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當國家公園成為一個品牌!在陽明實驗山屋中喝火山咖啡、跟著導聆一起走入草山之徑

當陽明山成為一個品牌,它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品牌呢?

日本的高尾599博物館(TAKAO 599 MUSEUM)以策展方式細緻呈現高尾山上的動植物生態;而在富士山的那碗暖心咖哩飯,還有從T Shirt、毛巾到背包,令人心癢癢的一系列周邊商品。這些回憶都是「體驗設計」的一部分,一個國家公園之所以能成為「品牌」,除了獨特自然地景的先天優勢外,更包含深入的情感共感經驗(Emotional engagement),透過這些深刻的經驗,才能真正產生品牌的行銷力及擴散力。

「為什麼國外的遊客中心可以做到這個程度,台灣為什麼不行?台灣應該也可以啊!」負責此次陽明實驗山屋計劃的格式設計展策總監格子提問著。

走入陽明實驗山屋中,它不僅僅是咖啡店,更是一座資訊交換站、帶著你認識山林的微型策展空間、一座在陽金公路制高點的森系書屋。它不僅是一個空間,更是想像未來,當陽明山成為一個品牌的起點!
一切都是因為太愛山。

兩年前,格子在文化部與設研院發起的「公共服務創新專業服務協力計畫 Open Call」中主動出擊提案,經過一年多來嘗試串連政府與民間資源,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為合作夥伴,以「與時俱進的國家公園」為出發點,導入設計與品牌思維,終於打造這座結合大眾體驗休憩、生態教育、設計品牌力的山中小屋——「陽明實驗山屋 YANGMING MOUNTAIN LAB」。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Photography by 汪德範)

導入設計與品牌思維,將廢棄20多年的房舍變身陽明實驗山屋

陽明實驗山屋最初建立於民國60年代,當時是警察駐在所,之後卻荒廢閒置了20多年。格子當初看到這座建築時,覺得有種北歐山屋尺度的似曾相識感,於是以山屋為概念重新設計。

走入木質調空間中,格子刻意留下了一些時間的痕跡。「我希望這裡還是有一點舊舊的感覺。」他移除原來水泥牆上的磁磚,但選擇不整平牆面,留下原來紋理,讓遺跡訴說著建築過往的歷史。在一樓的火山咖啡 VOLCANI CAFÉ中,他放上一張拼接老木料的大長桌,請工班刮除木料上部分的瀝青,顯現古拙樸實的質地;實木貼皮的吧台採取特殊工序,先用火烤再上漆,焰烤出老時光陳香。設計團隊並大刀闊斧拆開一樓天花,讓整體空間挑高,不僅呈現原建築的向斜屋頂,日光與自然都走入空間中了。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Photography by 汪德範)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Photography by 汪德範)

格子移除原來水泥牆上的磁磚,但選擇不整平牆面,留下原來的紋理,讓遺跡訴說著建築過往的歷史。(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Photography by 汪德範)


陽明實驗山屋修復前之景況。(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提供)

不只是咖啡店,而是透過親近大眾的咖啡店做為設計策略,轉化地質硬知識

「一般人可能會以為這是咖啡店,但咖啡只是『展示的道具』。我們利用『火山咖啡』讓大家了解比較硬的火山地質知識、礦物與歷史。透過『火山咖啡』這個子品牌,以Lifestyle的方式,將知性的內容傳遞出去。」「火山咖啡」提供的三款咖啡風味「霧氣」、「熔岩」、「火山礫」靈感取自鄰近景點小油坑的火山作用,團隊萃取火山地貌顏色、溫度、聲響、氣味,轉化為咖啡的豐富口感。品牌 LOGO 設計以「火」的中文字構與火山噴發意象作為標誌,將焙度與地貌特性扣合,水藍、火紅、岩灰套入辨識色譜。格式設計展策讓一杯咖啡,成為知識傳遞的媒介。


火山咖啡(VOLCANI CAFÉ)的品牌 LOGO 設計(圖片左上方),以「火」的中文字構與火山噴發意象作為標誌,將焙度與地貌特性扣合,水藍、火紅、岩灰套入辨識色譜。(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Photography by 汪德範、模特兒:Tai Tai LIVE WILD)

這次陽明實驗山屋也與台灣品牌一起創作專屬陽明山的概念周邊商品品牌「MOUNTAIN LAB GEAR 山道具」。例如跟設計品牌WISDOM、HANCHOR 和KINTO 合作,開發出一系列戶外機能服、登山背包、保溫瓶等商品,重塑遊客的體驗記憶,將豐沛的設計能量帶入國家公園中。(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Photography by 汪德範)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Photography by 汪德範)

