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顯抽象的存在,愈是充滿無限的想像,佈滿哲思的極簡設計縈繞著我們的生活,在每一次轉身面向的角落裡,留一方天與地的喘息,靜心也淨心地面對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每個當口,在絕對簡單的世界從容釋放無盡吶喊。
「極簡 Minimalism」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化繁為簡」…重現「本來面目」….,這是一種更內斂的設計養成,藉由這樣的過程萃取出最精華的「氣」與「度」,我一直如此認為,這多虧了那些遠從紐約求學返回台灣開業的建築設計師群前輩們,讓我們看到不同的新視野,在那個網路還不太發達的時代,極簡漸漸成為王道,甚至被誤解成為一種不可親近的冰冷代名詞。但是,後來的後來攀爬那些見山不是山的過程,赫然發現「極簡」絕對不僅止於此……。「極簡」不僅僅只是一種「樣子」,它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態度」。

聽到「極簡」不用驚,忘掉那些在你身邊喜歡引經據典…裝腔做勢…的人們的魔音穿腦,從這裡開始緩慢地「呼吸」…緩慢地「淨空」…,用心去感覺「空間與你的關係」…以及「你與空間的關係」,最後再感覺一下「你與人群的關係」。這樣的「切身體會」才是最真切也最真實的。

「極簡」是一種濃縮的過程。藉由將煩擾的外在環境與干擾元素,濃縮到最低的程度,人透過空間或家具飾品設計的暗示與指引,沉浸依附在空間與設計的同時,更深刻地進入自我覺察。而,不是透過那些不斷地自我裝飾來迴避自身深刻的內在活動。

「極簡」是一種還原的過程。歷經化繁為簡的過程後,所驗證與萃取出的是人類的共同語言,跨越了種族與文化的藩籬,所有的人們都可理解與體會,不再須要額外解釋的真諦。

「極簡」是一道看清實相的淬鍊。唯有認清事物的實相,才能窺見其後的價值,又或是彰顯出其可敬的特質,絕非基於恐懼不安或是基於自我表現,並且捨棄以捏造或拼貼的方式去包裝物件。

「極簡」是一種順應自然的手法。以最謙卑的姿態融入自然,順應人的感知經驗…風的流轉…水的姿態…木的質地…礦物的特性…彰顯出材質的自然風韻,不造做、不扭曲,唯有專注,忠於原味。

「極簡」是一種讓位於人的態度。我甚至認為它是一種人道主義,絕非反自然主義。 「極少化」的態度,降低任何符號或形式出現時的暴力感,讓人們可以更自在的參與,並完成設計中最後階段也最重要的一部分。

行筆到此,突然覺得「極簡」與「禪學」似乎有許多共通點,洞察實相的同時時時刻刻關照自身的內在活動,帶著高度覺知去觀察事物,多即是少少即是多的一念之轉,擁抱當下的紛擾以及片刻的寧靜,從萬物中萃取永恆的共通語言。

以上種種的「方法」與「態度」,影響之處不僅是(空間)設計這件事情,更多的是反映在音樂、視覺藝術、文學、又或是當代的程式撰寫風尚等等範疇內。這些哩哩拉拉是個人多年來的體會,在此跟大家分享拙見。這個世界是如此多元而可愛,在我的心目中「極簡」不是唯一價值。特別是當這世界,因為網路文化的崛起,正快速地「流動」衝擊著當代風貌,而象徵流動精神的「流線美學」風潮正in,或許「極簡的樣子」已經是過去式,但是它的精神仍然在當代文化中散發著微光。因此,「在堅持極簡的空間與設計的敘事風格前,也別忘美學的多元樣貌…」我如此提醒著自己。生命是一道萃煉的歷程,去蕪存菁之後,留下的才是最最寶貴的部分。極簡設計想說的無非就是如此。
▌極簡主義(Minimalism)
也譯作簡約主義或微模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60年代所興起的一個藝術派系,又可稱為 「Minimal Art」,作為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反動而走向極致,以最原初的物件自身或形式展示於觀者面前為表現方式,意圖消彌作者藉著作品對觀者意識的壓迫性,極少化作品作為文本或符號形式出現時的暴力感,開放作品自身在藝術概念上的意像空間,讓觀者自主參與對作品的建構,最終成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