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如何用其溫柔的感性連結自然與人類。」——人類學與神話學家石倉敏明在《器物的足跡》中如此書寫,也成為台中《Touch Grass 觸草》群展的起點與精神核心。取自於 Z 世代的網路用語「Touch Grass」的展名,提醒人們放下手機、走出虛擬世界,實際「去摸摸草」;而在 1035 Collab 的歷史建築中,這句話則化作一種對內在真實的召喚:透過藝術的感知,重新感受身體、自然與情緒的流動。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Kura Yang)
此次群展由當代藝術企劃公司「樸湘 PU SHIANG 」策劃,創辦人 Sophie Wang 表示,策展靈感源自個人經驗:「在家中看著自己收藏的陶藝品,覺得這些物件讓空間變得有生命力,也能在煩躁的時候,帶我神遊到別處。」這份被藝術安放的感受,促使她展開策劃。閱讀《器物的足跡》、《美學的意義:關於美的十種理解與體驗》等書時,Sophie 也意識到藝術家們以自身感性創作,將自然元素融入生命中,那種誠實而溫柔的狀態,成為本展最初的靈感。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Kura Yang)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Kura Yang)
Sophie 集結了 Sam Bakewell、Kazunori Hamana、Naotaka Hiro、Richard Long、Nicole Ondre、Akane Saijo、王筱璦 Hsiao-Ai Wang、Masaomi Yasunaga 八位藝術家,並邀請花藝師廖浩哲 Haojhe Liao 參與,以自然為媒介,讓作品超越器物層次,成為人與自然之間的感性橋樑。
隨著不同品牌的進駐,「1035 Collab」不僅是一棟老屋的再生,更像是一座有機共生的聚落,讓歷史建築與創意實踐在日常中自然交織。此次群展由家具藝廊 GFG 協力佈置展場,選用 Pierre Jeanneret、Finn Juhl 等設計師的經典家具,讓空間與家具老件在材質與工藝之間展開對話。作品於其中不僅被觀看,更與時間與生活氣息共存,讓觀者在行走之間體會藝術融入日常的多重可能。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Kura Yang)
從泥土開始,與自然共感的起點
進入 1035 Collab 的木構展場,展覽的動線從「泥土」出發。一側牆面展出英國大地藝術先驅 Richard Long 以家鄉艾文河泥創作的泥土繪畫,他透過手的推抹與重複動作,留下自然流動的節奏。Richard 將步行與觸摸大地這種日常動作轉化為創作語言,詩意地探討人類和大自然間的關係,也成為此次展覽的精神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