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懷絕技,渴望被世界看見嗎?那你千萬要抓緊這次機會!許多設計師不缺才華,但就是缺了一位伯樂,沒關係,設計師出身的荷蘭籍策展人 Margriet Vollenberg,明白你的痛處。深耕米蘭多年的她,發現雖然米蘭設計週是每年大家必朝聖的世界設計之都,但光鮮亮麗的展演下,一切卻都是為了大品牌、大設計師而存在,初出茅廬的年輕設計師、小品牌,幾乎沒有容身之地,狠狠被拒於大門之外!

不說你不知道,當今知名設計師如 Marcel Wanders 也曾是 Margriet Vollenberg 的客戶之一,這次貴人難得向台招手,分享參展密技,還不快把握機會,和全世界勇敢遞出你的名片!
想知道如何在展覽的花花世界中,殺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嗎?問她準沒錯!

為了幫年輕設計師,Margriet Vollenberg 於 2006 年創辦了一間極具影響力的設計策展公司「Organisation in Design」,並創辦了米蘭設計週最大衛星展覽「Ventura Lambrate」,替新創品牌打造專屬舞台,做設計師與企業的最佳媒人。如今,不只在米蘭,在紐約、柏林、倫敦等地都可以看到熱血年輕人,提著一卡皮箱,在世界各地展覽中逐夢的身影!你還在等什麼呢?

每一年的「Ventura Lambrate」都是大家去米蘭設計週時必訪的熱點,想要看最新鮮的設計,到這裡準沒錯!( Photo Credit: Nicole-Marnati )
 
前陣子「台北世界設計之都」展會上, MOT TIMES 捕捉到穿著耀眼黃色上衣、熱情洋溢的 Margriet Vollenberg ,邀請她和我們分享關於 「Ventura Lambrate」的小故事,更珍貴的是,她還特別給正準備小試身手的設計師們許多寶貴建議,各位明日之星,筆記本準備好了嗎?
 
Q:從設計師轉變為策展人,是什麼樣的一個轉捩點 ( Trigger point ) 讓你想要去開始「Ventura Lambrate」呢?
A:我本身是學設計出身,也曾在設計業界工作,此外,我也有很大的設計師人脈網絡,我明白他們所會遇到的問題和挑戰,我了解他們,講同樣的語言,也就是所謂世界通用的「設計師語言」,因此,重要的是能幫助和引導他們,我說「幫助」或許太廣泛,更精確地來說是當設計師們的「業師 」( mentor ),這給我很大的成就感!
 
Q:你所觀察到設計師們普遍主要遇到的問題為何?
A:很多,非常多!但要看情況,首先,我通常第一個問他們的問題是「為什麼?」,例如「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你要如何呈現?」、「你要怎麼去宣傳?」等,你知道嗎?很有趣的是,雖然這些聽起來理所當然,但不知為什麼,他們竟然沒有想過!所以常遇到的問題是設計師們有很棒的企劃、令人驚豔的主意,但卻不知道該怎麼樣執行。


Margriet Vollenberg 觀察到年輕設計師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為自己的設計說故事。( Photo Credit:  Ilco Kemmere Fotografie)
 
藉由問剛剛以上的問題,我幫設計師們找出重點和問題在哪,這樣一來,我們就能解決它。這非常重要!我常說要把重點放在水平上,看看究竟目標是什麼?要怎麼達成?

你可以想像,如果我們走直線是最快的,但若只是四處徘徊,就會浪費很多時間。但不代表你不能脫離軌道!因為有時你真的不得不脫離常軌,但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走永遠是好的。
 
Q:「Ventura Lambrate」舉辦得非常的成功,妳是否能和我們分享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A:我在米蘭開始了「Ventura Lambrate」,我去米蘭已 16 年之久,並在 8 年前開始了這個計畫,我待在米蘭這麼久,但我竟發現那沒有專門給年輕設計師、學校、小工作室和小品牌的平台,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品牌、大人物、大展演和大預算而生。
 

「Ventura Lambrate」即將 2017 進入第八屆,最一開始是從廢棄廠房開始,年輕人替老建築注入了滿滿活力。( Photo Credit:  Marco Ranocchio)
 
所以我就想說,OK,我們可以改變它!況且不只我們,去到米蘭設計週的群眾也會想要看「新」的東西。但請別誤會我的意思,我並非說大品牌沒在做新的東西,他們有在做,但我覺得如果只是這樣,等於沒有考慮到下一代,而下一代,等於是我們的未來!因此,我覺得這點是我們如此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Ventura Lambrate」中,年輕設計師們有機會與群眾面對面,因此溝通非常重要。( Photo Credit:  LISA KLAPPE、Ilco Kemmere Fotografie、Claudio Devizzi Grassi/OiD、Claudio Grassi )
 
第二個我覺得成功的要素是 「Organisation in Design」,也就是「Ventura Lambrate」背後的推手,我們是一個策展公司,但同時也是一個媒體公司,這兩個加在一起讓一切變得非常成功!
 
