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ADA新銳建築獎】設計是從「感覺自然」開始——曾志偉專訪
原來曾志偉從開業以來,便不斷在台灣與峇里島兩地往返,因為對南島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森林情有獨鍾,喜好隱蔽幽居以汲取靈感進行創作,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遠離塵囂,所以在其作品裡總呈現出一股脫俗、帶有靈性之感。在本次的專訪中,曾志偉由自小在帛琉群島生活開始談起,與我們分享他接觸建築、執業建築,一路到目前為止的種種經歷。相信讀者在看完本篇專訪內容,對於曾志偉如何從自然得到啟發,並轉而成為內斂簡約的作品呈現,會有更具體的瞭解!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這處隱身於城市中的島嶼,或許是曾志偉透過其南洋生活經驗的累積,所產生對於自然環境氛圍的移植,而這個經驗本身也內化成他的建築創作養分,譬如在獲得本屆ADA新銳建築獎特別獎的「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這件作品裡,曾志偉試圖從原本以人作為空間主體性的角度抽離,轉而用廣泛的自然觀或環境觀,來形成空間思考主軸,促使原本被人們所束縛的建築觀念,在其設計轉換過程中獲得釋放,這也讓他的作品得以掙脫時下流行的、類型化的建築語彙框架,進而自成一種風格。
當曾志偉回憶起年幼時,曾於帛琉群島的生活經驗,以及每年會有半數時間前往峇里島森林裡,進行一種近似閉關式的創作、生活的同時,不禁令人聯想到,常年居住於法羅島進行電影創作的瑞典導演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也許暫時的抽身,或對華麗繽紛的生活保持一定觀看距離的生活方式,都可能是促使創作思路更為清晰的一種過程。
Q:請先介紹您自己在建築養成的背景經歷。
A:小學時,我父親把我送去南太平洋的帛琉群島,在那裡生活、讀書5、6年的時間,當時家人的考量是在帛琉讀完高中後,比較容易去美國,但是我後來還是選擇回來台灣。回台灣後就銜接了台灣的國中教育。
那時候認識了一位原住民藝術家「撒古流」,當時我在高雄,常常申辦甲種入山證去山上找他,去到那裡給了我像是延續小時候在帛琉群島的感覺,因而慢慢喜歡「野」(野生、不文明)的東西。 (右圖為「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一景。Photo Credit:曾志偉、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
沒有去AA建築聯盟之後,接到一個要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蓋1000戶的國民住宅案,起因是有家公司找我去當翻譯,後來他們知道我念建築,索性要我設計。這個案子的規模尺度很大,背後老闆是當地的一家石油公司,但是建築團隊裡的成員彼此互不信任,常有衝突,加上當地的人民非常窮困,治安非常差,所以外出都需要有持槍警衛的保護,當時有種會回不了台灣、回不了家的感覺。
原有意做為貓中途站的「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最後因為基地環境太原野,不甚合適,因此最後改用以最簡樸、易取得的材料搭建,成為一個研究原始感覺狀態的空間。(Photo Credit:曾志偉、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工作期間都住飯店,因為飯店廁所才有電源,所以都在廁所做設計。有一回滑鼠壞了,想買新的,結果一個滑鼠要賣5000元台幣。買了滑鼠後才發現電壓不同,我只好改用手繪,最後案子因為開發狀況出了一些問題而最後沒有完成,那間建設公司也倒閉了,還好我留了一條命回來(笑)。我總共在那待了3個月,那是一段很奇怪的旅程。
Q:為何會成立「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成立初期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工作室成立不久後遇到SARS,結果一直接不到案子,我們還試過去國宅發傳單宣傳,但只有打來一通電話,還是撥錯號碼的(笑)。當時也做了很多設計評估案,不過都沒有拿到實質的委託,因此同學就先轉行,剩下我一個人。一個月後我接到了南投日月茶廠這件案子(右圖),會接到這件案子也是和那位同學有關,所以對我的影響滿深遠的。
Q:請您談談入圍本屆ADA新銳建築獎的感想,對您的生活有產生什麼影響嗎?
A:公布入圍時,我人在峇里島,是同事通知我的,他們都很興奮,因為入圍這個獎項對於這些平常埋頭苦幹的年輕夥伴來說,鼓舞的力量相當大,非常有振奮人心的作用,這也讓我想到在服兵役時,入圍義大利設計網站Designboom的浴室競圖,當時的那種開心感受。
入圍義大利設計網站Designboom的浴室競圖圖面。(Photo Credits:曾志偉)
Q:您對於ADA新銳建築獎有什麼看法?
