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COVID-19重創全球藝術展會最黑暗的時期,眾所期待的Taipei Dangdai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即將於 5 月 20 日(五)至 22 日(日)在台北世貿中心一館正式回歸!今年台北當代克服種種入境限制,透過三大展區、六大藝術計劃,將來自國內外200餘位藝術家、1000多件傑出作品帶到台灣觀眾眼前。
 
不過面對上千件琳瑯滿目的作品,該怎麼逛最好玩?在展會正式揭曉前,MOT TIMES特別邀請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帶路,推薦建築設計迷必逛的十大亮點展區,並同步分享他個人對近年大舉來襲的「潮流藝術」及「當代藝術NFT」熱潮的獨特見解,逛展前先收下這份超中肯藝術指南吧!
2022年9月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斐列茲(Frieze)首度在韓國推出第一場亞洲藝博會Frieze Seoul,5月台北當代及Art Basel HK接連登場,亞洲藝術市場在疫情期間依然蓬勃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認為「其實下一步是更為分散的地區藝術市場,在台北、上海、首爾、新加坡都有國際級的博覽會,因為各市場需求不同!」
 
而台北當代在眾多藝博會中自有它獨特的定位。岳鴻飛觀察到亞洲不同地區市場的藏家擁有不同的需求屬性,像韓國藏家多關注本地、歐美,且更重視美國藝術家,而台灣藏家相對開放,無論中、日、台、東南亞、歐美作品都在探索範圍,此次台北當代除了依然囊括這些區域的精彩作品,更將展出非洲藝術家的作品,為開放的台灣藏家帶來更多選擇。此外,台灣的建設公司亦開始研究收藏大型雕塑裝置或科技藝術作品做為住宅的公共藝術,台北當代也成為他們接觸藝術家的重要平台。對於參展藝廊而言,相較於Art Basel HK,因為香港藝術市場飽和參展畫廊眾多,藝廊難以接觸新藏家,台北當代的出現也提供畫廊挖掘新藏家的可能。

即便今年是台北當代規模相對較小的一年,但現場展出作品數量龐大仍不容小覷(良心提醒,一個下午真的看不完),因此面對滿山遍野的當代藝術叢林,走跳國際各大藝術博覽會多年的岳鴻飛建議,「大家可以先按照直覺自由地去欣賞作品,逛到第二遍時再挑選最初喜歡的作品深入瞭解,如此便能更快速地釐清藝術家的年代與作品之間的關係。如果是對建築、設計、空間感興趣的人,自然會被某些作品所吸引,屆時再回頭來看,便能研究出不同作品的相似性,而這些隱藏的線索是我覺得藝術博覽會最好玩的地方。」
 
接下來就讓岳鴻飛分享他推薦給建築設計迷的十大亮點藝廊展位及藝術家作品吧!

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01 「跨越時空,以沙地觀星」—公共藝術區\中國藝術家組合郝經芳&王令杰作品\台灣isart gallery 御書房藝廊
 
岳鴻飛第一件推薦的是位於展場中庭後方的作品〈星空〉,此作因藝術家精密計算了5月19日藝博開幕當天台北夜晚星座的位置,並透過作品中黑白兩色砂粒的視覺變化,藉此讓觀眾在現場也能感受到地球另一端同時璀璨的星空,並呈現出一種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視角。岳鴻飛說:「這是我認為與空間設計最相關的作品。」
 
現場將由一塊自展覽地點向下延伸直至地球另一側的幾何形星座輪廓,呈現出被黑砂與白砂所覆蓋的幾何形作品。當觀者圍繞著作品走動時,伴隨觀看角度的位移,黑砂將逐步變化為白砂,最後再漸變回黑砂,讓觀者得以察覺到顏色漸變的層次,以及砂粒面對各種角度光照的反射效果,極其迷人。

中國藝術家組合郝經芳&王令杰作品〈星空〉。(Photo Credit:台北當代)

02 「以一台野狼 125 放大版模型解鎖男孩成長史」—公共藝術區\台灣藝術家徐瑞憲\台灣双方藝廊

進入展場的左右兩側為公共藝術區,其中這件作品〈夢想盒〉以藝術家個人經驗為出發,將具有台灣代表性的野狼 125 機車零件拆解後,以有如組裝模型般的表現方式,詮釋這部深具意義的工業性產物,並突顯在功能性背後,關於一個男孩面對成長過程必須經歷的勇氣與挑戰。
 
