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盤旋,大船靠港,基隆車站人潮來去,40、50 年前大家都說「基隆吸 好呷賺」,各地來到這裡的人們抱著他們的「基隆夢」,整座城市熱熱鬧鬧,蒸蒸日上的經濟甚至帶動了附近歌舞昇平。但轉眼之間繁華似夢,一夜飄散。彼時光景只存留在基隆長者的心底,像是被遺忘於角落的未沖洗底片,只能等待有緣識路人將散落底片一一拾起,沖洗成像,舊時繁華才能再度映射於我們眼前。
 
那天,在兩廳院為廳院青、廳院人、廳院迷(場館會員)專場規劃的「基隆散策導覽」,我們跟著金鐘編劇詹傑走訪家鄉基隆,看看市區裡那些他兒時至今的記憶、田調過程發現的往日繁華,如何幻化成《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像我這樣的查某人》、《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舞台劇的靈感來源!
今年,兩廳院邀請了包含阮劇團創辦人汪兆謙、導演暨教育工作者黃郁晴,以及劇場與影視編劇詹傑等三位藝術家參與駐館計畫,他們除了將在兩年駐館期間創作全新作品,也設計走出場館的特色活動,為劇迷們打開不同的視角。
 
四月底下著基隆典型的綿綿細雨,詹傑穿著深藍色上衣搭配牛仔褲,眼神抖擻、語速風快,我們一行人像跟著一位老友遊逛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私密景點,甚至帶我們更深入了解鐵路街、台派卡拉 OK 的在地故事。


跟著編劇詹傑來場《基隆散策》,走進你不曾看過的基隆風景。(Photo Credit:國家兩廳院、Photography by 周嘉慧)
 
「做田調的過程是最快樂的事!」跟著金鐘編劇詹傑,走進港都迷樣的巷弄與建築
 
詹傑長久以來始終關注著台灣當代的社會議題。曾任藝文記者、節目編輯企劃的他,後來踏入編劇的世界,從舞台劇《逆旅》、《寄居》、《愛滋味》,到電視劇《刺蝟男孩》(第49屆金鐘獎最佳編劇)、《長不大的爸爸》、《花甲男孩轉大人》,每一部作品詹傑都經過深入田野調查,他既能放下一切只為走進當地人的生活,也能將自己抽離現場宏觀觀察,探索是哪些歷史片段影響了我們如今所看到的風景。
 
那些在劇中堆砌的感受,總是不經意地戳入你我心頭的某一處。不過詹傑卻笑說:「說寫作很快樂都是騙人的。最快樂時其實是做田調,這是少數因為自己的身份,可以讓受訪者坐下來與你分享他們的故事。」

詹傑在車站前佇足一會兒,一手指向中正公園,另一手拿著的平板播放著這裡曾為顏家宅邸「陋園」的模樣。基隆顏家曾因礦產生意致富、被譽為「炭王金霸」,與板橋林家、霧峰林家皆為當時知名望族。《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的,便是改編自顏家女兒一青妙的原著《我的箱子》和《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訴說父親顏惠民夾雜在台日之間身份認同的故事。(Photo Credit:國家兩廳院、Photography by 周嘉慧)
 
戴上導覽耳機的那一刻,我們好似進入了一座迷樣的基隆城,彷彿四面八方都能觸動詹傑的記憶。一起從車站步入旭川河上的「三連棟」建築,穿越午後尚未開市的崁仔頂漁市場,再遁入基隆人的美食基地仁愛市場,看著市場裡的攤販們幾十年來與老店相守,一起走過曾經輝煌後又沉寂的海港一生。
 
來到基隆媽祖廟慶安宮,詹傑說這邊才是他心中真正的的廟口,不似推銷觀光客的廟口夜市,因為要主要客群是夜晚來到崁仔頂批貨的魚販們,小吃都很便宜又真材實料。(Photo Credit:國家兩廳院、Photography by 周嘉慧)

仁愛市場則是基隆人的美食基地,附近藏著許多基隆在地好料!(Photo Credit:PeilingLin)

(Photo Credit:國家兩廳院、Photography by 周嘉慧)
仁愛市場一樓多販賣生鮮蔬果,登上二樓除了餐飲小吃,還有美甲店、美髮廳、挽臉與按摩的小商家。(Photo Credit:PeilingLin)
 
