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設計展】獨立視覺設計師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專訪涂閔翔vs.黃顯勛(下)
設計是一種關係,一種比例,是形式和內容的操作。
電腦沒辦法教你如何當一個設計師。
打字機發明之後,它最偉大的成就,就是摧毀了手寫字。
── Paul Rand
新一代設計展是學生自我驗收的初始舞台
Q:當年參加新一代設計展的狀況,對你們來說意義何在?
涂:我大約是2006、2007年左右參加的,當時好像並沒有得獎。
黃:我也是大學時參加的,那年也沒有在競賽中獲得獎項肯定,我們都笑稱自己是遺珠之憾。
Q:只要是設計學系的學生都一定會參加新一代設計展嗎?
涂:對。新一代對我來說是學生這幾年來努力的一個成果證明,得不得獎對往後的工作不一定有實質效益,但對學生角色而言,這是一個得以發揮4年所學的驗收與激勵。
黃:而以公司的角度來看(按編:顯勛於現任職的公司,有許多面試新人的機會),對有得獎學生的第一印象一定會比較加分,而且對設計系的學生而言,新一代算是滿重要的展。但對我來說,參加比賽不是為了得獎,而是和自己挑戰,審美畢竟是見仁見智的。
此為顯勛參加新一代設計展的作品《築。座凳》,這是一張轉化中國建築準卯結構概念的公共座椅,以東方微型建築想法為出發點所創作,顯勛笑說早在當時已經默默注入熱愛亞洲文化的魂啦。(Photo credit:黃顯勛)
Q:兩位都是本科系出身,也已在業界打滾多時,你們認為校園裡沒教或不足的事?
涂:設計業界的工作量其實非常大,我覺得學校甚至還可以對學生再嚴苛些,轉換到職場時會較能快速適應,學生求學階段幾乎把重心擺在設計技術層面,但設計還包含溝通、表達、傳達的能力,若只講究技術所創造的作品,與社會溝通會造成脫節,有些學生甚至做太過意識型態的東西,這就沒有達到設計溝通、傳達、解決問題的目的。
黃:不過學校是有一些實習的課程或是建教合作案,所以還是有一些與業界接觸、學習的機會。
涂:實習我覺得幫助有限,你可能只是去當美編,或是助理,像我實習時是在出版社做美編,無法真正和客戶溝通自己的設計,因為不熟悉這樣的過程,所以出社會後,才發現設計的工作和在學校學到的不一樣,因此紛紛跳槽,可能畢業幾年後全班剩不到5個人在做設計。做設計真的要有很大的熱忱,因為設計師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就是自尊心很強,一旦被打槍,就可能反彈很大,不懂為何客戶不喜歡自己精心的作品,其實那不是你的作品不好,也不是客戶討厭你,只是你們彼此的溝通不夠,很多人卻因此打退堂鼓,對設計界感到悲觀,其實只是在學校時缺乏這樣的訓練與觀念。另外我覺得目前的設計科系數量有點氾濫,文創當前大家對設計有點一窩蜂,導致學生平均程度下降,出社會難以適應。
黃:我的觀察是現在的學生比較欠缺解答的能力,不太會自己去找答案,比如說我遇過一些大學應屆設計師,幫他看設計稿,如果跟他說:「我覺得這樣的設計不夠好。」他可能會回說:「那你覺得哪裡不好?是字太小嗎?要換成12級嗎?還是左邊兩格?這個黃要再加5%嗎?那8%可以嗎?」這樣的溝通真的很令人沮喪。視覺版面設計是很自感的,身為設計師應該要有自己的主意,試排出幾個自己滿意的版本,我們再來溝通會比較有效。設計師應該堅強一點!這些年輕設計師因為把我的質疑視為否定而害怕,接著就希望我直接給他們解答,認為反正只要過了我這關,東西就出去了。
我覺得大家應該更有嘗試的精神,像我還是新人設計師的時候,如果遇到這樣的狀況,我一定會重提出一款是主管要求的,另外再提出兩款是我自己很滿意的,這樣再討論就有交流的機會,也不會變成主管要你做什麼你就做,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想敷衍了事。就像閔翔剛剛講的,在這行真的要很有熱忱,才能生存。
Q:如今出社會成了設計師,再回頭看新一代設計展的角度是否有所轉變?你們會如何界定這個展?在台灣設計圈中它是否具有指標性?