双方藝廊一向擅於展現藝術家個性及創意特色,此次徐瑞憲在製作〈夢想盒〉的過程中運用了許多單一物件,比如組裝模型時每個零件上必備的數字編號,以及機車運作過程中的噪音等,表達一部機車(物件)在完成功能性歷程後,更具意義的生命重啟;因為老物件所反射的生命哲學,在捨去功能取向後,依舊能在這個時代裡繼續發生。

台灣藝術家徐瑞憲作品〈夢想盒〉。(Photo Credit:台北當代)

03 「透過藝術反映時代樣貌」—當代網域展區\台灣耿畫廊
 
做為台灣現代畫廊開拓者之一,耿畫廊的前身為大未來畫廊( 1992–2009 年),2009年後以亞洲為思考核心,不只透過藝術反映時代樣貌,並參照時間向度,在過去與現在之間持續梳理、探索現代美學與藝術史的脈絡。這次在台北當代也將展出姚瑞中、楊茂林等藝術家精彩作品。

04「持續聚焦時間,探究觀念裝置」—當代網域展區\德國施博爾藝廊(Esther Schipper)
 
去年曾在台北PPP / PPAPER 空間舉辦夏季Pop-up 快閃展覽的德國施博爾藝廊(Esther Schipper),於1989 年在德國科隆創立,一向專注與時間相關之創作,以及觀念裝置,後於1997 年轉移陣地至柏林,2018 年亦在畫廊空間內開設了一家書店。
 
近年藝廊持續深耕亞洲地區各種展覽項目的可能性,目前代理藝術家多為一時之選,其中也包括曾拿下英國透納獎,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的藝術家Martin Boyce ,無論這次德國施博爾藝廊將會帶來哪些精彩作品,都值得拭目以待。
 
05: 「一起掉進圓孔雕塑的節奏感中吧!」—當代網域展區\日本藝術家Tomonory TOYOFUKU \日本溝江畫廊(Mizoe Art Gallery)

2008年6月在福岡市創立,目前在東京和福岡皆擁有展覽空間,過去曾來台展出奧山民枝質地深厚的平面畫作,今年則聚焦曾於1960年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已逝日本藝術家藝術家Tomonori TOYOFUKU,他是日本抽象雕塑的領軍人物,其最著名的作品便是一件件極具節奏感的橢圓形孔雕塑。
 
透過每個猶如目光的鏤空圓孔的凝視,觀者彷彿能感受到靜止雕塑間的韻律性,讓視線一下就陷入作品的召喚之中。這次台北當代也將展出他1977年的精彩木雕作品〈The Work ‘77〉。

日本藝術家Tomonory TOYOFUKU 作品〈The Work ‘77〉。(Photo Credit:台北當代)

06:「所有媒介都可以是一種說故事的方式」—新生維度展區\泰國藝術家Korakrit Arunanondchai\泰國Bangkok CityCity Gallery
 
岳鴻飛透露,長期關注電影、繪畫、裝置,成立不到十年的Bangkok City City,如今已是泰國極具國際水準的藝廊之一,不只在郊外有獨棟展覽空間,也擁有自己的圖書館。這次他們帶來了目前在泰國最為火紅的新銳藝術家Korakrit Arunanondchai作品。
 
Korakrit 曾在身體上澆滿顏料進行創作,並經常以錄像和行為表演探討身份與認同議題,此次也將展出以漂白牛仔布作為媒介的最新作品〈Garden of Eden〉,相信屆時親眼目睹將更能感受到藝術家鮮活的藝術能量。

泰國藝術家Korakrit Arunanondchai作品〈Garden of Eden〉。(Photo Credit:台北當代)

07:「一組明代硬幣的旅程」 —微型單元展區\台灣藝術家致穎\法國畫廊Liusa Wang
 
來自法國巴黎,由台灣人開設的畫廊Liusa Wang,首次返台參加藝術博覽會,並帶來擅以不同媒材探討人和公共空間相互關聯的台灣新銳藝術家致穎的作品〈The Culture Center〉。此燈箱裝置以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考古團隊在肯尼亞發現的一組明代硬幣開始,透過這些硬幣的旅程,揭示了文化的脈絡,不只探討現代加密貨幣的非同質化,同時亦藉由懷舊的實體貨幣體現另一種無可取代的價值觀。


台灣藝術家致穎〈The Culture Center〉。(Photo Credit:台北當代)
 
