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草字頭國際策劃的「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台灣郊遊 – 原始感覺共同合作場域計劃》,團隊歷經長達 10 幾天的檢疫隔離,展開史上人力最少、最精簡的布展工作挑戰後,即將於本週 5 月 22 日至 11 月 21 日於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
在本屆《台灣郊遊》五個參展建築項目:「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天然修道院」、「類生態光學冥想屋」、 「原始知覺研究室」、「勤美學-森大」,透過臺灣在地風土環境啟發和衍伸的自然靈感,多面向探討人與自然互動下的建築思維與視野,呼應雙年展大會主題「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於普里奇歐尼宮展出。(Photo Credit:國立灣美術館)

亮點 1:台灣建築團隊「自然洋行」操刀
 
台灣策展團隊「自然洋行」切入建築的視角相當獨特,他們著重於人與環境的共存,嘗試與建築以外的事物和諧運作。
 
創立以來,致力於自然野地郊區研究及環境規劃,尤其在 2014 年開始的「少少 - 原始感覺研究室 共同埸域合作計畫」,以「自然中的學習場域」 為題,與各領域如植物學家、傳統醫療師、原住民藝術家、生活家、氣候變遷科學家、調香師、靈修者、瑜珈老師等共同討論與合作,探討建築以外的事物如何影響我們的內在狀態、建構更符合人類生活感知的建築,影響與啟發了無數參與者。



《台灣郊遊》現場照片。(Photo Credit:國立灣美術館)
 
回顧自然洋行所創立的 2003 年,也正是 SARS 疫情爆發的那一年,今年再次面臨 COVID-19 疫情的挑戰,自然洋行仍以同樣的信念面對,堅信向自然學習的建築理念。


自然洋行建築團隊。(Photo Credit:國立灣美術館)
 
亮點 2:五大作品,強調人與自然互動的建築思維
 
本次展出內容包含「自然洋行」的獨立實驗作品:「少少 - 原始感覺研究室」、峇里島「天然修道院」;以及數件與臺灣產業的合作:「勤美學 森大」、與春池玻璃、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的「類生態冥想屋」、「野長城原始知覺研究室」等建築環境規劃概念。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Photo Credit:國立灣美術館)

峇里島「天然修道院」。(Photo Credit:國立灣美術館)
「野長城-原始知覺研究室」。(Photo Credit:國立灣美術館)
 
每件作品依據不同的人文、環境、產業、空間使用模式等條件,皆有各自獨特的對應觀點,然而自然洋行發現,其中「安定的人心」是與自然環境共存、持續發展而不過度開發的重要先決條件。
 
「人類在自然的野地,如何透過本能的感覺啟動應對能力,克服自然給予的挑戰,當我們正視人類內在的原始感知並逐漸產生正向對應能力時,恐懼也就會消失了。」策展人曾志偉說。
 
亮點 3:走入古老監獄「普里奇歐尼宮」,在留白中感知內在與環境

《台灣郊遊》展場位在原為古老監獄的「普里奇歐尼宮」,雖位於威尼斯重要交通樞紐與觀光景點, 然而進入古老而封閉感的空間中,策展團隊運用展覽創造出一個寧靜而帶有原始感受的場所,同時也呼應當前全球疫情,在隔離的狀態中我們如何自省、內觀,重新省思人與生活環境的互動關係。
 
整體展場刻意創造多處留白,盡可能地保留普宮空間本身質感,並以投影與裝置與建築的元素互相搭配。希望讓觀眾在這些基於自然的項目,回歸個人,感知周遭,貼近當下時代,找尋寧靜而平和的心境。



《台灣郊遊》與導演 Mauricio Freyre 合作影像作品。(Photo Credit:國立灣美術館)

《台灣郊遊》展覽團隊。(Photo Credit:國立臺灣美術館)
 
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開展期間,配合義大利政府與威尼斯大會的防疫政策,展館進入採取預約制(預約網站連結→Here),入館須佩戴口罩,並遵守防疫動線參觀。

■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
展覽時間:2021年5月22日至11月21日
展覽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
相關連結:
國立臺灣美術館威尼斯雙年展

■ 延伸閱讀
2021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展作曝光!在紛亂中,創造一個讓人平靜的展間,思索我們與自然的關係,六大亮點搶先看
-【2020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公布主題:我們如何一起生活?一分鐘認識策展人 Hashim Sarkis 是誰
自然洋行曾志偉:有沒有一種可能,留下一些無用的空間給我們的家、給自己?|重回地方,望向明日城市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