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礁溪老爺酒店《宜蘭踩印展》展場。(Photo Credit:礁溪老爺酒店)
此次《宜蘭踩印展》,他們拜訪了春仔花工藝之家陳惠美、林午鐵工廠林烈旗、蘭陽糕餅廠劉永泰,與三剛鐵工廠文物館廖大慶四位文化職人的真實生活。

屹立宜蘭北館市場70多年的老餅鋪「蘭陽糕餅廠」劉永泰老師,堅持無添加物及傳統市場的作息,留守著節慶或神明誕辰會用上的祭祀敬品,從模具、壽桃及麵龜的圖記。你自己認出上圖中的幾個圖像呢?(Photo Credit:礁溪老爺酒店)
民俗銅鑼「林午鐵工廠」已有70年歷史,林烈旗老師傅更曾獲「民族藝術薪傳獎」 !只要林午出品就是品質保證,更是全台灣八成以上銅鑼出處,每個銅鑼製作必須敲打超過6000下,承襲林午老師傅堅持連工具都親自手工製作的傳統,透過印章圖像傳遞大師不凡風骨的職人日常(Photo Credit:礁溪老爺酒店)
對他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拜訪位於南方澳的三剛鐵工廠文物館!三剛鐵工廠在製船產業沒落後,在廖大慶的努力下,2004年轉型為文物館,那些存留的引擎、汽缸、活塞成為南方澳海船歷史的珍貴見證。由於許多物件尺度很大,文物館內無法窺見全貌,許多機具細節,是士賢再經過考據查證繪製而成,也是花費時間最長的項目。

「三剛鐵工廠文物館」前身「三剛鐵工廠」是南方澳最老的維修漁船鐵工廠之一。廖大慶老師因為不捨漁業文化失傳,堅持將每件機械工具保留下來並熱情分享專屬南方澳的故事。(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彭永翔)

被文化部認定為「人間國寶」的纏花技藝保存人「春仔花工藝之家」陳惠美老師,因為不捨春仔花工藝失傳,從13年前開始跟著老師傅慢慢學。運用剪、纏、挑、壓、疊等技巧,將基礎的唇形零件纏繞建構出帶有細緻光澤的春仔花,首次以印章呈現春仔花與工具特色。(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彭永翔)
圖案設計與印章也要速配才行?圖案色塊、線條、顯色、印章蓋印方式都需要考量
不僅僅只是圖樣繪製,現場展出的印章,就有五種不同的自動章形式。對於士賢而言,何種圖樣適合哪種印章,也是一大挑戰。
「我之前有針對線條粗細、顯色呈現、陰刻陽刻線條可以緊繃到什麼程度,去做分析。我們還特別製作0.25、0.5、0.75的印章,去觀察線條的粗細表現,」士賢分享。例如「光敏印」適合強調色塊表現的插畫;「DUO印章」因為蓋力較平均,善於呈現線條細節;「回墨印」則介於兩者之間,但不適合色塊面積太大的圖案設計,因為印章蓋下時就瞬間著墨,色塊易糊。


展場中陳列著各式印章。圖樣會依著線條、色塊的表現方式,搭配不同的印章。(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彭永翔)

此次展場中所有的印章,都是由深耕台南超過一甲子以橡皮章獨家專利技術暢銷全球 160 個國家的「新力牌印章(Shiny)」製作。現場更說明了此次所運用的5種印章的特質,現場並提供鋼印的體驗,為旅人帶來一場小而美的知識之旅。(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彭永翔)
用蓋印章的輕鬆互動,讓在地職人文化被看見
展場設計也回應著宜蘭、臺南的兩地脈絡。
「在宜蘭,當我們跟職人聊天時,就發現他們的工作就是他們的生活,我們採集的這些內容,其實都是匠人生活的疊影,因此以玻璃為素材;而在台南,因為我們想呈現在巷弄中遊走、甚而迷路的感覺,因此用一個個三角木板的展台呈現。」負責展場設計的高樁說。此次展場中,也呈現他們之前在台南老爺行旅「踩印展」的作品,包括「新力印章(Shiny)」、昭安理髮廳、信二竹店以及全美戲院,總共有189個印章,等著你去發掘那些圖案後的故事。


此次宜蘭踩印的展場,以疊影為靈感,選用玻璃素材呈現。(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彭永翔)
「傳統文化的推廣很重要,透過蓋印章這個小朋友、大人都喜歡的互動,讓大家親鬆的與文化就產生連結。而且每個印章蓋下去,都是一個新發現!」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兼礁溪老爺總經理沈方正笑著說。
如何讓文化持續地被看見,說故事的方式很重要。「印章」是一個讓大眾輕鬆接觸的起點,它讓文化更可親、不再曲高和寡。但也別忘了,這些職人們正等著你去親身拜訪,更多動人的故事,始終在現場。
(Photo Credit:礁溪老爺酒店)
礁溪老爺《宜蘭踩印Step by Stamp》
老城文化隨步印記
創作者:湯士賢/黃高樁
展覽日期:2020.06.17-08.02
展覽時間:上午:10:00-12:00|下午14:00-20:00
展覽地點:礁溪老爺酒店一樓迎賓大廳
主辦單位:礁溪老爺酒店
共同主辦:台南老爺行旅
協辦單位:新力牌印章
編輯/彭永翔 joshpeng@motstyl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