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話題持續延燒,不過經濟政事的動盪似乎沒有影響這個藝文大國推動美學教育的熱情。讀者們一定還記得 MOT TIMES 曾於上周談到即將於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er)開展的「 日本戰後 70 年住宅大展 」,以及引起好大一波英國朝盛熱潮,終於在 2016 年下半年亮麗回歸的倫敦設計博物館 ( Design Museum ) 及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還沒完!隸屬於泰特系統之一的老大哥:泰特美術館 ( Tate Britain ) 在這股旋風下也不惶多讓,睽違 30 年,特別選在英國國寶級藝術家 David Hockney 80 歲大壽之際,為他舉辦史上規模最大的同名回顧展,一起來看看現場有什麼新鮮事吧!
自英國藝術評論家羅倫斯 • 艾偉(Laurence Alloway)提出「 普普藝術 」(Pop Art) 的詞彙後,1960 年代起這個流派便持續在英美之間延燒,時代創作者丟掉教條、解開束縛,運用新媒材及新思維詮釋生活與藝術的故事,為大眾文化開創黃金時代。除了安迪沃荷(Andy Warhol)與草間彌生,還有另一位你一定要知道的長青藝術大師,他就是大衛 • 霍克尼(David Hockney)。

「長青」的形容不僅是針對霍克尼的年紀,還有他自 16 歲起便立定以創作為終生志業的歷程。經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薰陶與多元創作風格的洗禮, 60 年來始終對生命與創作抱持高度的熱情和好奇。同時擁有藝術家、攝影師、舞台設計師等多重身分的他,總以新的嘗試和不同於過往的風格畫面,引導觀者思考時間與空間的關係,替時代人文觀察帶來別具意義的紀錄。這樣的成就讓他被譽為 20 世紀英國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也成為史上第二位獲得英國皇家榮譽勳章嘉勉的藝術家。


霍克尼早期的版畫作品常由雜誌與社會議題中取材,童趣的圖像與文字搭配,創作出極富漫畫效果的詼諧意象。( Photo Credit:tate )

就在霍克尼 80 歲生日之際,泰特美術館 ( Tate Britain ) 贈送了一份大禮,特別規劃展期自 2/9 ( 四 ) 至 5/29 ( 一 ) 的「 霍克尼回顧展 」,以 8 大主題展現 250 經典代表作,訴說這位大師一生的創作脈絡與傳奇。展出的精采作品包括自早期在學校中於平面繪畫領域探索時的臨摹練習、反應社會現象的印刷版畫,與移居美國加洲的生活記憶以及利用拍立得創造的影像拼貼遊戲、錄像與近期利用數位影像和 iPad 進行的風景畫創作等,趕緊來看看他展出了哪些作品!
 
霍克尼:「我只畫因為愛而願意為我停留的人。」
 
個性直率的霍克尼曾說過自已對「拍馬屁」這件事真的應付不來,甚至是英國女王的繪畫創作邀請也硬生拒絕。但他卻常在作品中描繪自已所愛的人,包括自已的母親好友們以及同志戀人。與母親關係密切的他,常以母親為主角呈現創作。此次展出其一作品代表作《 My Parents 》創作於他父親去世前一年,不僅將父母兩人的身影繪製於畫面,在鏡中也將自已的象徵悄悄地融入,創作出耐人尋味的另類全家福作品。

《 My Parents 》將父母親的身影呈現,霍克尼也讓自已於 1975 年所作的作品象徵及文藝復興典之作《 The Baptism Of Christ 》一角融入其中。 ( Photo Credit:tate、hockney pictures )
 
此外霍克尼在 1964 年移居加州洛杉磯所發展出的「 泳池系列作品 」也是不能錯過的經典,他用鮮明的色彩和透明感來展現城市風景與當時的閒暇時光,如將動態的畫面停格在這一秒捕捉跳水瞬間的《 A Bigger Splash 》與《 Peter Getting Out of Nick's Pool 》及《 Portrait of an Artist,Pool with two figures 》等有別於以往的肖像繪畫形式,傳達他在這個時期最豐沛的熱戀情感。
 

常強調自已只活在當下的霍克尼總以創作來捕捉「 進行式 」中生活的記憶,如「 泳池系列作品 」就展現了他在 1964 年期間移居加州洛杉磯的難忘時光。 ( Photo Credit:tate )
  
創作沒有框架,無拘無束沒什麼不可能!
 
霍克尼曾說 :「 創作的本意是要讓人更加的看清楚這個世界。」在 1982 年起,霍克尼開始思考立體主義與空間的關係。他試著以拍立得相機實驗不同角度拍攝,人物與物件皆被拉進創作中,如以共 144 張影像組合而成的作品《 Billy and Audrey Wilder 》與 63 張照片所排列拼貼的《 Still Life Blue Guitar 》創造人類與影像藝術間的視覺遊戲。
 
此外,現場也展出了霍克尼以平面繪畫和電腦數碼影像重新詮釋 19 世紀藝術風格的風景畫系列 。他讓大自然中的植物成為肖像畫的主角,畫面中既有當下的景象,也存在著未被人類破壞前的地貌記憶,作品穿越時間、空間,反思人之於社會,社會之於自然的關係。
 
    
1982 年作品《 Billy and Audrey Wilder 》用拍立得為媒介,以類魚眼的拍攝效果創作出遠近視角和拼貼疊影,看似馬賽克般的影像作品,讓畫面具有獨特風味。( Photo Credit:tate )


泰特美術館特別為這次的展覽拍攝了霍克尼的短片,一起來聽聽他如何訴說自已的創作!( Video Credit:tate )
 
看完展後,你肯定會被這位立志終生與創作為伍的熱血大師感動,也對霍克尼觀看世界的方式所驚艷。各位喜愛 David Hockney 的粉絲,把握機會,替自已安排一趟藝術朝盛之旅吧!
 

編輯撰文/ Arya.S.H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