黃:大家對新一代設計展有正反兩極的評價,就我的立場是支持的。參加新一代設計展,重要的是和自己挑戰,這正是個可以放手做真正想做東西的機會,很有可能做出超越預期的好作品,在新一代的參展過程中,可以自我檢視,了解自己的程度,這是很重要的歷程;新一代也是對外發聲的好地方,像是當年我有個同學因為很喜歡車子,所以就以車子作為他的創作主題,最後也因為透過參展新一代,畢業後順利進入了汽車設計公司工作。你的作品就代表你自己,不要放棄被外界看到的機會。
涂:我認為這真的是一個學生可以盡情揮灑的舞台,也是一個好的曝光平台。而且既然都要花時間做,就一定要做到好,將來自己出來找工作或開公司,它仍可以是一件令自己滿意的作品,而且既然是在學時期作品,不必太考慮市場等多方的限制,放手去做就對了。作品多競爭激烈又怎樣?不是市場主流又怎樣?做最好就好啦!好的東西自然會被看到,至於得不得獎不必看的太重,獎真的是很主觀的。
我當時參展新一代是做動畫作品,並不是為了得獎或是求職考量,而是因為我知道我將來不會以動畫設計為業,可是我喜歡動畫,所以想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完成一個夢想,當年我是以這樣的心態參展的。但說真的,對學生而言,參加新一代設計展所需的費用負擔不小,因此在制度上或許主辦單位可以再檢討調整。
黃:或者是說,世貿可以針對學生做場地租金的減免,因為現在的租金幾乎是逐年增加。
涂:政府喊著要爭取世界設計之都,確實應該多給年輕設計師好的發表平台。
此為閔翔當時參加新一代設計展的動畫作品《虎姑婆》。
Q:目前手上正在執行的設計案?
黃:我最近在做一個政府標案,因為還不確定有標到,想要趕快在這裡分享一下,不然到時沒標到大家就不知道我有做(笑)。因為有朋友看了我們這屆大港開唱的設計很喜歡,所以委託我們設計下一屆的貢寮海洋音樂季主視覺,在視覺效果與印刷材質上我們做了很多有趣的嘗試,但因為這是政府的案子,大家很怕會流於俗豔,或是套版型敷衍了事,他們願意找我們合作就是想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或是火花,所以給了我們很大的空間,希望這些作品有機會和大家見面。
因為大港開唱活動主視覺的設計(今年的大港開唱主視覺是顯勛與方維鴻一起設計製作的),也讓顯勛有機會進行今年海洋音樂祭的主視覺設計。(Photo credits:黃顯勛 / 方維鴻)
涂:我剛結束的案子也是政府標案,是台北市立國樂團的文宣設計,我做過滿多音樂類型的案子,像是TCO臺北市立國樂團(下兩圖)及NCO臺灣國家國樂團等文宣設計,這類的設計很有趣,因為音樂是抽象的,是滿能玩聯想與設計的類型。
Q:政府標案或是民間發案,執行起來對你們來說有什麼差異?
涂:我去年大部分都是做政府標案,政府和一般民間企業不同,他們的窗口很多是抱著應付長官的心態,長官喜歡什麼感覺你就做給他,民間單位會比較為了想做設計而做,這樣說來公家機關的態度相對比較負面一點,但若能應對得宜,設計師的自由發揮度反而高。像我去年做新一代設計展,這也算政府標案,一般來說會比較受限,但我秉持盡全力溝通,張執行長是個很有設計概念的人,有時他會質疑我的設計不夠純熟,但經過他的指導與不斷溝通,就得已讓我的設計被理解,而這也是目前我比較滿意的作品之一。
另外接政府的案子要注意,有時候一個案子一跑就是一年,因此請款流程很久,這對獨立接案設計師來說是很需要注意的事。
由閔翔設計的2012年新一代設計展主視覺,第一個版本(左兩圖)與最後的定案(右圖)截然不同。當初閔翔的概念是用手繪創作,把全台灣各大設計院校的外觀大集合在海報裡,因此大家看著海報就會開始找各學校,達到互動效果,但案主看到這款設計,提問:「如果有校長打來問,為什麼我們學校排在後面,怎麼辦?」(苦笑)這案子後來做了許多修正,從彩色轉換成黑白,雖然跳脫了以往新一代海報色彩繽紛的印象,但反而在設計品眾多的展場中讓視覺圖像更為突顯,意象更明確。(Photo credits:涂閔翔)
關於未來,待續
Q:接下來想做的案子?