此次展覽主視覺。整體品牌CIS 為由雲霧蒸氣構成的小山轉化(主視覺左下角),「漸層」、「詩性」為最重要的兩大核心元素,色彩設定黑與白兩色,搭配鮮亮的螢光綠為次要元素,強調陽明山冉冉白霧與翠綠芒草的屬從層次關係。(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Photography by 汪德範)

在山屋二樓靜靜閱讀、看展,認識山林

山屋二樓,則是《MOUNTAIN RESEARCH》 微型展及BOOK HUT 森系選書的空間。

在《MOUNTAIN RESEARCH》展中,團隊想像著這裡有一位愛山人所設立的「山屋設計事務所」探索著陽明山的植相,紀錄著在基地周圍100M蕨類田野計畫,以及認識近代蕨、中古蕨、遠古蕨;同時也從挪威的國際案例,思索陽明山的品牌未來可能性。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Photography by 汪德範)

二樓空間呈現著四條主題路徑。(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Photography by 汪德範)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Photography by 汪德範)

BOOK HUT 森系選書,則邀請到山界前輩詹偉雄規劃30本選書。邀請你一起坐在安靜的閣樓中,與窗外一片山景綠意相伴,閒適閱讀台灣高山植物史、或是跟著生物學家哈思克一起聆聽樹之歌。從文字中,找到看見自然的新觀點。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Photography by 汪德範)

四條主題路徑,帶你邊聽邊走認識陽明山

佐藤可士和曾說過:「如何通過設計與視覺的力量,把資訊有效地傳遞給受眾,這才是設計的真諦。」

這次格式不只運用視覺,還希望用「聽」的,帶著旅人們一起邊走邊聽認識這座山!為此邀請四位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一支「Y.M. Mountain Team 陽明登山隊 」,陽管處解說課及志工們也一同加入。四條主題路徑分別是:「地質的陽明」、「夜的陽明」、「味的陽明」、「冒險的陽明」,從不同角度一起探索陽明山。四條主題路線轉化為超精美摺頁DM,整合地圖路徑、生態科普知識,還有攝影師陳敏佳的拍攝作品。DM上並附有「山徑導聆」QRcode,只要掃描QRcode,就可以與導聆者們一同走進山中,認識山林。


運用Infographic的方式,以數字呈現陽明山的在地生態知識。圖片右上方的數字則是陽明山的日出及日落時間,也將每日更新。(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Photography by 汪德範)

其中,「地質的陽明」邀請小人小學的創辦人陳子倢(扣扣)導聆,從親子教育的角度帶著孩子們一同認識陽明山。扣扣從小朋友生活中的少見景象提問,例如為何小油坑會冒煙?溫度到底有多高?藉由這些提問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並與他們的生活經驗連結,讓小朋友們也可以輕鬆地理解地質硬知識。


主題路線|地質的陽明。(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Photography by 陳敏佳)

為了這次的山屋計劃,格子不只為陽管處團隊規劃工作坊,一起激盪對於山屋空間的新想像;還邀請龔書章老師與陽管處同仁分享台電如何轉型。讓公部門、解說員、設計師等不同領域的專業工作者透過一次次的對話,逐漸理解彼此。「我希望透過這個案子看到設計與自然是可以串連的。我覺得這個案子最重要的是,整合很多不同領域的人,一起將它成真。這樣的意義是比做漂亮空間更為重要。」格子說。

從2019文博桃園館、至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對格子及格式設計展策而言,策展始終不僅僅只是策展,他更帶著「品牌化」思維去操作每次的展覽或計畫,持續向公部門拋接新想法,讓策展的「概念」成為未來「實踐」的另一種新選項。陽明實驗山屋亦然,國家公園的品牌也可以有另一種新操作模式,這次踏出了第一步,未來期待這條路能繼續一起走下去。


實驗山屋正式啟用前期,Y.M.Podcast 陽明山屋電台成為第一步對外擾動計劃,從自然、設計、人文、音樂等多元面向切入,由格式設計展策總監格子擔任電台主持人。其中一集邀請到負責陽明山屋電台台呼音樂編曲設計的PUZZLEMAN還有顏社大家長迪拉胖,談談這次的合作。(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延伸閱讀】
三個概念掌握推測設計「推測」的是什麼?《準現實》森3開展,以設計向未明的未來提問
一起到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帶你從當地的山林、族群、記憶重新認識桃園
【文博桃園館策展人專訪】走入「格子」的桃花源:如果每個縣市都有專屬設計事務所,那該有多美好?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