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覆雪的高山或在白色沙漠,有時,我感覺到清冷剔透的空氣圍繞著我。光的色澤從天而降,像是選好一個寂靜的定點。有時,當我凝望深澤直人的作品,也看到同樣的光。」
——藤井保
靜默的純白空間偶爾傳來噠噠的腳步聲,整個展場不大,似乎很快就逛完,但每當你繞到原處,你總有迷路的感覺,最重要的是,當你重新檢視這個展間內的作品時,卻有種更深層的感動,好似你剛剛不曾與它們碰到面。在 A 到 G 這幾個展間中,有時候牆上滿滿的地都是照片;有時候偌大的空間裡卻只有藤井保的幾幅攝影作品,再搭配著深澤直人近期設計的家具,以及詩人陳育虹為兩位老師翻譯的簡單幾句話。

(Photo Credit:學學文創志業)
這次深澤直人與藤井保在台灣首次的聯展定名為「Medium/媒介」,其實不管是看展前、看展後,反覆再三咀嚼策展主題的文字介紹,你仍然覺得那是種玄到不能再玄的意境:「深澤直人在設計時,所設計的不是物質,而是其間的『媒介』。藤井保在拍攝時,所拍攝的不是物質,而是圍繞周圍的『媒介』。『媒介』所表達的是互相的關係。二人所冀望表現的是,肉眼所看不見的『美』。」然而,當你聆聽完兩位大師在講座親口解釋後,再回頭細細地欣賞這些照片與設計,心裡突然有種恍然大悟的體覺,或許透過多餘的文字說明,人與人或事物所有的關係與美感,反而更加有理說不清、甚至失去原有的美麗了,是吧?
因此,話不多說,就藉著 MOT/TIMES 為各位整理的講座精華,讓張雍(以下簡稱「張」)、深澤直人(以下簡稱「深澤」)與藤井保(以下簡稱「藤井」)的三方「媒介」對談,進入設計美學的另一個領域。

深澤:理由非常單純,因為就好像我本身是設計者、做東西的人,人和物品之間一定會有某種關係存在,它可能是空氣或氛圍,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媒介」。而藤井先生和我也有非常大的共通點,因為當我每次拜託藤井先生拍攝我的作品時,我可以感覺到,他拍的並不只是個「物品」而已,而是包括空氣或氛圍這些眼睛所看不見的事物,都一一被捕捉到畫面中。
張:我想請問藤井老師,每個地方的空氣(或氛圍)一定都不一樣,而且每到一個新的拍攝場景所帶來的感受一定也不同,藤井老師拍照時最在意的是什麼?
張:我想請問藤井老師,每個地方的空氣(或氛圍)一定都不一樣,而且每到一個新的拍攝場景所帶來的感受一定也不同,藤井老師拍照時最在意的是什麼?
藤井:嗯……,當深澤老師告訴我這次展覽的主題訂為「媒介」時,我就開始在思考,「媒介」這兩個字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後來我查了查字典,發現裡面指的是:「天、神明或上帝與凡夫俗子之間的連繫與橋樑」,好比說通靈的人;但倘若以「我」這個人來說,我是個攝影師,因此我將眼睛所看見、內心感受到的東西,透過我的作品表現出來,這就是我的工作。
假如大家已經有在 7 樓看過展覽,會發現裡面有深澤老師設計的作品以及我拍攝的照片,其實我們也可以說作品與照片這兩樣東西在台灣的展覽空間相會,我希望透過我的攝影,將深澤老師的設計語彙在每個展示間表達出來,而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氛圍,我也期盼觀者們不管是經由眼睛、耳朵、皮膚……,都能轉繹成你們自己的感受。


有如雪景般的 F 展間,在深澤直人為 GLAS ITALIA 設計的《BENT GLAS BENCH》,以及藤井保一張張有如深雪覆蓋輕冷卻剔透的照片中,予人一種寂靜無聲之感。(Photograph by 邱大維)
張:很少在台灣看到如此細膩的展覽,每個隔間佈局都是由兩位老師所設計,有意思的是,當你走過第二遍時會發現和第一次有不一樣的心境與感受,和你一同看展的朋友所聊的話也不同,就好像每個空間都有著自己特別的溫度。因此我很好奇,兩位老師對空間安排、敘事動線以及展覽主要的概念為何?

