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Food
以地味為名!東京餐廳「CIMI restorant」的永續飲食實踐,修復人與土地間的關係 以地味為名!東京餐廳「CIMI restorant」的永續飲食實踐,修復人與土地間的關係

以地味為名!東京餐廳「CIMI restorant」的永續飲食實踐,修復人與土地間的關係

當我們重新思考「吃什麼」這件事,是否也能重新連結人與自然?位於東京代代木的「CIMI restorant」,以一張紅雪松圓桌為起點,展開一場從風土出發的飲食實驗,在餐桌上實踐修復、分享與共生的可能。
在當代環境與糧食危機逐漸浮上檯面之際,飲食的選擇不再只是關乎個人口味與營養,而是牽動著整個生態系的健康,「我們究竟該吃什麼,才能同時讓人類與地球更健康?」在這樣的提問下,以植物性料理為主軸的餐廳「CIMI restorant」於東京代代木創立了。
 
思索著飲食與土地之間關係,CIMI restorant致力於透過餐桌重新連結人與自然,這間餐廳於2024年三月在東京代代木一處靜謐住宅區內開幕,坐落於建築事務所Schemata Architects操刀的複合式空間中:白天是販售甜甜圈與在地食品的「FarmMart & Friends」,晚上則搖身一變為CIMI restorant,成為共享店鋪的新型態實踐。CIMI restorant專注提供以永續思維烹調的餐點,所選食材不僅對環境無害,甚至有助於修復自然,打開了食物與生態互動的新想像。
 
以「思索並分享有助於人類與地球健康的飲食方式」為核心的CIMI restorant。(Photo Credit:伊藤徹也)
 

食物即文化,一場跨越地域與理念的飲食實踐

 
CIMI restorant 的誕生來自一群長期關注食物生產與生態問題的實踐者。2017 年,曾任美國傳奇餐廳 Chez Panisse 主廚的 Jerome Waag,與料理人原川慎一郎於東京創立了有機餐廳 The Blind Donkey,同年也共同成立了推廣永續飲食文化的平台RichSoil&Co,致力於串連產地、餐桌與城市生活者之間的連結。
 
參與The Blind Donkey創立的料理人向井知,過去也曾於Chez Panisse實習,並深受倡導慢食的名廚Alice Waters推廣的「從產地到餐桌」理念啟發,返日後積極投身推動永續飲食文化。在這樣的脈絡中,她與Jerome Waag於去年攜手創立了CIMI restorant ,不僅是空間再利用的嘗試,更承襲了與生產者建立信賴、理解風土的飲食實踐。
 
CIMI restorant空間與咖啡食品店「FarmMart & Friends」共享。(Photo Credit:伊藤徹也)
CIMI restorant主廚間共同創辦人向井知(戴眼鏡者)。(Photo Credit:伊藤徹也)
 

閒置木材重生為餐桌,串連來自各方的食客

 
餐廳所在的建築空間由長坂常帶領的Schemata Architects操刀,其靈活的日夜共用機制,使CIMI得以在有限資源下延續空間生命,體現品牌對永續的追求。推開餐廳的門,映入眼簾的便是空間中央一張粗獷厚重的紅雪松長桌。
 
餐廳空間以一張巨大原木桌為核心。(Photo Credit:伊藤徹也)
 
這張餐桌取材自一根來自阿拉斯加的巨大紅雪松原木,其特別之處在於它並非一般樹木筆直挺立的樣貌,而是兩棵樹在生長過程中盤根交纏而成的扭曲樣態,因為不符建築用材的規格標準,使它長年閒置於東京郊區的木材場中。直到CIMI的營運單位Monosus與東京木材商Takahiro Lumber聯手發起「WOOD STOCK YARD」計畫,讓無法商品化的木材重新被看見並運用,這塊原木才得以重獲新生,展現其獨特價值。
 
歪扭的木材經過設計重生為一張連結人們的餐桌。(Photo Credit:Monosus)
(Photo Credit:伊藤徹也)
 
粗壯的原木經切割處理後,被製成三段粗壯的樹樁作為桌腳,五塊厚薄不一的木板則被拼成桌面,邊緣刻意保留四處自然起伏的輪廓,微妙界定座位區分。桌面未經完全整平,設計師希望藉由這樣的質感,讓來自不同背景的食客自然坐近,彼此交流。人們從原本互不相識,到共享一段用餐時間,在無意間串起新的連結。
 
木桌保留著原有的粗獷質感。(Photo Credit:伊藤徹也)
(Photo Credit:伊藤徹也)
 

從「地味」到「restorant」,樸實滋養與生態修復的交匯

 
餐廳名字中的「CIMI」源自日文漢字「地味」,象徵那些看似樸實無華,卻深刻承載地域風土與日常滋養的味道,回應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餐廳的英文restaurant一詞源於法文「restaurer」,意指使人恢復元氣,而「restorant」則融合「restaurant」與「restore」,傳遞食物不僅能滋養身體,也有修復自然與社會的可能。另外還有一個小巧思,「restaurant」中「au」變成「o」,靈感來自日語中表達分享之敬語「おすそわけ」的「お(o)」,尊重、修復與共享的精神,都凝縮在餐廳命名之中。
 
(Photo Credit:伊藤徹也)
(Photo Credit:伊藤徹也)
 
延續這樣的理念,CIMI restorant的菜單設計圍繞著「蔬菜、豆類和穀物」三道植物性主菜,配菜則融入「再生農業」概念,選用有助於改善日本自然環境問題的食材,如鹿肉與牡蠣。前者因在日本過度繁殖而破壞森林,適量捕獵並食用能促進生態平衡;後者則是能自行淨化水質的濾食性生物,有助於維持海洋生態的健康。餐廳選用的蔬果多來自有機、生物動力或再生農法,向井知親自走訪產地,與小農建立長期信任關係,並於料理中轉化為展現風土的滋味。
 
CIMI restorant不僅是一間餐廳,更是一個邀請人們重新思考食物起點、理解自然循環、共同學習與交流的平台。當食物成為文化的載體,也能延展出一條修復土地與人心的道路。
 
(Photo Credit:伊藤徹也)
 
CIMI restorant
地址|3-9-5 Yoyogi, Shibuya City, Tokyo
時間|18:30-22:30(日一公休)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