因為很重要的是你知道設計要和「誰」去溝通,你必須選對目標、選對群眾,因為我們希望能夠創造連結。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但我覺得目前以上兩點是最重要的成功原因。

Q:你們也有在做一些設計顧問相關的事情,可以和我們分享嗎?
A:沒錯!尤其是我個人方面,策展方面也主要是我負責,時常有些商業品牌想要和設計師合作,但他們卻沒想法,或不知如何下手,他們若能提出問題,我就會去幫他們媒合適合的設計師。
 

不懂也沒關係,現場「Ventura Lambrate」工作人員擔任翻譯,把設計師的理念轉換成人人聽得懂的語言。  ( Photo Credit: Sindayiganza Photography ) 

我也會問先企業問題如:「為什要和設計師合作?」、「你的目標是什麼?」、「你想要調整策略的產品是什麼?」等這類顧問問題,當我們找到適合的設計師或團隊,我們也要確保他們能和企業能說「同樣的語言」,因此,有時我的角色反而像一個「翻譯員」,看怎麼促成他們合作成功。
 
Q:你是如何去選擇年輕設計師、或是新品牌,他們需要具備的條件有哪些呢?
A:我們並沒有要求必須要畢業幾年之內、或年齡等限制,對我來說這些都不是條件!當我在做「Ventura Lambrate」展品篩選時,最重視的是平衡 ( balance ),所謂的平衡,可以是指很多的方面,舉我們在米蘭最大的展區為例,我們有180 個展區,我認為有一些大品牌進駐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商業品牌 ( commercial label ) 和學校的進駐,可以吸引參訪者。
 

學校的進駐總是能吸引滿滿的人群,最重要的是要給年輕人一個發揮的舞台。( Photo Credit: Claudio Grassi、Stefano Tripodi、Stefano Tripodi )
 
在我看來,很重要的是參訪者組成要多元,因可以有更多的交流!舉例來說,曾有一個法國知名車品牌叫標誌 ( Peugeot ) ,他們在 「Ventura Lambrate」展上遇了一些年輕設計師,新公司,由於很喜歡設計師的產品,於是把設計轉變成車子的新概念,要不是有這個平台,要讓他們相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其他例子,甚至是像是法國時尚名牌愛馬仕 ( HERMES ) ,他們時常會來找我,希望能請我安排私人導覽,請我把他們介紹給設計師,通常後來都會有很好的合作機會促成。這都要歸功於許多組織、學院甚至是博物館的參與,最重要的是有很多年輕設計師,說白的,他們真的就是搭上飛機,帶著一卡皮箱,一切就都裝在裡面了!
 
Q:聽你說來起就像是一場冒險對吧?「Ventra 」在義大利文中正是冒險的意思。
A:完全正確!的確是這樣,很好玩的是「 Ventra 」的意思是冒險,而我們所在的街道正是 Ventra Street ,因此,我們覺得 「Ventra 」 是個很好的名字,而我們用這個第二個單字來強調我們所在的地方。
 
Q:除米蘭外,「Ventura Lambrate」曾經在許多不同的城市中舉辦,像是柏林、紐約等,在這些城市中舉辦的重要性為何呢?
A:因為並非對每個設計師來說,米蘭都是最好發揮長才的地方,我們先前 5 月受到荷蘭協會的邀請,在紐約舉辦 「Ventura New York - the Dutch edition」,一方面荷蘭的外交官員很希望能在紐約推廣荷蘭設計,另一方面,我們也藉此機會看看市場需求為何。

因此,在紐約設計週時,我特別精選了一些從未在美國曝光過的荷蘭設計師,但他們曾有國際參展的經驗,所以在品質上和專業上都沒問題,美國對他們來說是全新的市場,你看,這樣就有新的火花產生啦!
 

2016 年在「Ventura New York - the Dutch edition」展出的,都是從未曝光過的荷蘭設計師,一展出即震驚美國。( Photo Credit: Sindayiganza Photography ) 
 
我在展品選擇上也把握了「平衡」的原則,不僅有選擇「Ready-to-sell」類型的商品,可以馬上出貨販售,同時也有展示一些較概念性的設計,當時有這樣混搭組合推出時,真的是驚艷美國!非常驚人!我曾在那和一個人聊天,才過短短一分鐘,產品就銷出去了,真的太神奇!我那時看了我的手錶心想:「天阿,一分鐘!」
 

不只在米蘭,Ventura Project  也在倫敦、柏林和許多其他城市中展出,衝撞出精彩異國火花。( Photo Credit:  Nick Thompson 、Organisation in Design) 
 
同時,當然還是有一些客戶,我指的是眾所皆知的大客戶,他們對於那些設計概念非常著迷,真的願意花時間去探索,甚至去想該要如何把這些概念運用在工作中。所以說,雖然每個城市都有它各自的挑戰和機會,但對我們來,任務就是找出那些機會,並分享給設計師們。
 
Q:您剛剛提到有碰到一些挑戰,可以和我們分享遇過什麼樣的挑戰嗎?
A:舉例來說,在紐約曼哈頓地區舉辦非常昂貴,所以資金方面是非常有挑戰性,此外,另一個挑戰是,由於紐約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城市,光是一個晚上就有非常多的活動在同時舉行,所以你必須要非常強大的行銷宣傳,不然人們的行程表可是都滿了呢!(笑) 所以你必須要說服人們來,但我必須說,只要你用對的方式去說,就會有效!


