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台灣建築圈評論家、教授、設計師的社群上,流傳著一座立面有著優美曲弧、室內使用大量錯層的灰色住宅,這是台中農田與小工廠混合的鄉間小路上的新建築風景,也是「十分建築︱王喆建築師事務所」團隊的新作——田田傢。
 
業主是一對年輕的夫妻,帶著孩子回鄉與務農父母一起三代生活。新家的弧形開窗讓孫子們在家就可望見正在種田的阿公,也把眼前火炎山的赭紅崩壁、遠方大雪山與大霸尖山的壯麗山景盡收眼底。
 
為了這個三代之家,王喆與十分建築團隊花了約 2 年設計、4 年施工、現勘超過 80 次,畫了上百張施工圖,嘗試各種結構形式的實驗。如今,建築內 13 個高低錯落的樓板高程,讓這裡不僅是孩子們的遊樂場,更藉由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的錯落佈局及音場設計,打造了情感上既緊密又獨立的三代生活。
我們剛從馬路旁走近田田傢,還沒按門鈴,王喆就已經到門口迎接,指著面街的開窗說:「因為剛剛在那裡遠遠就看到你們了!」走進內部才發現,原來因應周邊地景的弧形開窗,不僅適切的遮蔽外部紛雜的工廠環境,又將中央山脈與農地綠意引入眼前,每扇開窗都像是一幅畫。


「田田傢」位在台中農工混合區域的鄉間小路上。(Photo Credit:趙宇晨)

弧形開窗將眼前的農田風景引入室內,同時阻隔西曬日照。(Photo Credit:趙宇晨)
 
王喆分享,業主從小就跟著父親種田,這個新家,不只讓小朋友也和他一樣能雙腳踩著土地長大,就連室內也變成四處躲貓貓、遊戲的空間。「他現在最大的期待,就是小孩在裡面爬上爬下、在這個空間長大,我這才想到說,對耶,這真的給小朋友很不一樣的成長環境!」
 

孩子們在樓梯間跑跑跳跳,家對他們來說也是個有趣的遊樂場。(Photo Credit:十分建築 提供)

即使身在不同區域,也能照應到孩子。(Photo Credit:十分建築 提供)
 
13 個錯落高程,創造既能相聚又都保有隱私的空間
 
業主夫妻以傢俱製作與設計為業,對生活獨具品味,夫妻倆十分欣賞王喆團隊獲 ADA 新銳建築獎之作「方間雲亭」,曲面間產生交錯的意象令他們印象深刻,2016 年便主動委託設計,對於三代同堂的生活,他們希望有個可以讓大家聚在一起,又保有彼此隱私的空間。

而這恰好也是王喆一直以來探討的,那既連結又獨立的曖昧性。

柯比意在 20 世紀曾宣告,住宅是居住的機器,以「牆」斷然分割了公共與私人的空間。但到了千禧年後,當代建築師們開始思考新的生活方式。王喆說「過去建築做的偏向絕對性,或是切斷、或是連結(空間內部),但田田傢兩者都有,似有若無,立面、高程的變化都是如此,好像分開卻又連續。」


田田傢基地因部分基地被劃為都市計畫用地,建築面積縮減至約一般農業用地的一半(148 ㎡),若以尋常透天厝方式建造,對一家七口可能頗具壓迫感,不過王喆運用高低錯落的樓層設計,擴大空間感。(Photo Credit:趙宇晨)

位在廚房與客廳之間的餐廳,挑高設計讓整體更開闊。(Photo Credit:趙宇晨)

同樣是「家」的空間,王喆先前的「晴禾之家」選擇打開方正的牆板,中央規劃成一個個五角形組合而成的格局,促成了空間的流動性,並於各區設計穹頂天花凝聚聲音,形成「空間連續聲音卻不連續」的軟性區隔。這次在「田田傢」則由 13 個錯落樓板區分空間,從家庭活動為主的公共空間,逐漸過渡至隱私性較高的小孩房及主臥房,建築中央特意留下貫穿三層樓的光廊,創造「空間不連續聲音依然連續」的型態,家人之間既可擁有獨立空間,又能感覺到彼此陪伴。
 

【晴禾之家】以弧形天花板劃分音場,作為軟性的空間區分。(Photo Credit:十分建築提供 Photography by 汪德範)
 
從結構來看,「田田傢」就像四個高程不一的小房子圍成一個「田」字型建築。通常這樣的樑柱系統會採取中央落柱(田字的正中央)的穩定結構,然而卻會影響到一樓動線並阻擋了天井灑下的光線和剖面上的穿透性,所以王喆特意將中柱偏移,並延伸出兩個 L 型懸臂樑支撐上方與下方樓板。如此不僅讓光線由上方自然灑落、熱空氣可順應煙囪效應上升至頂樓排出,同時也是音場連續的關鍵,成為家中最棒的「傳聲筒」,從一樓喊「吃飯啦!」到三樓都還聽得到呢!


