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0年臺北市立美術館(後簡稱北美館)備受好評的多檔展覽,如《董陽孜:行墨》集結梳理其五十年精彩創作、《江賢二回顧展》回首其從異鄉至故鄉的創作旅程、《未完成,黃華成》則再現這位對台灣平面設計界影響深遠的大師之多面向藝術創作。2021年,北美館又將推出哪些精彩展覽呢?

塩田千春年度大展確定5/1展出!
塩田千春個展:撼動的靈魂|2021.05.01-08.22 【一樓1A、1B展覽室】


藝術迷們引頸期盼的「塩田千春個展」2021年的5/1將於北美館盛大登場!2019年於日本森美術館展出即大受歡迎、吸引超過60萬人觀展的《塩田千春個展:撼動的靈魂》,是目前藝術家最大型且完整的展覽,集結其20多年來超過100件的作品,其中包含數件大型裝置,另有雕塑作品、表演作品之影像紀錄、攝影、手稿等。令人期待!/span>


《塩田千春個展:撼動的靈魂》塩田千春,《寂靜中》(暫譯),2002/2019,燒焦鋼琴、燒焦椅、Alcantara黑線,尺寸視空間而定。圖為「塩田千春展:魂がふるえる」,東京森美術館,2019(Photo Credit:森美術館提供、Photofraphy by Sunhi Mang)

國際知名的日籍藝術家塩田千春,過去曾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其多件著名作品以細線及現成物為元素,並將黑色與紅色細線纏繞整個空間。作品不僅視覺張力十足,更具現無形的回憶、焦慮、幻夢、寂靜,從形式至精神觸動了每一位來觀展的靈魂。


《塩田千春個展:撼動的靈魂》塩田千春,《不確定的旅程》(暫譯),2016/2019,鐵框、紅羊毛線,尺寸視空間而定。圖為「塩田千春展:魂がふるえる」,東京森美術館,2019(Photo Credit:森美術館提供、Photofraphy by Sunhi Mang)

關注台灣當代影像藝術與多媒材,2021推出台灣中生代藝術家「高重黎個展」及「盧明德個展」
《大遷徙:盧明德個展》|2021.04.17-07.18 【二樓2A、2B展覽室】
《高重黎個展:藝術作品複製時代之後的機器》|2021.10.09-2022.01.16 【一樓1A展覽室】


這些年,北美館有系統的呈現台灣大師及中生代藝術家作品,不僅為未來的台灣藝術史留下重要註記,同時也讓大眾能更進一步的認識台灣藝術家之作品。繼去年的董陽孜、江賢二、黃華成後,2021年「跨領域」及「多媒材」為大型藝術家個展之關鍵字,循此脈絡,今年將推出台灣中生代藝術家「高重黎個展」及「盧明德個展」。

過去《攝影之聲》曾以專題深入報導的藝術家高重黎,是90年代以後台灣當代影像藝術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強調手工性,例如過去的光化學機械式活動影像裝置、幻燈簡報電影等。在數位影像快速產製的年代,高重黎類比式的創作手法,是對當下快速消費的反思。

而在《高重黎個展:藝術作品複製時代之後的機器》個展中,將梳理藝術家40餘年來各創作階段之作品系列。從早期攝影、實驗短片以至各式影像裝置等,橫跨多重藝術範式,處理歷史與個人記憶、時間、圖像和媒體之間的關係,既瓦解傳統敘事,更開拓影像藝術的新視野與格局,並將帶來全新創作。


《高重黎個展:藝術作品複製時代之後的機器》高重黎,《ASA的n次方》,1983,複合媒材。(Photo Credit:高重黎攝影)

《大遷徙:盧明德個展》回顧藝術家50餘年來的創作生涯,以「大遷徙」故事性文本貫穿8個展間,用劇場形式進行空間轉譯,賦予歷年作品新的觀視脈絡。而透過各式創作媒體如平面繪畫、錄影裝置、雕塑、空間裝置、現成物、身體表演等之交錯演示,賦予「媒體是一切」的自由向度與時代意涵。


《大遷徙:盧明德個展》盧明德,《媒體是一切》,2001,霓虹燈、變壓器,75×630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大遷徙:盧明德個展》盧明德,《打狗系列7》,2001,複合媒材,123×245 公分。(Photo Credit:盧明德 提供)

新生代藝術家王連晟、王煜松將推出個展
臺北美術獎2017年首獎 王煜松個展|2021.04.10-06.27 【地下樓E、F展覽室】
臺北美術獎2018年首獎 王連晟個展:混沌理論|2021.11.06-2022.02.13 【地下樓E、F展覽室】


曾以《閱讀計畫》獲2017年英國流明獎(The Lumen Prize)首獎、並受邀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的王連晟,亦為2018年臺北美術獎首獎得主。2020年甫於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展出《意識邊界》個展,2021年則將於北美館推出個展《混沌理論》,以該理論為基礎,指向全球化與地域化所形成的系統,思考混亂、隨機、有機的系統會形塑成怎樣的未來?藝術家將推出數件全新創作,關注全球化時代的困境:包含疾病、虛擬和現實、人工智能對於資本主義的鬆動、機器中介社會、人類與機器權力關係的轉換等相關問題意識的討論與延伸。

臺北美術獎2017年首獎王煜松,將試圖從考掘、時間、夢境、空間、此刻狀態、宇宙的想像,展開針對美術館周邊圓山遺址的考察研究,甚而擴及臺北城歷史脈絡的探索與串聯發想;預計融合考古地誌符碼,以空間、材質、聲音等元素,建構不同於過往創作脈絡的全新現地製作。

我們還回得去嗎?從當代藝術角度,探索原民回歸原鄉的過程
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策畫展|2021.12.11-2022.03.20 【二樓2A、2B展覽室】

由北美館策展人陳慧盈擔綱的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策畫展,探討原住民族長期在現代性空間治理下,於流離文化狀態中試圖回歸「原鄉」的過程,期望能透過藝術家的創作,以及與非營利機構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從原住民族的空間觀出發,理解這條文化復返之路和臺灣社會的自然觀之間的衝突與對話。

【延伸閱讀】
走入五大星球,2020台北雙年展盛大開幕!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為題,探索在意見分歧的社會中該如何邁向未來?
召喚黃華成!再現60年代大台北畫派展覽現場、300本書封設計,4個關鍵字了解這位跨域創作的前衛藝術家
從自然、廟宇至古典樂,北美館「江賢二:回顧展」,倒敘大師55年流轉的內心風景


 

編輯/彭永翔 Josh Peng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