旭川河上「三連棟」一窺往日港都繁華
 
詹傑帶著大家走進被當地人喚為「三連棟」的大樓。民國 60 年代時,地方政府在旭川河上蓋了三棟建築,它們透過天橋串聯在一起,因此被稱為「三連棟」。天橋下方,就是崁仔頂漁市。從前港都景況大好,這裡滿滿是辦理進出口的報關行,還有不少按摩、美容、服裝店。那時的基隆大概就像現在仍營業的「鳥巢咖啡」,賣著台式又有異國風情的菜餚,裝潢鮮豔又華麗。


「三連棟」是基隆政府在60年代於旭川河上蓋的明德、親民、至善三棟大樓建築,無論從哪一棟樓都能上階梯通到其他大樓,也反應基隆經常下雨的氣候。(Photo Credit:PeilingLin)
三連棟中1989年開張的「鳥巢咖啡」,走進餐廳裡面更有彷彿泡沫經濟時代的摩登感。(Photo Credit:PeilingLin)

三連棟裡還經營著各式各樣的店家。(Photo Credit:國家兩廳院、Photography by 周嘉慧)

當時其實很多碼頭工人都從外地來,一個班長帶領一群子弟來做工。班長看交情發薪水、有急難相互幫忙,但隨著碼頭民營化、港口淤積、國際航線優勢不再,這般兄弟關係逐漸瓦解。中年失業的碼頭工人已經離勞力市場太遠,莽莽撞撞闖至外面的世界,有很多被騙、做生意失敗的例子。少數留在碼頭的工人,薪水則變得很低、經常被呼來喚去,有人更直說「我以前是頭家,現在比一條狗不如」。整座基隆城隨之沉寂,「到了我這個年代,不論求學、就業大家都往台北跑,我自己本身也是每天通勤。」詹傑說。


三連棟梯間。(Photo Credit:國家兩廳院、Photography by 周嘉慧)


下午尚未開市的崁仔頂漁市場。據說過去旭川河的水道直入崁仔頂,漁船可直接開進來卸貨。(Photo Credit:上/國家兩廳院、Photography by 周嘉慧;下/PeilingLin
 
佇足鐵路街口,聽見「像我這樣的查某人」
 
接著走,對巷不遠處就是「鐵路街」,是基隆人都聽聞過的性產業場所,我們站在路口,靜靜地聽詹傑說。

詹傑在編寫《像我這樣的查某人》前,特地拜託里長帶著團隊拜訪,不帶紙筆、手機或任何可記錄的物件,只是單純地想理解這裡的姐姐們如何過生活。
 
他說,這裡其實與大眾刻板印象不同,情色意味非常淡。且來到「小吃店」討生活,大家都知道彼此辛苦,總會互相體諒照應,整條街制訂公道價、講好 15 分鐘算一節性服務。「在那邊你會感覺到,人的互動、講話的語氣,都是很第一現場的,怎麼應對、攬客、還價都很難想像」,拜訪約莫半月,他聽到的故事都和原先預想的不同。

「小吃店」24小時營運、小姐們三班制輪班,我們停在鐵路街附近,不打擾他們的生活,聽詹傑說著姊姊們的故事。(Photo Credit:PeilingLin)
 
其中讓他感覺最為深刻的,是在鐵路街生活、營業多年的阿枝姐(化名)。12 歲就從南部搭車北上,原本麵攤裡洗碗,後來在叔叔的引介下來到鐵路街。現在年已 72 歲的她,獨自一人一路走到今日,雖有兩個孩子,但無從得知生父是誰,從小就送到姐妹家寄養,孩子們都長大後才知道原來阿枝姐不是什麼阿姨,而是自己的母親。
 
「可是我那時候就問錯了一句話,」詹傑接著說「我問她『那妳怎麼還住在這?』」。

詹傑的心思很細,話才落下,馬上意識自己似乎不小心揭起難言的傷口與苦衷。「她回答『你不要看我這樣,我兩個孩子是一人有一棟房子給他們,但是像我這樣的女人,不要打擾人家』」。
 
時至今日,阿枝姐還是獨自生活,她會罵人,會趕警察,但剽悍外表下,是一般人未見的溫暖母愛。詹傑一連又分享好幾個故事,這條街上的人都是如此,外表勇敢,但背後都藏著一顆柔軟、需要被關愛的心。人都有難處,如此生活需要的只是多一點的同理,一如詹傑曾說「不偷不搶,憑自己力氣賺錢的人,都應該獲得我們尊重。」
 
