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yama-Tower 八樓。相較於 By-Cube 的有機與隨性,Aoyama Tower 原就是作為辦公大樓的空間規劃,但仍可看見空間中的小巧思。隨處可見透光而飄逸的白色隔簾,藉此區隔不同的區域,讓空間的運用更形彈性、開放。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三、四樓:白色通透的辦公空間,還有世界經典單椅一字排開!
By-Cube 三樓,中央斗大的綠色製圖桌,如今是隈研吾與團隊夥伴們,討論案件、激盪創意的最佳場域之一。
【延伸閱讀:2021年度重磅專題「跟著隈研吾過一天!」,實際在東京親身跟訪建築大師】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事務所內隨處可見多年來購置的燈具家飾、合作案的輸出海報,甚至用剩料拼出「KKAA FAIR」來妝點空間的小巧思。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三樓洗手間通道兩側的書櫃,以及隱約可見的衣帽區。從書架上,可以看得出廣泛的閱讀興趣,除了佛教、日本文化、資本主義等著作之外,甚至有村上春樹的數本小說。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四樓向外看,正是大樓林立、住商混合的青山,甚至還有一座墓園藏身在蓊鬱的樹林之間。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隈研吾經常使用的 By-Cube 四樓,世界經典單椅一字排開,如圖中有機曲線造型的單椅,是法國設計大師 Philippe Starck 所設計的 Master Chair;而在圖右如牛角般椅背的單椅,則應是自丹麥設計大師 Hans J. Wegner 之手!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隈研吾也是經典名椅的鐵粉嗎?辦公室層架上還靜靜擺著數件單椅的收藏模型,例如像是 Arne Jacobsen 經典的 Series 7 Chair 設計。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三樓,這裡是隈研吾的辦公空間,以白色透明的視覺基調減輕高大櫃體的壓迫感。即使如此,隨地堆置的資料與書籍,仍不難讓人想像事務所龐大的工作量。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隈研吾的辦公空間位於事務所的靠窗處,手上拿著的是當天所配戴的紅繡花絲巾。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樓層間的半開放式階梯,正對著外頭茂密參天的竹林。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四樓,兩面大片的落地窗,模糊了室內室外的界線,不僅視覺穿透、寬敞,更能直接感受到每天的氣候變化。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更多精彩內容,快到「跟著隈研吾過一天!」專題完整了解這位建築大師!
編輯/張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