只要有好的宣傳,你的展覽也可以在紐約人繁忙的行程表中,跳出來喔!( Photo Credit:  Ventura Lambrate )

Q:未來有機會妳是否也會想要來亞洲這裡舉辦展覽呢?
A:亞洲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趣的市場!對設計師們來說也是,所以我很希望有天我們能夠受邀來,尤其,我們背後還有一個將近10,000 位設計師的組織網絡,相信對於亞洲來說也是非常好玩的!我們可以有更多合作,包含亞洲設計師和其他全球各地的設計師,看看能如何混玩在一起,尤其是可以幫助到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我們可以互相學習到很多呢!


Margriet 表示他們已經和一些亞洲設計師合作過,每次經驗總是非常有幫助,又好玩!( Photo Credit:  Matteo Cogliati、 Claudio Grassi )
 
Q:相較於歐洲設計,你對於亞洲設計( Asian design ) 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A:讓我想想,相較之下,歐洲設計可以創造出比較「大」的設計,因為我們有比較多空間,住家空間也較大,但亞洲在科技上的表現非常亮眼,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們可以和亞洲設計師共同合作一些工作坊 ( Workshop ) 一定很好!

因為亞洲設計是另一種思考脈絡,並不是說亞洲是比較小的思考( smaller thinking ),和大小無關,而是另一種思考方式,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互相介紹自己給對方認識是很有趣且必要的!


換個思考方式也不錯,亞洲和歐洲設計究竟可以怎麼融合呢( Photo Credit: Matteo Cogliati )
 
Q:你這一趟來台灣,目前為止,對這裡的什麼設計感到驚艷?  或對台灣設計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A:的確,是目前為止,因為我來這才兩天! (笑)  我還有很多要看的,但我對於今天下午在台灣設計中心展出的時尚展覽非常驚喜!雖然對台灣的時尚領域我還有太多要去探索,但我真的大開眼界!

我還沒來得及看台北設計之都的展覽,我接下來這幾天會去看,但就我從一些設計師那得知,它是非常有想法的,尤其是加入了許多幽默感,向大眾溝通宣傳得非常好,尤其是科技的部分,表現非常的細緻!


台灣設計在科技的強項,讓 Margriet 也覺得十分細緻,是值得讚揚的優點!(Photo Credit: 台北世界設計之都)
 
Q:你剛剛提到了許多台灣設計的優點,從一個策展人的觀點來看,你有看到那些弱點嗎?
A:從一個策展人的觀點,我在台灣設計中比較沒有看到,但同時覺得非常必要的是產品設計的「過程」 ( Process ) ,我過去習慣看到許多關於「過程」方面的展示,這是我感興趣的部分,也是目前全世界正在需要和關注的,例如「背後故事是什麼?」、「背後的人是誰?」、「它從什麼地方來?」、「設計是否能夠延續?」等等。
 



過程有時比結果更重要,Margriet 說她在台灣的設計中,比較少看到過程的部分十分可惜。( Photo Credit:  Marco RanocchioThomas Lillevang)
 
Q:真是不錯的提醒,那如果台灣的設計師想要參展,透過什麼樣管道和方式比較好呢?
A:非常簡單,只要到我們的網站 ,按 apply 即可,但是,考量到如果你來自很遠的地方,像是台灣和米蘭就有一段距離,需要花許多錢,那最好的情況是組團參加,因為這樣你們不僅可以互相照顧,也可以互相分攤費用,此外也可以互相宣傳。
 
Q:設計師們除了組團外,他們還有那些需要準備或注意的嗎?
A:我覺得很重要的是設計師要慎選加入的團體,大家組團在一起必須要有「意義」,因為大家之後將要一起去展演,甚至要一起居住,雖然有各自的行動,團體的組成可能只是暫時的也沒關係,但再次強調,團體中的「平衡」仍是十分重要喔!


快點直擊 2016 年的展覽現場,看完是否熱血沸騰,很想馬上搭上下一班前往米蘭的飛機呢 ? ( Photo Credit: Ventura Lambrate )
 
設計迷們行李是不是都打包好了呢 ? 想要在 2017 米蘭設計週12.000 平方米的展覽區,讓超過全球 1800  位記者看到你的設計作品嗎?這完全可能實現噢!因為第八屆的「Ventura Lambrate」 已開始徵件囉!趕快在今年 12 月1 日前到「 Ventura Lambrate 」的網站報名,相約展場見吧!

編輯撰文 / 黃品嘉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