走進台派卡拉OK「美人國」,感受《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那些沒說完的故事
 
而在車站附近巷弄仔細瞧瞧,門口亮著海克拉斯、海南島...異國風的招牌,這些純喝酒、聊天的「台派卡拉OK」更是風華年代的見證者。早期碼頭工人因為長期不在家,跟家人的關係通常很疏離,妻離子散不在少數,來到卡拉 OK 與小姐們一起尋歡、談心,自然而然成了他們某種心靈的依靠。


想單純唱歌聊天、放鬆一下,歡迎隨著這些招牌的指引,到「台派卡拉 OK」走一遭!(Photo Credit:國家兩廳院、Photography by 周嘉慧)

(Photo Credit:國家兩廳院、Photography by 周嘉慧)
 
我們走到「美人國」時,詹傑媽媽在門口迎接,還說今天特別買了好吃的雞肉要請大家吃!原來詹媽媽年輕時就在經營卡拉OK,詹傑也在圍繞著阿姨、姊姊們的環境裡長大。當初創作音樂劇《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就是因為媽媽的店也和這些卡拉 OK 一樣,隨著基隆港沒落而流逝。於是以母親為雛形創作,想藉著卡拉 OK 小姐經歷的酸甜苦辣,訴說基隆港的興衰。


(Photo Credit:國家兩廳院、Photography by 周嘉慧)

在繁華的年代,卡拉 OK 的人潮可是從下午直排到半夜,姊姊們賣藝不賣身,看客人順眼可以長聊多時,若不對胃口坐檯五分鐘就轉身離開也是常有的事!(Photo Credit:國家兩廳院、Photography by 周嘉慧)
 
這天陪著我們的姊姊們年約五、六十,穿著短裙與跟鞋,端出一盤盤自己親手煮的下酒菜、盤切水果,配著摻水的威士忌,就坐在我們身旁開心地說最近店裡流行的歌、光顧客人不多時如何 call 老朋友來交關。昏暗燈光閃閃、圍著桌的皮質沙發、杯酒碰撞,姊姊們氣口十足,帶著嬌色唱起心裡的歌,彷彿穿梭時空到了 50、60 年代。


(Photo Credit:國家兩廳院、Photography by 周嘉慧)
 
其實坐下來就能感受到,這些還在經營的台派卡拉 OK,來的多是與姊姊們有著長久情誼的老工人。他們有時一起唱首老歌,有時還帶著孫子來聊聊天,就是老友相聚閒話家常的地方,不管凡塵如何操煩、時局如何混亂,只要拿起麥克風,有你有我,煩心之事放一邊。


(Photo Credit:國家兩廳院、Photography by 周嘉慧)
(Photo Credit:PeilingLin)

(Photo Credit:國家兩廳院、Photography by 周嘉慧)
 
卡拉 OK 霓虹燈球迷幻光花下,有些她們才剛入行,有些她們在這一輩子,一生譜寫基隆興衰。回到最真實的生活現場,才能明白為何詹傑說「我想透過舞台劇把在地故事呈現出來,不然過去就過去了」,劇本背後還有太多說不盡的故事和感情,等著我們打開那扇門。

編輯/林沛伶

■ 《基隆散策》
- 導覽路線:
基隆火車站廣場→城隍廟→慶安宮(媽祖廟)→三連棟大樓→崁仔頂漁市場→仁愛市場→鐵路街附近→美人國卡拉OK

- 簡介:《基隆散策》為「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邀請藝術家駐館創作的活動之一,是兩廳院為廳院青、廳院人、廳院迷(場館會員)規劃活動,如果你也想要參加這樣的有趣活動,歡迎加入兩廳院會員喔!不同的會員級別,還有不同優惠方案,詳細會員資訊請洽兩廳院官網

由編劇詹傑規劃的「編劇的城市散策導覽」,於 2021 四月底帶著兩廳院會員們走訪《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像我這樣的查某人》等三件劇作創作靈感的基隆景點。(此次活動限18歲以上參加)
 
■ 藝術家簡介
詹傑,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影視暨舞台劇編劇。
2018年獲亞洲文化協會ACC贊助,前往紐約進行藝術家駐村交流,並出版有劇本《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
劇場作品包含《逆旅》、《寄居》、《愛滋味》、《像我這樣的查某人》、 《拼裝家族》、《暴雨將至》、《白色說書人》、《微塵.望鄉》、音樂劇 《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等;影像作品包含《刺蝟男孩》、《長不大的爸爸》、《降生十二星座》、植劇場《天黑請閉眼》、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NETFLIX首支華語原創影集《罪夢者》(原創故事)、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並以《刺蝟男孩》獲第四十九屆金鐘獎最佳編劇。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