由此模型可見,因應中柱(圖中深色柱子)偏移後結構系統改變,延伸出兩個 L 型懸臂樑支撐上下方樓板(二樓小孩臥房、三樓音響室)。中柱偏移後形成的中空地帶就像個傳聲筒,穿梭於不同樓層都能清楚聽見一樓的聲音。(Photo Credit:Peiling Lin)

圖中的圓柱即是偏移後的中柱,也是「田田傢」空間連續性的關鍵,若無此設計,圓柱將會阻礙進門之動線。此外,由餐廳通往客廳的牆面特別採倒角設計,提升空間動線的流暢性。(Photo Credit:趙宇晨)

(Photo Credit:趙宇晨)

貫穿三層樓的通透空間,讓這裡成為家中最好的傳聲筒及引導熱氣散出的管道。(Photo Credit:趙宇晨)

樓梯選用鋼板,且不以龍骨支撐,因為梯階深度夠深,僅需倒ㄇ字型鋼板包覆加勁板的結構承重,即可有效讓力量傳遞至牆面。(Photo Credit:趙宇晨)

位於二樓的起居室擁有最全面的視野,坐在這裡,不僅可以看見一樓的客廳及餐廳,也可看見二樓以上的錯層設計變化。(Photo Credit:趙宇晨)

走入小孩臥房以及主臥室,這應該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空間吧!兩間臥室皆採複合功能的多區塊設計。在小朋友年幼時,小孩房一側可作為遊戲室、另一側則是臥室,待孩子們長大後也能改造成兩個各自獨立的房間,保持使用彈性;主臥室則由一重又一重的音響室、臥房及書房組成,鄰近階梯的是音響室,兩夫妻坐在其中既可放鬆聽音樂,也能看見孩子們的活動狀態;書房則位於臥室最深處,避開所有紛擾,讓兩個大人能安靜自在地享受閱讀時光。



小孩臥房包括了臥室及遊戲室兩個空間。年紀還小的他們可以共睡一張床,隔壁則作為遊戲室,待長大後也可以自由分隔成兩個獨立套房。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開窗可以看見阿公在田裡工作呢!(Photo Credit:趙宇晨)

進入主臥室臥房前,王喆設計了一個音響室,也作為夫妻過渡到臥房的小客廳,運用布簾等軟性吸音材質讓這裡更為安靜。(Photo Credit:趙宇晨)

空間中的弧形曲線相互對應,除了弧形開窗,尚有弧形屋頂、弧面樓梯等等。(Photo Credit:趙宇晨

王喆運用不同的高低落差區分臥室內的不同空間。例如由臥房過渡到書房處的樓梯為五階高(此圖所示),臥房與音響室間的樓梯則為四階高,僅僅一階之差的設定,臥室與書房的區分就更為明顯。(Photo Credit:趙宇晨)

從「方間雲亭」到「田田傢」探索曲面與曲線的不同可能性
 
王喆過去在「方間雲亭」探討的是「曲面」,而在田田傢他所想探索的則是「曲線」。

「曲面、曲線在空間裡有著不同的意義」王喆說。他拿起筆畫出 A 和 B 兩個空間,過去人們區分空間可能是直接在中間畫上一條實線,如一道實牆。「但我們想做的是把這條區隔的實線變成虛線。『曲線』似一條有界定但又好像未界定的虛線,『曲面』則是把這條虛線變得很粗、很寬。」比如田田傢的立面,透過曲線開窗形塑室內室外觀看的曖昧性;而在方間雲亭中的「曲面」,他則將曲面變身為座椅或桌子,模糊了空間與家具的界線。

【延伸閱讀】【第二屆ADA新銳建築獎】專注探索建築「白色」之處——王喆專訪


【方間雲亭】以「曲面」切割空間,同時具有一定比例的平面滿足人們感知空間的尺度感。(Photo Credit:十分建築提供)
 