涂: 我比較想接品牌設計、IC識別,這類的案子對我來說比較有成就感。基本上在台灣的設計生態中,大案子通常都先到廣告公司,而設計公司是下游,反觀日本,大公司反而會願意把設計分包給像佐藤可士和這類只有八個人的公司。另外我覺得一定要試著往大陸發展,大陸市場真的太大了,客戶願意花的設計費也比台灣來得多,兩岸的交流是必須的。
而設計的定價也牽涉到社會整體的美學教育,台灣的美學教育真的還不足,台灣有很多很優秀的設計師,可是為什麼設計出來的東西仍不夠好?有時是因為客戶的sence,有時也是因為我們的文化緣故,像許多長輩很忌諱使用黑白色,我如果用黑白為主色調做展場設計,有些客戶會說很像靈堂,但我會試著舉相關例子說服他們,讓他們了解設計的背後原由。
黃:我會希望可以先從身邊的環境影響起,我目前比較想做的是可見度高、影響度廣的案子。但我的意思不是說要做天王、天后專輯,或LV發表會什麼的,而是像節慶活動、音樂祭,民眾來參與看到視覺設計品會想,「今年的通行證、手環很不一樣喔」,我希望透過設計讓民眾感覺到設計在生活中的差別。
說實在的,像我爸媽覺得我的工作就是一直在用電腦,但你問他們設計到底改變了人類什麼?他們真的體會不到,尤其是視覺設計,所以我會思考到底該怎麼做可以讓他們感覺到我們職業的價值。其實我有點算是視覺設計的叛徒,我現在白天的工作是在謝榮雅老師的奇想設計,他們做的是工業設計,我會選擇在工業設計公司裡帶視覺設計的team,一方面是現在很多產品需要包裝、企業識別需要設計;另一個原因是以台灣的產業結構而言,科技或3C產品的設計薪資行情是比較好的,有很多知名視覺設計公司給旗下美編的薪資其實很低,根本難以在台北生活。現在建築、工業設計、UI(User Interface,使用者介面)等都已被視為熱門職業,唯獨視覺設計卻一直被踩在很低的位階,大家可能以為只要高中畢業、會用軟體就可以做了,事實上視覺設計是需要很多專業的,像是印刷等知識,所以我希望在自己的案子裡,可以去改變這一點,所以接下來會想往這方向接案,讓自己更有影響力去試著改變這個社會對視覺的看法。
Q:給新一代設計師的建議
涂:我覺得要能放下身段去接受這個社會,很多人在大學得過獎的光環下,難以放下自尊心去和老闆或客戶溝通,但對公司老闆來說,重要的是你對設計的熱忱,還有能實質為公司創造多少效益。第二點我覺得是口條的訓練,好的設計師也需要具備提案表達能力,讓業主願意買你的設計,正是關鍵。
黃: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很多畢業生對自己缺乏自信,像我們面試時請他們寫期望薪資,真是低到離譜,他們可能已經預知這行的嚴苛,所以先設限了。事實上我認為應該放膽去試,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就像找工作不要從家裡巷口的美術用品店開始,而應該是勇敢地去丟最想去的那間公司,做最想做的職缺,如果真的有幸應徵上,就可以知道這工作是不是如預期,如果不是也可以及早認清抽身,所以大家一定要先去try,不要把自己看的太小。放膽去試,受一點挫折我覺得也是很好的經驗。
涂:去年6月我寫過兩篇文章,教設計科系的學生怎麼去面試,一篇是被拷問篇,通常求職面試是處於被拷問的狀態,介紹自己、表達自己,可是我特別寫了另一篇是反問篇,你也要懂得去反問,你才知道這間公司如何?適不適合自己?很多人求職時都很害羞、自卑,不懂得去發問,不過我就會試著問公司的組織狀態?怎麼做工作分配?有沒有業務、企劃?公司優勢在哪裡?你才知道未來的願景會是什麼,問題可以細到像校稿流程是否給藝術指導或是還要給業務看過等,這些未來都會影響到你的工作,以這些問題評估公司專攻的產業,也能夠藉此讓自己更明白接下來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