些自己想要的創意,當時看到安心亞的專輯名稱叫做《惡女》,我想這就代表著不能讓消費者輕易得到,所以我就故意設計了撕裂線,消費者要撕開外殼才能拿出歌詞照片本,結果想不到很多消費者因此買了兩張,一張撕開一張不撕。就像前面閔翔講的,有時候接案子是為了工作,可能不能真正發揮,但我持續努力到現在,很開心可以選擇真正想要做的案子。
 
    
顯勛本身很喜歡聽音樂,因緣際會下認識了Color樂團的可樂,也因此開啟了他參與許多樂團專輯設計的機會。最近顯勛剛完成的作品為FUN4樂團的專輯《出口》與滅火器的《再會!青春》專輯。(Photo credits:黃顯勛)
 
涂:有時候我們設計師提案是很主觀的,所以當我們的設計被打槍或回絕的當下,內心的反抗力是更強的。有時候會這樣想:「我就是覺得這個設計比例是最漂亮的我才會提給你,你這樣嫌東嫌西,不就是和我過不去嗎?」但我現在會比較理智,會跳脫出來反從客戶的角度思考,為什麼客戶這麼想?除非是不合理的要求,要不然我都會試著去說服他,或是依客戶的要求再去try,有時候你退一步,反而可以獲得更多。
 
Q:請和我們分享一些過去的代表作品。
 
黃:《設計流感力──Flow》是2012年台灣設計師週的五週年回顧專刊,當時主辦單位找上我來製作這本書,他們只跟我說了一件事,我就決定要做,「我們希望這本書是一個概念式的,你可以玩任何你想要的效果」,這就是我要的!
 
這本書最主要的困難點是文字量很大,簡直像本論文集,我想沒有人會想買一本全是文字的設計書,後來我從日本設計師古崎潤一郎的陰翳美學裡得到靈感,為什麼日本人吃飯要用深色的碗,因為這會讓白米飯看起來特別可口,引發你的食慾,古崎潤一郎認為陰影帶有襯托的美感,有點像綠葉哲學,所以我把這本專刊的文字視為精神糧食,要讓讀者覺得好吃,且可以閱讀,所以大膽把它設計成一本全黑的書,襯托銀白色的字,銀色油墨印刷在黑色紙上並不會辨讀不清,反而讓人更能進入自己的空間專心閱讀,你可以從藝術性而非文字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連資深的印刷廠師父一開始都被這樣的設計嚇到。
 
這本書的另一個難度是封面,台灣有那麼多設計師,在五週年專刊封面上放誰都不對,我想既然書名是「Flow」,要講的其實是台灣設計的脈絡,是一個創意的藍海,我企圖把這個概念視覺化,我找了數位藝術家19,請他寫了一套可以展現流力動態的軟體,從一直跑動的影像中擷取出來,原本的動態流動網格被靜態停格後竟像是台灣的山脈,讓平面有了流動的動態感。
 
  
   
《設計流感力──Flow》回顧專刊是顯勛跟他的夥伴方維鴻一同設計製作,獲得今年金蝶獎「整體美術與裝幀設計」圖文類榮譽獎的肯定。(Photo credits:黃顯勛 / 方維鴻)
 
涂:去年進行的新一代設計展主視覺設計,經歷了好幾個設計版本,我全都採用手繪製作,因為我覺得手繪更能表現出新一代設計展的獨特。雖然同樣算是設計領域,但是因為新一代設計展必須考量的事情太多了,參展學校的感受、能不能呈現新一代精神、大眾的觀感等等,所以當時可說是一再翻案,而有了最終大家看到的樣貌。

       
 2012年新一代設計展的主視覺是閔翔先前在朱墨形象設計公司任職時所承接的作品,文字裡的插畫都是閔翔一筆一畫畫出來的,除此之外,閔翔在邀請卡的貼紙背膠上也做了不少研究,經過幾番試驗,閔翔發現R膠配萊卡紙做的貼紙,可以重複黏貼且不易撕壞。(結果訪談之中,顯勛當場就開始向閔翔請教R膠使用的經驗,對於這樣的材質使用感到很有興趣。)(Photo credit:涂閔翔)

