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建築網站《Architizer》主辦的 Architizer A+ Awards,每年都會選出多件優秀的建築與產品設計,今年(2020)來到第八屆,評審特別著重氣候變遷、都市化與人口遷移、社會不平等、傳染疾病等議題。
作為山林間旅客的休息空間,〈巢境〉以「家」與「巢」為設計主軸,除了回應疫情期間人們對於「家」的需求,在木結構上特意設計七個讓鳥類築巢的地方,使人與自然更加親近。

「巢境」外牆以台灣杉木為材料,並採用不同處理方式,達到和諧卻富變化的層次感。(Photo Credit:PSW 建築設計研究室)


(Photo Credit:PSW 建築設計研究室)
在山林中提供人與鳥休憩的場所
花鐘廣場是陽明山著名景點之一,但在這個緩坡上卻沒有提供大眾遮蔽、休息的場所,而PSW團隊也發現,過去漫步於廣場時雖能聽到優美的鳥鳴,卻不見牠們的蹤跡,人在山林中,卻與自然仍有一段距離。因此他們突發奇想:「當我們為遊客提供休息空間時,何不讓鳥兒加入呢?」,在木造建築外設置了七個築巢處,讓人與鳥居於同一屋簷下,而不相互打擾。

(Photo Credit:PSW 建築設計研究室)


(Photo Credit:PSW 建築設計研究室)

牆面提供鳥類築巢的設計。(Photo Credit:PSW 建築設計研究室)
此外,五個造型各異的木屋堆疊鑲嵌,形成相互串聯的空間,使外觀上聚合又富變化,室內則搭配數位投影設備,為空間營造出沈浸式的感官體驗。穿梭在〈巢境〉中,在每個角度都可欣賞到建築不同的樣貌。

(Photo Credit:PSW 建築設計研究室)

(Photo Credit:PSW 建築設計研究室)
此外,五個造型各異的木屋堆疊鑲嵌,形成相互串聯的空間,使外觀上聚合又富變化,室內則搭配數位投影設備,為空間營造出沈浸式的感官體驗。穿梭在〈巢境〉中,在每個角度都可欣賞到建築不同的樣貌。

(Photo Credit:PSW 建築設計研究室)

(Photo Credit:PSW 建築設計研究室)
運用「布林代數」原理準確運算結構
建築外牆以台灣杉木為材料,量體堆疊下,可以想像建築內部應是充滿阻隔、錯綜複雜,但PSW團隊以「布林代數」的原理,巧妙擺放量體,移除了交集衝突的部分,使剩下的構築元素相互牽引支撐,形成穩定結構。而量體兩個入口設計具趣味性的涵洞,分別面對花鐘與後方花園的小徑,以建築動線銜接兩處,讓小朋友們透過穿梭建築,感受內外的空間。

(Photo Credit:PSW 建築設計研究室)

(Photo Credit:PSW 建築設計研究室)

巢境以全木構的方式構築,透過巧妙擺放量體,將力傳導至各承重牆面,小量體間形成穩固的結構平衡,中間最大懸空量體則於施工期間進行過承重測試,整體結構穩定。(Photo Credit:PSW 建築設計研究室)
編輯/林沛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