08  「潮流藝術指標作品」—微型單元展區\英國藝術家Felix Treadwell\Carl Kostyál Gallery藝廊
 
自普普藝術發展延續至今,擅長跨界聯名的潮流藝術,近年以包羅萬象的風格,持續在全球掀起浪潮。岳鴻飛也特別推薦大眾可以關注由Carl Kostyál Gallery藝廊帶來的英國藝術家Felix Treadwell作品。目前生活在台灣的Felix,其作品經常以天真爛漫的童趣風格,揉合療癒色調,打開一個引人入勝的奇幻世界。岳鴻飛認為Felix既認真且具有深度,並能充份展現潮流藝術極高的水準。


英國藝術家Felix Treadwell作品。(Photo Credit:台北當代)

09 「一個人連續五天的藝術表演」—微型單元展區\台灣藝術家賴志盛\香港馬凌畫廊
 
由馬凌畫廊展出的藝術家賴志盛個人項目:「臨時」,是賴志盛此類型觀念藝術實踐的最新發展,他以藝博會形式的最基本時空間要素為基礎,反思藝術及日常經驗在此全球性、經濟性、強時效性活動中扮演的角色。

這件出現在「臨時」項目中的作品——《多餘》,透過藝術家標誌性的手法將注意力引至針刺地毯這種尋常材料上,並藉由雕塑性手段改變堅韌地毯的形狀及鋪設方式,令折皺後的針刺地毯圍塑出一種難以走入、難以走穩的空間感。

有趣的是,牆面上每天將會展出不同的單件作品,由賴志盛在每日開展前,自己將舊作拿下,換上新作。岳鴻飛強調他顛覆了許多藝術博覽會的規則,例如展會地坪需平穩,方便觀眾走動;畫廊佈展須在展會每日開門前與關門後完成,才不致影響觀展動線。但因為是由藝術家親自佈展,而非工作人員,在藝博會的既定規範中產生了一個曖昧地帶,這樣的行為與空間,也不再僅是單純的佈展,而成為創作者連續五天的藝術表演及觀念作品。不只突破一般思維,同時也令人相當期待!

賴志盛作品《多餘》,2022 針刺地毯,尺寸依現場而定。(Photo Credit:賴志盛

10 「一睹超現實氛圍下的當代生活」—微型單元展區\藝術家Charlie Roberts\香港藝廊Woaw Gallery
 
備受藏家喜愛的挪威藝術家Charlie Roberts,經常從傳統藝術、民俗、漫畫等不同領域中尋求靈感,並勇於嘗試以新的材料與技術進行創作,其作品乍看趣味且古怪,但岳鴻飛表示,仔細觀察會發現他經常會引鑑古典繪畫的構圖,並透過旁徵博引讓藝術迷產生更多聯想。

這次由WOAW Gallery在台北當代所呈獻的Charlie Roberts個展《剪影》(Short Cuts)是Roberts在台北的⾸展。新作中,他令筆下富個⼈特⾊的修長⼈物展現全新風格——電影感,尤其是美國電影中核⼼精神,即追求幸福的中⼼思想。

Roberts的作品仿照了從Richard Linklater的《Dazed and Confused》到Mary Harron的《American Psycho》等⼀系列電影拍攝的鏡頭。畫作既模仿電影固有在構圖和敘事⽅⾯的開放式風格,同時又保留藝術家⾃身具標誌性的透視技法。其中在《咖啡時間》(Coffee Break)中,⼀個⼈物悠閒地靠在建築物外牆下的陰暗處,而他的工具則放置在前景,有序地擺在桌上。如果說電影院是⼀個與我們相鄰的世界,全新系列作品正邀請觀眾把自己投射到⼀個個精⼼設計的場景中,並引起⼤眾相似⽽又為⼈認識的共鳴感。


挪威藝術家Charlie Roberts作品《咖啡時間》。(Photo Credit:台北當代)
 
除了這十個亮點展區的精彩作品不容錯過之外,因近年潮流藝術與NFT風生水起,藝術市場的數位化進程更因新冠疫情而加速邁進。究竟我們該如何在NFT中尋找欣賞當代藝術的線索?深耕藝術圈多年的岳鴻飛提出了他獨到的觀察與見解。

關於潮流藝術、當代藝術NFT,岳鴻飛內心話大公開!
 
MOT TIMES:近年潮流藝術當道,新世代藏家逐漸嶄露頭角,然而「一入收藏深似海」,面對這一波波洶湧狂潮,究竟該如何正確辨別風向?

