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底,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了新的館藏衍生商品:以台灣前輩畫家廖繼春作品為靈感、與台灣品牌「+10・加拾」聯名的系列襪。北美館聯名開發商品「廖繼春襪」總共有四種款式,作品《墾丁公園》與《港口》各自衍生兩款設計,除了依照原畫呈現的配色之外,「+10・加拾」更另外開發原創色調,提供不同的選擇。

襪子專門品牌「+10・加拾」由一群台灣年輕人創立,他們的襪子不僅是在台灣設計、也在台灣製造;創立至今還不到十年,但已成功吸引誠品書店等大品牌邀請合作,甚至在日本市場也受到歡迎!北美館這次與+10・加拾的聯名,的確為商品增添了吸睛亮點。

說起國內的藝術衍生商品,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朕知道了」紙膠帶後一炮而紅的故宮文創商品,但故宮以古典館藏為主,對喜愛現代、當代風格的藝術迷來說,未來是否能期待在北美館找到更多令人怦然心動的商品?MOT TIMES 決定先來了解一下:活潑而充滿朝氣的「廖繼春襪」背後有些什麼故事?

我們找到北美館內負責這次商品專案的行銷推廣組宋郁玫,以及+10・加拾的三位夥伴陳小爵、小鹿與佳立,一起談談她們所共同催生出這系列「廖繼春襪」!
誕生解密!為什麼做襪子?
關於這系列聯名襪實在有太多問題想問,就先請北美館的郁玫從頭說起吧!郁玫分享,其實北美館一直有在做衍生商品,但出發點同時還要考量「適合作為貴賓的贈禮」,因此,過去開發的多半是高價商品。不過,北美館每次規劃商品時的品項都不太一樣、會做各種嘗試,這次的「廖繼春襪」是因為2016年推出「胡坤榮襪」十分受歡迎,所以決定再推出新款的襪子。


胡坤榮《都市變奏曲》,油彩、畫布,1984(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胡坤榮襪」系列共有四款,不過多數已銷售一空,目前剩下左圖中左2的花色。(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胡坤榮襪」的開發過程是先找設計師將畫作轉為圖面,再另外找襪子的廠商進行製作。因為設計跟製作分開,當時發現前端設計師跟後端廠商的溝通可能會不太順暢,所以2017年之後的商品開發模式變成由單一廠商統一負責設計和製造。

2019年在規劃的階段時,北美館行銷推廣組決定改變作法:考量過往的衍生商品都是由北美館作為出品人、廠商隱身在後,但北美館在商品方面還不算是一個知名品牌,是否影響了商品的銷售成績?因此,北美館決定找已有口碑的品牌來合作、增強後續推動銷售的效益,最後商品標案由「+10・加拾」得標。
 
為什麼會是廖繼春的作品?
確定由「+10・加拾」承作後,想不到一開始在選擇作品時就花了不少時間。北美館先自行選出了一些「可能適合轉化」的作品,多半是以抽象、幾何的風格為主,這些卻不一定適合「+10・加拾」發揮。於是,團隊決定自己上北美館網站看典藏品,尋找對她們來說適合開發的作品,最後的選擇讓郁玫有點意外:「想不到原來對她們來說,前輩藝術家的畫作其實是很有潛力的。」

「+10・加拾」的陳小爵說:「我們當初選擇廖老師畫作為聯名對象,是覺得藝術可以進入民眾的生活,而廖老師在臺灣美術界有很重要的影響,大家對他的名字也不陌生。我們在研究他之前會認為廖老師的油畫作品是非常經典的,不過當發現有其他風格的作品時候,第一時間想選的是《港口》。想要讓新一代的人知道廖繼春除了油畫與寫實作品外,也有粉蠟筆速寫的作品。」

對北美館來說,商品要忠實呈現作品的精神與完整度,但「+10・加拾」有其他考量:「雖然我們不想去改變畫作,但也不可能只是把畫作印在襪子上,所以我們就需要研究,從資料中去找答案:『為什麼會創作這幅畫?有什麼元素是適合拿出來呈現的?』」像《港口》雖然是創作年份不詳的作品,但去了解廖繼春的創作軌跡之後,就可以知道他在不同的年紀會創作怎樣的作品、題材,去判斷他大概是什麼時候創作的。


廖繼春《港口》,粉蠟筆、紙,年代不詳(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從畫變成織品不容易!
確定選擇哪些畫作之後,北美館接著就跟藝術家的家屬聯繫確認,因為即使畫作的版權在美術館,還是要考量家屬的感受。聯繫過程中,也有家屬聽到是做成襪子就拒絕的:「因為是穿在腳下,可能不太好……」,也會有這樣的想法。不過,和實際製作過程中遇到的挑戰相比,這還只是「前菜」而已。

一雙襪子的設計,從圖面到真正的實品之間有很大差距。當北美館收到「+10・加拾」的設計圖,因為只能看到襪子的側面,大家都很好奇:「穿起來後正面會是什麼樣子?」因為對北美館來說,先前製作商品的經驗是「設計圖長怎樣、打樣出來就是那樣」,例如馬克杯就只是將畫作轉印到杯子上。郁玫說:「是這次才體會到,原來打樣也是設計過程的一部分」。

除了平面和立體的差距,顏色也是個考驗。原本北美館提供的色票來自畫作掃描檔,後來進一步把原作拿出來比對後,發現其實掃描檔失真不少,例如《港口》實際上是非常亮、幾乎接近螢光色的藍色,在電腦上就黯淡滿多的。

即使這樣仔細比對,光是色票就會和畫作有點差距,再加上紗線的選擇沒那麼多、顏色也很難做到和色票完全一樣,甚至就算是顏色接近原作的紗線,實際上配在一起也不一定好看,因此最後成品的顏色是經過調整後,盡力做到與原作相近的顏色。
 