甜格子鳳梨酥品牌識別系統的設計與規劃(右圖),是由共玩品牌企劃公司委託合作的設計,從口字及鳳梨的形象出發,做出像「品甜」的組合字,也剛好是鳳梨的形狀,這是我目前做過的案子中,第一次客戶看了第一版設計後就定案不改的。基本上我提案都會把整套視覺系統模擬出來,不會只有Logo設計稿,這樣可以讓客戶了解這個Logo未來套用在名片、包裝、提袋、筆記本等等的周邊上會是什麼效果,一般人看到Logo並不會自己嘗試延伸,你要帶領客戶去想像。
 
    
若接到Logo設計案,閔翔通常會在提案時將整套視覺系統模擬出來,讓客戶了解此Logo未來將會如何被運用。而當初在設計Twinkle twinkle此品牌Logo時,客戶擔心閔翔會做不出女孩兒的風格,結果成品完成時,閔翔居然被朋友笑說「你怎麼能這麼娘?」,讓他當下著實放心了。(Photo credits:涂閔翔)
 
黃:剛提到很多是商業設計案,對於社會議題,身為設計師比較少有機會透過作品去表達 ,所以我現在會透過參加展覽的方式,傳達我對這個社會的觀察。像是去年的台灣設計師週中,在「Re_form」的主題展中,我試圖將我很感興趣的神怪生物與社會議題結合,做了一本西元2060年的月曆(2060年是英國科學家牛頓依照羅馬的曆法,推算出的世界末日)。

  
顯勛強調他的座右銘是「魔鬼藏在細節中!」,因此歡迎大家仔細地瞧進顯勛創作的每個細節喔。(Photo credit:黃顯勛) 

我將12個月份各自結合12個傳說中的聖獸,人面獅身、獨角獸、美人魚等,重新定義他們的存在,並和環境議題做結合,比如哪吒,在中國傳統的形象是三頭六臂九個眼睛,所以我從現代人吃了很多基因改造食物或是塑化劑開始聯想,基因突變就是人類48年之後會毀滅的原因之一;而為什麼會有人面獅身?我假想是因為地球暖化,環境資源減少,人類開始萎縮,最後退回四肢行走,直至末日。這份月曆只是做了自己想要做的實驗,因此印量很少,賣給真正喜歡的人收藏,也可以稍微平衡支出。當時這個作品我必須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做,還同時在編《設計流感力──Flow》,很多學弟妹會問我,怎麼有辦法同時做這麼多事,我想說的是,時間管理真的很重要,還有,人其實沒有自己想像中脆弱,設計師真的要堅強、勇敢一點。
  
    
顯勛平時也很關注社會議題,309反核遊行中,當然也能在看見顯勛的身影。(請大家自行找找看顯勛在哪裡吧!)(Photo credits:黃顯勛)

大家以為這次的專訪就這樣結束了嗎?當然還沒!那個晚上,與閔翔、顯勛真的暢談愉快,而且他們倆人十分真誠地分享了這一路走來的努力與堅持,也讓我們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抱有很大的期待。更多關於閔翔與顯勛的訪談內容,請見〈獨立視覺設計師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專訪涂閔翔vs.黃顯勛(下)〉。

編輯/劉宏怡

▌涂閔翔,畢業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現為涂閔翔設計負責人、台灣科技大學兼任講師。作品跨足平面設計、展場空間視覺、品牌形象規劃等多項視覺設計領域,且榮獲日本Good Design設計獎。

▌黃顯勛,專長於編排設計、印刷製程、字體商標設計、企業識別系統設計等,2013年以台灣設計師週裝幀設計《設計流感力──Flow》專書,榮獲金蝶獎「整體美術與裝幀設計」圖文類榮譽獎,同年獲選上海設計師俱樂部50╱100新銳──全球80後100位華人設計師。


 ▌2013 新一代設計展
展覽時間:2013.5.17~5.20
展覽地點:台北世貿中心一館、三館

遠流別境
遠流別境libLAB,位於華山1914 文創產業園區,是一個結合閱讀、飲食、講堂、沙龍的實驗基地,成為書本之外的跨領域故事平台。

【新一代設計展】專題 延伸閱讀
在新一代設計展即將到來之際,MOT/TIMES也於5月份特地規劃了一系列【新一代設計展】報導,除了將前往現場為讀者們帶來第一手報導外,更專訪了多組曾經參加過新一代設計展的設計師、獨立創作者,在卸除學生身分之後,他們又是如何回過頭來,看待這個設計界的大型舞台呢?

- 【新一代設計展】看新銳,看設計敏感度,看令人驚呼的創意探索
【新一代設計展】獨立視覺設計師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專訪涂閔翔vs.黃顯勛(下)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