以曲線設計的弧型開窗是型隨機能的展現,從內部需求向外思考,這些不同的弧形開窗,或是開出眼前一片田野風景,或是刻意避開周遭的工廠向上打開一片天空,或是迎接每一位回家的家人。每個開口的大小及角度都有原因。「這個案子相對一般住宅而言,開窗不算大,因為外部環境不是很良好,小一點的開窗比較抽象,不會看到全貌,外部環境的干擾也變少。」王喆說。


一樓弧形開窗,將綠意引入室內;二樓的弧形開窗,則讓家人能仰望天空,同時保有住家的私密性。(Photo Credit:趙宇晨)
主臥室的曲弧型混凝土牆面阻擋了西曬,大面開窗則將遠方山景迎入室內。(Photo Credit:趙宇晨)
為了在主臥室的廁所打開天窗採光,王喆特別將通常位於角落的管線配置(圖中天窗的位置),移至洗手臺後方(Photo Credit:趙宇晨)

田田傢充滿細節,若仔細看,為了讓立面保持潔淨,頂部特別加裝突出的不銹鋼滴水條,避免下雨時造成的水痕及滲水問題。(Photo Credit:趙宇晨)
 
只能試!一連串試錯實驗,只為了找到心中理想的建築
 
王喆說:「我們給自己的要求是,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業主,雖然還是會有備案,但都至少會提出一個具有突破點的設計草案。因為如果放棄提出比較開創性的設計,我們事務所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Photo Credit:趙宇晨)
 
從最初到定案,光是模型一字排開就有十幾個不同方案,除了曾思考樑柱系統與板牆結構的差別,立面也一度嘗試似流水波動的外型,但最後採減法設計,僅保留部分曲弧開口。「我們也在實驗空間中擁有多少比例的曲線是合宜的。因為如果一個空間全是曲線,會讓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受到不安定,但若全是直線設計又很拘謹。人的生活經驗還是需要像是地平線或牆壁這樣的元素,作為參照空間尺度的依據,而我們就在找這個平衡點」。
 

採訪那天王喆帶來十分建築發想「田田傢」設計時的模型。他笑說,其中一個模型,開了一堆曲弧立面已近乎瘋狂,但也意識到過多曲線反而讓人無法安定。於是透過減法設計,找到符合體感和功能性的平衡點。(Photo Credit:Peiling Lin)

王喆帶來「田田傢」發想階段的模型,此版本將曲線設計於內部,最後考量結構和通透性而未採用。(Photo Credit:Peiling Lin)
 
過程雖然辛苦,但業主家庭的態度,令人深刻感受到生活真的有百百種。「田田傢是個給年輕家庭的設計,這案子能完成,很重要的是阿公(業主爸爸)的支持。他平常來做農務時也幫忙顧小孩,而且還來幫忙施工,一樓地板、門口電箱的砌磚、水電、樓上油漆,其實都是業主爸爸一起動手做的。」

(Photo Credit:朱逸文)
 
從委託到完工,六年來,業主家陸續有新成員報到,大家都對未來的家充滿期待。在剛落成的家,女主人說她最喜歡的就是家中的樓梯,一階階串起了家裡的每個空間,坐在餐桌旁看見梯階與窗戶灑下的光影,四季日出日落都不相同,最重要的是,大家有了可以一起生活的地方。一家三代七口,創造了屬於他們親密又獨立的甜蜜之家——田田傢,也為三代共居的住宅提出了全新的想像。

田田傢就像是一場住宅實驗。如今,王喆也延續同樣的理念,正為另一個三代同堂的家族,設計四個回字形量體構成的「回回家」。兩代人分別居住在不同量體,但共享著一個美麗庭園,彼此獨立自主卻也擁有一起相聚的空間,用另外一種形式持續探討「既連續又不連續」的反差和曖昧。
 

(Photo Credit:趙宇晨)

(Photo Credit:趙宇晨)
 
■ 田田傢
地點:台中市
用途:農舍
建築:十分建築—王喆建築師事務所(
王 喆 + 郭小甄、林孟樺、陳娸瑋、王婕欣、林祐年、黃裕茹、王鈺瓛、楊千禧、尤致文、Winston Chen、Simone Belvedere、Emanuele Martinangeli)
結構:鼎匠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機電:振昇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三門營造
基地面積:1524㎡
建築面積:148㎡
樓地板面積:425㎡
層數:三層

編輯/林沛伶、彭永翔Josh Peng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