「+10・加拾」以台灣前輩畫家廖繼春作品為靈感,與北美館聯名共同開發的「廖繼春襪」,總共4款設計。(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原畫之外的全新配色
「廖繼春襪」有四種款式,除了依《墾丁公園》與《港口》原畫轉化而成配色之外,「+10・加拾」也為兩件作品各自開發另一款色調。他們說:「我們會考慮這樣好不好玩?穿衣服好不好搭配?」此外,也刻意選擇藝術家不常用的顏色:「我覺得既然要做不同的配色,就想要提供消費者很不同的選擇。」


+10.加拾與北美館一同合作,以廖繼春畫作「墾丁公園」為靈感發展的兩款設計。(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10・加拾在「廖繼春襪」的顏色上,想挑戰「段染」的使用:段染雖然用的是同一條紗線,但線本身是一段一段去染色,可以去呈現兩三種顏色混出來的效果,就像《墾丁公園》呈現的水面。陳小爵說:「廖繼春老師的用色非常豐富,但是一雙襪子不可能用到那麼多顏色,這就是襪子的限制。但我們會去想: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表現得很豐富?段染就是我們想到的一個方式。」


油畫筆觸層層疊疊所表現出的大海,要如何化為一針一線織出的襪子?襪子的每一個小細節,都隱含加拾的心思在其中。
廖繼春《墾丁公園》,油彩、畫布,1975(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襪子工廠解密!
此次的聯名襪採用特殊工法「露底紗」,「底紗」可以做出襪子的彈性,而色彩豐富的「面紗」是襪子的門面、但是沒有彈性;一般織法通常不會露底紗,這次露底紗是為了表現出油畫的筆觸。

目前,「+10・加拾」所配合的工廠有三四家,都在彰化社頭,每間擅長的都不太一樣,所以會依照設計去選擇工廠,這次生產「廖繼春襪」的是其中一間工廠。

過去接受訪談時,「+10・加拾」曾提到「工廠為了生產+10・加拾的襪子,機台都要做特別設定」,這也讓人特別好奇她們如何跟工廠溝通?陳小爵解釋:「織襪機有固定的編程規則,需要對製襪技術有高度掌握跟敏銳度,再去思考可以怎麼變化。雖然一開始尋覓合作襪廠會遇到師傅覺得麻煩的挑戰,因為由設計轉化成技術的過程,需要熟知機械特性的技師調整機器。但也有幸遇見願意一起協調、嘗試變化的製襪師傅,隨著合作時間拉長,培養出默契互相學習。我們學會怎麼溝通,站在他們立場思考襪子的製作,師傅們有時也會因為我們提出的製作構想,發現機器編織的可能性。」
 
給自己挑戰,也是給工廠挑戰
「+10・加拾」最新推出的2019秋冬系列《眾神的處方箋》使用一般少用的雙針筒機台製作,雙針筒織法的特色是:織品的凹凸感明顯、較厚實,跟單針筒比起來內裡的織面很整齊,但是也有不少圖案和顏色上的限制。


左圖:2019秋冬系列《眾神的處方箋》使用雙針筒織法,讓織紋更有立體感,圖為此系列的「隱身天岩戶襪」。右圖:墾丁公園襪。(Photo Credit:+10加拾)

小鹿說:「我們每一季都想給自己一個挑戰,這次就是想看雙針筒可以做出怎樣的變化?」
 
目前台灣工廠的雙針筒機台是大概三、四十年前引進的,當時只有日本在生產;但在去年,那間日本的工廠關門,以後再也找不到專門的人員來修;雖然懂機械的師傅還是可以試著自己修,但要花許多時間摸索、焊接。

此外,如果襪子的圖案比較特別、有變化,就會出現耗損率較高的情形,因為機器跑得沒有那麼準確,可能就會生產出一些不能販售的,這也是工廠不喜歡看到的。
 
回到開始:2012年底,品牌創立
雖然面臨許多挑戰,但「+10・加拾」與工廠一同合作克服,一路走過了七年,當初是如何開始的?陳小爵說:「大學畢業之後,我們想靠自己的所學養活自己,所以我和另一位創辦人有很多討論,當時覺得台灣的美感選擇很少,所以我們就很想做這件事,然後也希望這件事是可以進入每個人生活中的,所以就鎖定生活用品。

決定要做生活用品之後,我們開始接觸很多不同的生產線,但也發現生產線是很現實的:如果不是大品牌、沒有龐大資本,你沒辦法有什麼選擇,可能他就是提供你五種版型來選而已。後來發現,襪子的工廠就沒有這些問題,因為襪子每一雙都是從零開始製作的,沒有固定版型的問題,而且相對之下需要的量也不用太多。畫出設計圖之後,工廠就會每個細節都跟我們確認,所以可以達到我們對設計的要求,這點很驚喜。」

配合多年下來,「+10・加拾」和工廠之間其實已經培養了默契,都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怎樣不會讓工廠太難做?」或是「要怎麼做才不用讓她們改動太多設計?」

對於每一次的設計,「+10・加拾」的堅持是這樣的:「『觀察』是在日常生活中看見微小但重要的事,注重小細節對+10・加拾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因而可以提供消費者更多更好玩的選擇。即使它很細微一開始不被察覺,但這些不同累積起來,就會變得很不一樣,影響消費者讓他們能勇敢打開想像力。」
 
這次與北美館的聯名合作之後,+10・加拾覺得內部討論與研究廖繼春的過程很有趣,「覺得台灣其實有很棒的存在,但可能隨著時代而漸漸被忘記。因為商品有外銷出國,我們一直也想做出台灣的特色,所以或許以後可以再做別的台灣畫家。」 
 

編輯/王若堯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