A:有這個獎項當然能鼓勵年輕一輩的建築師,因為當我們走到一個瓶頸的狀態,如果獲得很多鼓勵,就會覺得比較不那麼孤單,這對於一心要往這條路走的人來說,很重要。
Q:請個別談談「少少」和「大溪老茶廠」這兩件作品的設計構想。
A:會有「少少」這個設計構想可能和自己曾在南島的成長背景有關,這個案子起因於有同事想做一個貓的中途站,剛好找到這塊基地,但是基地環境其實不適合做貓的中途站,因為太原野了,因此之後就設計成「原始感覺研究室」,是一個為了研究原始感覺狀態的空間;文明的世界裡其實有很多無用的東西,但它們一直存在著,期待透過這塊基地,將那些無用的東西彙整,使這裡變成一個能讓人短暫逃離的場域,並在這個場域親身體會一些事情。
將來我們計畫在「少少」舉辦一些思維上的成果發表,並開放給充滿原始感覺的人或藝術家做交流使用,因為多聚集一些不同想法的人,會產生出更多力量。基地在半山腰,山上住了6、7戶人家,有巫師、聲音療養師等等(右圖),他們的狀態都滿有意思的,會帶給我新的啟發。
「大溪老茶廠」是一座日治時期就存在的茶廠,光復後曾經過一次整修。在這個案子的空間設定上,我們比較有自由度,譬如把茶廠屋頂拿掉後,在裡面做了一個水池。另外我們想到,除了整修老房子以外,更重要的是「喝茶」這件事,因此也思考在茶廠內該使用什麼樣的器物,我們結合了爪哇島、台灣五金行以及IKEA賣場所找到的器皿,讓大家在喝茶的過程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
上圖:打開舊茶廠屋頂,設計置入一座水池,除了調節微氣候,視覺與體感有了延伸,寧靜水面更能為心靈帶來一份沉靜。
下圖:除了整修、設計茶廠硬體空間,曾志偉還希望透過設計手法,讓來訪的民眾可以思考何謂「喝茶」,探索更內在的感知。茶廠內所使用的器物,以台灣五金行或IKEA賣場容易找到的常民物件為主。(Photo Credits:曾志偉、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
Q:您在設計案的落實過程裡,如何與施工團隊溝通協調,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A:其實只要很誠懇的向他們說明如何施作,基本上沒有什麼困難,當然遇到需要趕進度的時候,他們還是會生氣(笑),但是只要工作完成就好了。像在「大溪老茶廠」這個案子,我們想刷上一些藍色,師傅要我們提供色票,我就說:「找不到適合的色票,你可不可以刷成『歷經滄桑但是又有朝向未來的清新感』」。結果他們還是要我提供色票(笑),因為我形容得太抽象了。
「大溪老茶廠」裡頗具風味的家具,如照片中的鐵椅,就是從爪哇島以極低的價錢買來的,從前是爪哇島的童軍在使用,曾志偉認為這些頹舊家具能弱化設計的成分。(Photo Credit:曾志偉、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
A:我在烏布的森林裡買了一塊地,每年大概有半年時間會待在那裡,過著像野人般捨棄文明的生活。原是想在這塊基地設計一棟厲害的房子,但身處森林,同時又面對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自己反而被潛移默化,對於自然環境更加尊重,最後就不太想去開發那塊基地。另外峇里島有全世界很厲害的藝術家、建築師的作品,這些人在當地呈現了許多新的想法,我等於是在那邊學習,有時候也會在峇里島做台灣的設計案。
烏布建築實驗室建築外觀與建築內部一景。(Photo Credits:曾志偉、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
Q:您很喜歡自然,設計靈感似乎也從自然得到啟發,但是您的作品卻很簡約內斂,可否談談這個設計思考轉換的過程?
A:我們通常比較不朝造型的方向去設計,而是用很簡單的方式讓機能被重視,作品呈現簡約,可能也是因為預算太低(笑),或是基地需要那樣的解決手法,當然營建的成本也是考量之一,所以呈現出的物質面、造型面就越來越少。
Q:您在接觸建築的過程中,有沒有受過哪些人或觀念的影響?
A:我前面提到在10幾年前曾去找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他的工作室在偏遠山區的一個破舊房子裡,我當時發現他竟然有成千上萬冊和南島語系或原始藝術相關的外文書籍,就像一個博物館,我非常驚訝,剛好那時有幾位原住民小孩在向他學東西。
我當時問了其中一個小孩他來學什麼?他竟回答:「我來學撒古流老師的精神。」我聽到這句話愣住了,因為我本來以為他是來學捏陶土之類的才藝,但才10幾歲的他是來學習「精神」!所以「精神」實在太重要了,我覺得那是一種信仰,信仰建立起來,才能面對很多事情,那時候也才意識到自己原先對這位小孩的觀念太輕浮,原住民小孩雖然住在山上,或許不那麼文明的地方,但是他們的智慧卻是一直在產生。
Q:現在您事務所正在進行哪些設計案?
A:有幾個案子正在評估,一個是在碧砂漁港的遊艇園區,這些遊艇將來可以開到其他國內外的港口,這是一位朋友得到的案子,他找我們幫忙評估,另外還有幾個商旅空間的室內設計案。
我們之前自己做了一個企劃,想成立「好貓美術館」,以美術館加乘「後中途」TNR(Trap-Neuter-Return)的創新概念,我們還訪問了不少TNR的學術界人士,這是一個龐大的計畫,還會持續進行。
Q:除了做設計,平常還會從事哪些活動?
A:幾乎都在做設計,頂多是看電視。我對周星馳的電影,尤其是「唐伯虎點秋香」的台語版,百看不厭,或看劉寶傑的節目(笑),這些節目讓我有達到放鬆的效果。
左圖:曾志偉與峇里島上的冥想石窟。(Photo Credit:曾志偉、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
Q:接下來還有什麼特別的計畫?
A:策畫「少少」的營運方向,另外是完成峇里島那塊基地的創作,我想將它塑造成森林的修道院,因為11世紀原先住在爪哇島的皇室,他們遷移到峇里島後,就在山上蓋了些冥想石窟,我就很訝異為何11世紀的人會需要冥想、修煉,現在的人反而不需要?所以我想回到更古老的狀態,在森林裡去構築這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