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設計打造未來城市空氣總部!2022亞洲建築新人戰總決賽台灣逢甲建築系嚴晨瑀奪下亞軍頭銜
日本建築師團紀彥曾說過,「我相信建築的產生,是建築師與週遭環境,如自然、不同的文化,與人的對話的結果,所以建築師在文化的交融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如果建築師與外在世界隔離的的話是絕不會發生的。」
有別純粹以「西方」做為設計舞台中心的思維,AUA Association (社)アジア建築集合體所創的亞洲建築新人戰,由旅日韓裔建築家李暎一於 2009 年在日本所發起的學生競圖活動,透過長期良性的競賽模式形成一股全新的亞洲設計觀點。
今年十月,2022 年亞洲建築新人戰台灣代表選拔賽決賽,遴選出兩位學生代表參加總決賽,11 月 20 日線上決選由來自全球 23 位選手參賽,在歷經 3 輪激烈投票,最終來自台灣逢甲建築系的嚴晨瑀奪下亞軍頭銜,為台灣爭光。
有別純粹以「西方」做為設計舞台中心的思維,AUA Association (社)アジア建築集合體所創的亞洲建築新人戰,由旅日韓裔建築家李暎一於 2009 年在日本所發起的學生競圖活動,透過長期良性的競賽模式形成一股全新的亞洲設計觀點。
今年十月,2022 年亞洲建築新人戰台灣代表選拔賽決賽,遴選出兩位學生代表參加總決賽,11 月 20 日線上決選由來自全球 23 位選手參賽,在歷經 3 輪激烈投票,最終來自台灣逢甲建築系的嚴晨瑀奪下亞軍頭銜,為台灣爭光。
亞洲建築新人戰最初因建築家李暎一有感亞洲建築教育長期受到西方影響,然而亞洲地區在 21 世紀必然是重要的建築舞台,他認為需要重新思考亞洲建築的定義,因此從 2009 年僅限於日本的賽場,到 2012 年首屆於韓國舉辦時增加為中國、日本、韓國、越南四國參與,去年已有超過 13 國選手及評審共襄盛舉。今年台灣區選拔由九典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及共同主辦,總決賽則於 11 月 20 日於線上完成選拔。
(Photo Credit:九典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2 亞洲建築新人戰聚焦「COVID-19 之後的建築」
台灣代表決賽賽評委邀請到 AUA 亞洲建築集合體會長李暎一、成功大學助理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建築暨程式設計碩士賴伯威、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郭秉煒、侯林規劃設計共同主持建築師林宛蓁、大林工作室主持建築師林佩蓉、景觀建築師吳書原與格式設計展策總監王耀邦,在經歷九個小時長時間激烈評選過程中,選出來自東海大學建築系大二學生許喬銘《作為*頓號*的建築》拿下今年首獎,並代表台灣出賽亞洲總決賽。
2022 徵件主題為「COVID-19 之後的建築」,究竟「新冠之後」的建築在空間運用與構想上該是什麼模樣?此次參賽資格仍以非畢業班的學生為對象,並由評審團分為初選與決選兩階段進行,找出具潛力的學生作為台灣代表。
(Photo Credit:九典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Photo Credit:九典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台灣代表決賽賽評委邀請到 AUA 亞洲建築集合體會長李暎一、成功大學助理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建築暨程式設計碩士賴伯威、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郭秉煒、侯林規劃設計共同主持建築師林宛蓁、大林工作室主持建築師林佩蓉、景觀建築師吳書原與格式設計展策總監王耀邦,在經歷九個小時長時間激烈評選過程中,選出來自東海大學建築系大二學生許喬銘《作為*頓號*的建築》拿下今年首獎,並代表台灣出賽亞洲總決賽。
除此之外,李映一教授也特別授予一張 AUA 外卡,由來自逢甲大學建築系大三的嚴晨瑀以作品《Air shelter 未來空氣庇護所》獲得,因此本次台灣有兩位代表參加 2022 年亞洲 15 國的總決賽,最終並由嚴晨瑀摘下亞軍頭銜。
不過這兩件作品皆有各自精彩且值得關注的亮點,一起來看看兩個代表台灣前進 2022 亞洲建築新人戰的作品吧!