岳鴻飛:台北當代一向以強大的國際連結性備受藝廊肯定,因我們公司背後的股東同時也投資其它國家藝術博覽會,彼此經常開會討論各個市場策略,亦與其它藝博會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因此以我們的身份面對台灣市場,更能宏觀且自由地按照一貫藝術標準進行評選。
 
比如今年台北當代展出蠻多潮流藝術作品,一方面希望能吸引年輕藏家目光,但同時也恰如其分的控制參展作品比例,因為藝術不只有審美與趣味,也包括更深層的知識與與複雜的觀念。
 
特別是任何一種藝術運動都會有帶頭藝術家,亦有跟風者,做為策展人我會盡量去判斷藝術家與作品之於時代的意義,即便這樣的工作往往必須耗費長時間的觀察,才能判斷誰能成為最後堅持下來的人。當然並非沒被時代留下就稱不上好的藝術家,只不過他們沒有條件持續向前走罷了。
 
因為在潮流藝術的世界裡,大多數人爭相競逐的未必是最後值得入手的作品,因此我認為「可回應時代」、「耐看」是挑選的關鍵因素畢竟即便當下能挑選到銷售熱門的作品,但它最終未必能與美術史價值有所連結,因此藏家的眼光是需要練習的。  


岳鴻飛認為「可回應時代」、「耐看」是挑選潮流藝術的關鍵因素。(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MOT TIMES:這兩年NFT在全球疫情助長下快速成長,不只推進Beeple成為2021年當代藝術排行冠軍,同時也創造了當代藝術創作收藏的新樣貌,但我們究竟該從什麼角度欣賞NFT當代藝術?
 
岳鴻飛:非同質化代幣NFT(Non-Fungible Token,簡稱:NFT)是一種技術(類似數位鋼印),而非藝術作品的類別。一如大眾商業電影與獨立藝術電影,兩者皆擁有共同媒介,卻並不擁有共同話語,且相距甚遠。而NFT之所以值得關注,是因為這是藝術圈首次由藏家帶動風潮,而非經由藝術家推進作品。

今年的台北當代也推出了全新「藝動區塊」NFT展區,挑選合作的NFT平台Feral File、Art Blocks、Outland,以及台灣的「Soyl所有」都是藝術性極高的。

四個平台聚焦的藝術家各有不同。Outland及台灣的「Soyl所有」合作的都是線下美術館特別認同的當代藝術家,去推廣他們的NFT藝術作品。Feral File平台以新媒體藝術家為主,這些藝術家在Feral File未出現前,其實很難有藝術市場,而Feral File打開了他們的可能。Art Blocks合作的藝術家,則多是在 NFT出現後才加入藝術市場的創作者,作品以Generative Art(生成藝術)為主,也是藝術性偏高的平台。
 
而我特別欣賞Outland的原因是,它找來美國藝術媒體Art in America的專業藝評撰寫文章,以當代藝術的語言進行推廣,讓藝術圈內人能更快速理解NFT與當代藝術間的關聯。

此外,他們也投注很多資源在NFT社群,藉此找到對的收藏家,一如今年2月Outland也發售了過去專精版畫的中國藝術家方力鈞的NFT作品〈Elemental〉(金木水火土)。至於標榜「策展、交易、媒體、管理」的複合式藝術型NFT 平台「Soyl所有」,則強調跨領域的多元特性。


Art Blocks 首席創意長Jeff Devis的NFT作品。(Photo Credit:台北當代)
 
但要如何區分當代藝術NFT的優劣、找到其藝術欣賞的價值?我認為第一要件在於「平台合作的方式」是否有找到對的藝術家與對的觀眾,此外藏家是否理解自己收藏的目的性,如果只是純投資、買賣就不用考慮藝術性,因為我認為藝術最大的收獲還是在自己的眼睛與大腦裡。

這次台北當代也創建了自己的NFT發行平台,並邀來Feral File、Art Blocks、Outland與Soyl共同合作擔任有如藝廊的角色,各自尋找一位合適的藝術家委託製作全新作品。這是我們首次透過限時連結,從開幕至閉幕,每日11:30藝術家將會上線,讓觀眾在一個網頁上看見多個區塊鏈及多個平台的作品發售。非常值得期待。


如何區分當代藝術NFT的優劣、找到其藝術欣賞的價值?岳鴻飛有他獨到的判斷標準。(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日期:5 月 19 日貴賓預展及開幕晚會、 5 月 20 日(五)至 22 日(日)開放公眾
地點:台北世貿中心一館登場
 
限量優惠門票4月1日~5月15日透過ACCUPASS發售,更多台北當代展會項目將於4月底公佈。
詳細內容請關注台北當代官網:https://taipeidangdai.com/
 

採訪、編輯/彭永翔Josh Peng、Christine Chen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