其實在展覽準備過程中,我的幾個好朋友也有來看,本來想為他們親自做點解說,可是我們大家卻完全講不出話,因此我認為這次展覽最大的特點,在於不需要太多文字解說,所有人只需要用眼睛去看,也許你和你的親朋好友看完後、四目交接時,都會有種不言而喻、只是淡淡說出:「嗯!對!就是這樣!」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但卻會發出莫名的嘆息聲,我希望帶給大家這種感覺。
張:藤井老師的作品在日本有「空氣寫真」之稱,而我很好奇的是兩位當初的合作背景?
深澤:藤井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一位攝影師,我常常稱他為「天才」,當初我們是怎麼認識的呢?其實是在 7 年前,日本一本名叫《摩登生活》(Modern Living)的室內設計雙月刊雜誌向我提出一個企劃案,希望我能為他們撰寫連載專欄,可是當時我其實很忙,因此我就隨口說出:「如果你們能找到藤井保先生拍攝我的作品,我就答應你們的請求」,想說作為拒絕的理由,因為藤井老師在日本也具有相當的知名度,而且非常忙碌,所以我覺得這是不可能辦到的事。
沒想到,隔了一陣子後,總編輯就跟我說,藤井保老師也願意擔綱攝影、拍攝你的作品,我當然也就沒有辦法再拒絕了,這也是我們兩人合作的開始,而這個連載一直持續到現在。


A 展間展出的是藤井保專為深澤直人作品拍攝、名為「未見設計」的系列攝影,影像主要聚焦於「形」與「色」,我們寓居的宇宙、地貌的細部,以及物體在特定環境下所呈現的樣貌。該系列連續 7 年在日本《摩登生活》雜誌中連載,直到現在仍然持續著。(Photograph by 邱大維)
張:藤井老師每次收到深澤先生作品時,打開後的第一個心情反應是什麼呢?同樣地,深澤老師收到藤井老師照片時,當下最直接的感受又是如何?
藤井:在這 7 年的連載過程中,深澤老師的作品都是由雜誌社送到我的工作室,而每一次我收到作品後,我都能很確切地抓住深澤老師想要說的話,這個三次元作品希望吐露的意涵被我轉換成平面攝影的模式,然後我再轉達給深澤先生。這樣的一來一往,我們彼此之間就好像筆友般,不是藉由文字書信,而是透過作品互相對談說話,這就是我們倆通信的方式。因此,7 年來,我們雖然常常有「書信」往來,但事實上兩個人見面的次數卻沒有幾次(笑)。

藤井:剛剛有提到,我和深澤先生的「書信」往來是沒有文字的,只靠彼此的作品,在場如果有人也一樣在玩攝影,應該可以了解,很多東西其實是勝過文字的,比文字用更快速的方式傳達到對方心裡,就像是種不言而喻的默契。其實我不想、也不喜歡用語言去說明我的作品,因為在我的認知中,第一,那是你在為自己找理由,第二,會讓別人有種過於自豪的感受,我覺得這都不好。但為了向在場觀眾解釋這張作品,我必須很不好意思地用著令你們覺得好像有點驕傲的口吻敘述,這其實是深澤老師設計的椅子(編按:深澤直人於 2009 年為義大利家具品牌 B & B 所設計的《Grand Papilio》單人椅),而當我從這個角度去看這張椅子時,我覺得它好像一座雪山,像富士山一樣,因此我拍出了這件作品 (如下面左圖)。

如果沒有右邊家具圖片的對照,大家是不是也覺得左邊這張攝影作品很像遠眺富士山的美景呢?(Photo Credits:藤井保、深澤直人)
由於整場講座接近兩個小時,因此短短一篇文章很能完整呈現深澤直人與藤井保精彩的對談內容,就讓我們趕緊跳到〈下篇〉,了解更多關於「Medium/媒介」展覽以及兩位大師的創作想法!
編輯撰文/黃伊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