(Photo Credit:九典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Photo Credit:九典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2年亞洲建築新人戰台灣代表選拔賽首獎《作為*頓號*的建築》——許喬銘
東海牛舍位於東海大學內教師宿舍及學生活動區中央,正北方則是東大附小,牛棚就落在三塊區域的交匯處。在這個地理位置下,周遭的人口結構十分混雜,打球的學生、散步的教師、接小孩的家長……,各式活動在基地周遭發生。
隨著牛舍規模削減,需要新空間的置入,但由於牛棚原有的封閉方式,導致除了牛舍員工,大眾的接觸面都在區域邊緣,無法產生複數的交集。因此在保有原牛舍機能的狀況下要如何重新塑造這片場域即是此次課題。
(Photo Credit:林宛蓁)
(Photo Credit:林宛蓁)
(Photo Credit:林宛蓁)
當與 Covid 共生成為生活條件,建築會是什麼態度?許喬銘面對逐漸萎縮的東海牛舍空間,不選擇恢復一張白紙的策略,而是希望思考如何與牛舍共處。因此他透過解放原牛棚的封閉區域,利用人的活動來重新定義「交流場域」,並藉由幾道可移動的牆做為開放與圍合的界線,讓生產、生活、生態三者共存,並反映「頓號」的意義。
做為東海校友與此次評委之一的吳書原亦表示,「我對東海牧場有點感情,這是我掃地的區域、也是喝東海鮮奶長大的,這作品並不是為了蓋點甚麼而蓋,利用既有的牛棚,融合相對充滿了實驗與不確定性,這是我覺得最浪漫的地方。」
(Photo Credit:吳書原)
(Photo Credit:吳書原)
(Photo Credit:吳書原)
2022年亞洲建築新人戰亞洲賽亞軍!《Air shelter 未來空氣庇護所》——嚴晨瑀
在不久的將來,地球將因過度的空氣污染產生嚴重的極端氣候,在嚴晨瑀的設定中,未來將因人類過度的開發與消耗能源,地球的壽命正在逐漸衰退。而在那樣的時代裡,將會出現各種難民四散在世界各處,屆時商人也將販售高價的空氣,人們將開始爭搶乾淨的空氣,為此在這樣的未來世界便需要讓空氣難民得以庇護的場所。
(Photo Credit:嚴晨瑀)
(Photo Credit:嚴晨瑀)
自給自足是那個時代的人類必須要擁有的一項技能,因此這棟建築物裡集合了過濾、製造、販賣功能,並形成一個城市型的空氣總部。屆時小型據點將設立在大街小巷,讓人們走在路上隨時可更換乾淨的空氣。而中型據點則提供需要臨時購買大量空氣的人們據點,相較小型據點來的少,但可以提供較大量的乾淨空氣(大部分需車子運送)。此外,空氣總部內含空氣淨化系統,不只是空氣販賣所,還能提供需要協助的人一個可以臨時避難的地方。
此棟建築的結構第一層以集塵型方式過濾空氣,第二層以光合作用過濾空氣,內部則以紫外線殺菌加工空氣;在使用空間上,作為結構的支架撐起了皮層的附著,但也架起了整體建築物的結構,如同溫室將建築包覆起來,隔絕室外與室內。除此之外,嚴晨瑀亦利用拉高樓層距離降低空間壓迫感,並透過錯位的樓板,增加使用者的互動但同時也保有隱私空間。
(Photo Credit:林宛蓁)
2022 亞洲建築新人戰總決賽
亞軍:「逢甲大學建築系大三_嚴晨瑀/Air shelter 未來空氣庇護所」
更多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6483412881
一如義大利家作卡爾維諾在文字裡想像的城市,也可能成為人們在現實裡的出口;面對疫後世界的想像與變化,建築究竟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場由亞洲各國新人們所掀起的力量,是否又能透過自我了解重新獲得創造未來的能量?我們繼續拭目以待。
(Photo Credit:林宛蓁)
2022 亞洲建築新人戰台灣代表選拔賽
獲獎者:
首獎代表:「東海大學建築系大二_許喬銘/作為*頓號*的建築」
AUA 外卡代表:「逢甲大學建築系大三_嚴晨瑀/Air shelter 未來空氣庇護所」(透過李映一教授特別給台灣一張名額)
優選:李彥杉、黃正揚、季曉樂、張睿紘
入選:曾俊凱、余鎮麟丶吳紀東、陳妍如、黃棟田、姫柯宇、羅國君、解詠崴、黃仲遠、連心慈、黃睦媗、胡婕榆丶陳秉寬、陳立濤
2022 亞洲建築新人戰總決賽
亞軍:「逢甲大學建築系大三_嚴晨瑀/Air shelter 未來空氣庇護所」
更多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648341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