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即將來到尾聲,往年於此時舉辦的「年度十大建築事件票選」,今年同樣不缺席!而來到了第三屆,參與的投票人數比起往年又更加熱烈。到底,有哪些你我關注的建築事件成為「2015 年最具代表性」的前 10 名呢?


 

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整理了近一年來、台灣與國外的各種建築大小事件,包括獎項、展覽、活動及各種議題等 43 項;透過基金會的邀請下,國內眾多建築專業者及 Facebook 粉絲頁分別進行網路投票。在投票的同時,也帶大家一同回顧這一年當中,自己曾思考、關注了這塊土地上的哪些議題。

首先我們來揭曉第六名到第十名大家可以從【建築專業者版】與【粉絲票選版】排名(有粗體名次代表兩邊共同獲獎)來互相對照,順便回憶一下這些議題你今年都參與到了嗎?

【建築專業者版】 【粉絲票選版】
第十名:2015 臺北設計城市展「We Are the Power」,成功引起民眾對社會設計的關注。


第九名:遠東建築獎設立首屆舊屋改造特別獎,由自然洋行曾志偉作品「大溪老茶廠」獲得首獎。

第八名(3 項並列):
1) 開發先行?文化先行?文資空間的保存與開發討論。例如:台北機廠、基隆西二西三倉庫、南港瓶蓋工廠、嘉禾新村、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關山嘉賓旅社、萬華堀仔頭聚落、北投車站回娘家。
2) 史上首位追綬得主,德國建築師弗雷‧奧托榮獲 2015 年普立茲克獎。
3) 台灣建築獎首獎由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雲林農業博覽會園區獲選。

第七名:HOME 2025 展覽計畫啟動,開啟建築師與企業共創未來生活的平台。

第六名:謝英俊建築師受邀參選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不分區立委。
 


第十名:遠東建築獎設立首屆「舊屋改造特別獎」,由自然洋行曾志偉作品「大溪老茶廠」獲得首獎。

第九名:東京奧林匹克體育館 Zaha Hadid 方案建築預算大幅飆升,遭日本建築師集體反對後作廢。

第八名:宜蘭廢止嚴審農舍興建自治條例,宜蘭縣府:遏止農舍已達目標,回歸農委會9月頒布之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








第七名:淡江大橋設計出爐,Zaha Hadid 事務所將建全球最長單塔斜張橋。

第六名:開發先行?文化先行?文資空間的保存與開發爭議。例如:台北機廠、基隆西二西三倉庫、南港瓶蓋工廠、嘉禾新村、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關山嘉賓旅社、萬華堀仔頭聚落、北投車站回娘家。



曾志偉的作品「大溪老茶廠」至今獲獎無數。(Photo credit: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


2015 普立茲克獎由德國建築師弗雷‧奧托(Frei Otto)獲得。(Photo credit:Ingenhoven und Partner Architekten, Düsseldorf)


Zaha Hadid 事務所奪得今年淡江大橋國際競圖首獎,不過另一方面,在東京奧運體育館的計劃卻因預算問題而遭終止。(Photo credit:Zaha Hadid Architects)

緊接著便是第五名~第一名,從目前排名看來,今年不分建築師與民眾,大家關心的話題果然都非常接近啊!

【建築專業者版】 【粉絲票選版】


第五名: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建築之境:路易‧康」回顧展。


第四名:東京奧林匹克體育館 Zaha Hadid 方案建築預算大幅飆升,遭日本建築師集體反對後作廢。

第三名(2 項並列):
1) 阮慶岳、孫德鴻及郭旭原建築師榮獲第 14 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
2) 台灣公民團體共同發起「OPTOGO 外帶臺灣,前進米蘭」計劃,以公民自主力量,將台灣美食帶入 2015 米蘭世博會。

第二名:北市府與遠雄大巨蛋工程爭議。


第一名:黃聲遠建築師於日本 Gallery MA 展出「Living in Space(活出場所)」,成為獲邀踏入間美術館之首位台灣建築師。
第五名:魯凱族好茶舊社石板屋被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WMF)列入 2016 年文物守護計畫名單。

第四名: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建築之境:路易‧康」回顧展。


第三名: 黃聲遠建築師於日本 Gallery MA 展出「Living in Space(活出場所)」,成為獲邀踏入間美術館之首位台灣建築師。



第二名:台灣公民團體共同發起「OPTOGO 外帶臺灣,前進米蘭」計劃,以公民自主力量,將台灣美食帶入 2015 米蘭世博會。


第一名:北市府與遠雄大巨蛋工程爭議。


今年 3 月在北美館展開的「路易‧康:建築之境」巡迴回顧展,是 21 世紀以來最完整的路易‧康個人展。(Photo credit:MOT TIMES)

綜合建築專業者與粉絲版票選排名,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田中央在東京 Gallery MA 展出,以及眾所矚目的 OPTOGO 米蘭外帶台灣館行動,走上國際,儼然成為今年的指標性事件,也代表不同世代的建築人,逐步在國際嶄露頭角,讓世界看見台灣。

而「建築師」角色的轉變,也由於公民意識提高、經濟支撐減弱,明星建築師的光環日漸式微,地標建築的必要性也相對開始被質疑,更在政策無法與時俱進的情況下,開啟了一場建築與政治之間的角力戰,重新洗牌的跡象油然而生。


建築師黃聲遠與他的田中央團隊一同前進 Gallery MA 展出,成為該藝廊首度邀請的台灣建築團隊。(Photo credit:Fieldoffice Architects)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建築師也重新與民眾、社區接軌,回到以人為本的訴求,由主導者轉化成為輔助者,讓建築師的角色未來將更趨多元。藉由正視傳統文化的保存、舊空間的創意再生、農地農用等相關議題見得,無論是建築專業者或大眾,對於生活的反思,也因著社會意識的覺醒,皆比往年更受重視與矚目,這也反映了社會參與確實可以對公共權力運行的方向、過程和結果發生實質的影響。


透過群眾募資活動所發起的「OPTOGO 外帶台灣館」,就像一場沒上街頭的另類學運般,透過社群的力量展現台灣人在美食及行動上的豐富與熱情。(Photo credit:OPTOGO)
 
綜觀 2015 年的十大建築事件,當我們在思索、反思這些事件背後所含之義的同時,也是提升自我公民意識、培養對社會意識的判斷力,這讓生活在這塊小島上的我們愈有機會可以爭取或實踐,使生活環境往更好的方向邁進,也期望有愈多建築專業者的投入和努力,為我們提出更多關於美好生活的未來想像!


文字提供: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