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 Snapshot 】從玩笑開始的無人畫廊
沒有實際展覽空間的無人畫廊,已在幾個歐洲不同城市,利用當地的的閒置空間舉辦過數次閃現展覽,原以為可以透過和畫廊經營者的訪談,進一步探究歐洲對於替代空間的態度和視野,沒想到竟然得到無人畫廊讓人跌破眼鏡的創立故事。
訪談當天,年輕的經營者 Emmelie Koster穿著簡單的窄裙配上高跟短靴,打扮和荷蘭時下的年輕女孩並無二樣,但和一旁年紀相仿的實習生相比,眼神中則是更多了一份堅定和自信。談起她一手經營的畫廊,可以看出這個年輕女孩對事業的豐沛想法,但她也謙虛地歸功於這一路走來的好運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聽聽 Emmelie 是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這出其不意的人生和事業。
Q:畫廊的名稱很有趣,為什麼會想要取名為無人畫廊(No Man’s Art Gallery),和畫廊的閃現精神有關嗎?
A:當初取名的靈感是來自無人之境(no man’s land),精神則來自不想為自己設下太多限制,我本身唸的是法律,畢業後理所當然地成為一個律師,也曾經在海牙一間很不錯的律師事務所執業過,不過每天上下班的時候看著大家用同樣的步伐前進,高跟鞋也用著同樣的節奏在人行道上踩出聲音,我害怕自己有天也會這樣消融在人群裡面,所以才開始專心經營畫廊的工作。其實也有很多人質疑我在面對客觀資源不足的條件下,包括最基本的資金來源和不易建立的買家資料庫,要如何經營一個沒有實體空間的畫廊?不過在還沒有遇到那些困難之前,我不會預想那些可能會限制我的事情,等到困難真的出現,我再來想辦法,事情一樣可以被解決,這樣的信念也讓我擁有更多創新的想法。
Q:既然妳唸的是法律,那是在怎樣的因緣際會下開始經營畫廊?之前有任何的經驗嗎?
A:其實會開始經營畫廊,是從一個玩笑開始。我還在唸法律系的時候,偶爾也想暫時離開冷硬的法律條文,活動平常不常使用的其他大腦區域,雖然我沒有任何美術背景,還是試著畫了幾幅畫,後來覺得這些作品實在是不好看呀,不如就上網拍賣。(編訪:看起來挺有一回事的啊,很像觀念藝術呢。Emmelie:是啊,不過沒有任何觀念在裡面就是了。)一開始我還編了假名 Bob Koster 佯裝這些畫作是藝術家作品,然後放在 Ebay 上以一幅 25 歐元的價格出售,想當然爾,沒有任何人下標;後來我靈機一動,自己設立一個虛擬的畫廊網站,在這個虛擬畫廊中,Bob Koster 的作品一幅則要價 80 歐元,所以無人畫廊這個名稱也有點玩笑的成分在裏頭。原本只是想利用這樣的價差吸引大家購買 Ebay 上的作品,沒想到畫廊網站透過朋友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後我竟然開始收到一些創作者的作品集,他們希望有機會在畫廊展出、販售。我其實沒有任何的美術背景,也沒有博物館和美術館的相關工作經驗,2010 年第一次在鹿特丹的流動展覽是舉辦在我祖母要出售的房子中,展覽帶來的效益,除了利用藝術作品吸引更多人來參觀展覽,也順便參觀待售的房屋之外,也讓有意購買房子的參觀者同時欣賞屋子裡的畫作,雖然那次的展覽沒有賣出任何作品,不過至少我將更多的觀展人潮,帶入這個等待買主出現的樓房中,這樣的合作關係,不管對賣屋方或畫廊來說,都是一種雙贏的局面。畫廊從開始營運至今,透過不同的宣傳和展覽呈現,我很幸運地已經漸漸有了營收,也開始雇用員工。
Q:這樣的創業故事其實非常特別,這麼年輕的畫廊經營者也很少見,妳覺得會是因為自己身上的哪些特質嗎?或者妳的法律背景對畫廊經營有沒有帶來任何幫助?
A:我想我之所以能夠經營這樣的畫廊,來自我的創業家精神、好的想法和運氣,當然,好的想法也多半來自運氣,我主修的領域是法律經濟學,老實說法律背景對畫廊經營的幫助並不大,最多是在過程中遇到買賣糾紛時,我有法律專業能為自己辯護,也因為過去的專業訓練,讓我可以進行更有效的溝通和協商。
Q:無人畫廊過去曾在哪些國家舉辦過展覽?不同的國家和城市對這類閃現展覽和閒置空間使用的態度有任何差別嗎?
A:畫廊曾在鹿特丹、孟買、漢堡、巴黎和現在的阿姆斯特丹展出,目前我們正準備著哥本哈根的閃現展覽。原本以為亞洲國家對替代空間展示的態度和歐洲的差別會很大,沒想到光是德國和法國就有很大的差距了。因為德國對文化活動的包容和重視,所以屋主們通常都很樂意無償出借空間;但巴黎對閒置空間的態度就非常商業化,如果需要使用這些空間,只有租借場地一途,租金卻也高得嚇人,有的屋主一開價就是一週三千歐元,而且法國人通常不太願意對外國人伸出援手,如果你不會說法文的話,要在法國舉辦這樣的閃現展覽會有更多困難。同樣身為外國人,我們在印度遇到的當地人卻是熱情地搶著幫忙,荷蘭屋主則期待長期的租賃關係,不過雖然我們的展期通常不超過兩週,他們也都很樂意出借場地。
Q:畫廊沒有實體展覽空間,而且又常在不同國家舉辦閃現展覽,這對觀眾開發和經營都有一定的難度,要如何克服?
A:我們都是利用網路宣傳,包括畫廊網站和網路社群平台,朋友們也會替我轉發訊息,網路上的人際網絡的確幫了我很大的忙。沒有自己固定的展覽空間的確會比較辛苦,雖然每次到新的國家或新的城市,都要從頭開始建立當地的人脈和觀眾群,不過時間一久,我們得到的卻是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多的各地資源。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臉書專頁喔。
Q:畫廊除了提供發表平台給年輕創作者,也希望提供年輕買家更多負擔得起的作品,能和我們談一下妳的作法嗎?
A:我希望能夠鼓勵更多人創作,不管他們有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或許在專業的拍賣市場中,這些作品不具有投資潛力,但我希望的是大家都能夠用負擔得起的價格,買下其他人的創作。針對 26 歲以下的買家,畫廊提供5%的折扣,在荷蘭境內也提供分期付款的付費方式。透過實習生制度,我希望能夠培養更多的畫廊經營人才,除了實習生外,我們也徵求海外的展覽觀察員,不定期地向我們回報各地年輕創作者的展覽訊息,我們對華人的藝術環境很有興趣,也非常歡迎台灣的年輕朋友們可以加入我們的行列喔。
編輯/劉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