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工家美術館2.0全新展覽《下工作伙來迺》找來了台北最難訂火鍋店「詹記」、亞洲50大酒吧夜王之王Draft Land,以及台灣重量級饒舌嘻哈音樂廠牌顏社(KAO!INC.),打造這組全天下最完美的陣容,並透過展覽與飲食文化的爬梳,揭開下工後既日常、又歡暢的生活態度。
 
而前陣子才甫以「顏社煮場秀」掀起話題的顏社主理人張逸聖(迪拉胖)這次再度斜槓策展推出《顏社營造:頂樓持續加蓋中心》展覽,並以架空的平行世界為劇本,講述迪拉胖沒玩饒舌,而是繼承父親營造廠事業後,從地下(undergroud)開始一路持續加蓋的工地事業。
雖然乍聽之下工人與嘻哈間扯不上關係,但迪拉胖說因為父親從事營造業,所以他從小學三、四年級起就常在工地裡玩耍、做功課,見過貼在牆上的工地藍圖,連考汽車駕照前都是爸爸帶他在工地崎嶇不平的路面上練車。
 
「其實我對工地不是特別有興趣,對工人也沒那麼大的觀察,但它就是生活裡的一部份。就像你家開中藥行,你可能對中藥也沒什麼想法,但真要你說出幾種藥材,莫名其妙也是可以講出30種一樣。」於是,他熟悉工地裡的稱呼,比如做機電的叫「機電ㄟ」(台語)、做模板的「板模」(台語)、弄鋼筋的叫「綁梯仔」(台語), 開怪手的則是「山貓仔」(台語)(小堆土機上畫有一隻黑貓,工地簡稱便由此而來);因為對他來說,混合著檳榔味、煙味與焊接氣息的工地就是他童年的記憶。
 

在《顏社營造:頂樓持續加蓋中心》的平行世界裡,迪拉胖沒玩饒舌,而是變成顏社營造廠的董事長。(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策劃這次展覽《顏社營造:頂樓持續加蓋中心》時,迪拉胖認為比較有趣的連結是,「如果在一個平行時空,我不是做嘻哈音樂,而是在一間叫顏社的營造廠工作,那會怎樣?因為嘻哈音樂是從underground開始,而且是一棟永遠蓋不完、像頂加的建築。這很像早年我在淡水社區裡跟蛋堡做音樂時,總覺得嘻哈沒搞頭,想說今年先撐下去,再看明年會怎樣。」但顏社就這樣一路堅持做了15年,從荒漠沙丘走到遍地開花。 

顏社主理人張逸聖(綽號迪拉胖)。(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以白板與手寫字跡書寫策展的概念,不只強調工地感,同時也能讓觀者更清楚展覽的脈絡。(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左為藍晒圖平面輸出,主要以年代排序揭開顏社從第一年玩音樂至今,每個重要時期所發生的大事件。(Photo Credit:顏社)
 
原來地上的空罐是現代工地裡的.....
 
面對「顏社營造廠」,迪拉胖主要負責腳本設定,老友阿慧專攻空間規劃,而重度嘻哈迷2Dogg則聚焦平面設計,從貼紙、檳榔盒、人物造型,到白板上的手繪,通通一手包辦。因為對迪拉胖而言,他從來不是現在紅什麼就做什麼,像這次展覽從頭到尾他講究的都是細節。
 
從甫踏進展場映入眼簾的工地佈告欄、藍晒圖到工地服展示,迪拉胖埋了許多看似工地元素但其實硬核嘻哈迷看了也會中的梗,因為他希望透過各種線索讓大家一步步走進這個平行世界;比如展場地面隨機散落的空罐,突顯了近年因工地規範嚴謹,檳榔攤屢出奇招將啤酒罐外層貼成蜂蜜菊花茶等無酒精飲品的標籤,便以讓工人休息時飲用,同時他也將美國殿堂級嘻哈巨星Snoop Dogg的經典歌曲「Gin and Juice」直譯為中文貼於易拉罐外,讓人看了就忍不住會心一笑。

在展場中間也特別垂吊著一件不斷旋轉的工人服,頗有時裝展示的意味。(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迪拉胖在細節上做得相當到位,連空罐上貼的貼紙,都是Snoop Dogg經典「Gin and Juice」字樣,讓人看了忍不住會心一笑。(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3座全息投影貫穿所有嘻哈細節

除此之外,迪拉胖更拿出演唱會常用的大招,以3座全息投影的不同表現方式為展覽增添立體感。第一座全息投影為「地下維修孔」,其以水波動畫結合曾啟發過大眾的嘻哈大佬形象,強調莫忘初衷的嘻哈精神,現場還可以掃QR Code聆聽嘻哈大神歌單。

以「地下維修孔」的概念,將嘻哈大神的肖像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呈現,象徵著莫忘初衷的嘻哈精神。(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第二座則是將顏社旗下6位藝人轉化成動漫造型,透過箱體影像呈現,現場BGM還搭配歌手春艷為了展覽特別製作的音樂。更重要的是,此區充滿了專為嘻哈迷設計的貼紙、配件等細節線索,暗示大眾其實每位工人的原型都是一位顏社旗下的歌手。

比如工人「呂應鴻」(李英宏)曾說過自己最喜歡林強的《娛樂世界》那張專輯、「王大衛」則以「Daytime Puppies Gang」(日狗幫)對照現實生活中由Leo王與春艷搭擋的夜貓組。而「黃虢圳」則特別致敬已故嘻哈壞傢伙Ol' Dirty Bastard,並將其首張個人專輯《Return To The 36 Chambers》封面設計類證件的風格以mixtape示意。另外,下方也掛著不少工人常用配件,其中也包含一個鐵面具,那不只呼應一般焊接工人的防燙面具,更致敬大部分時間都會戴上特殊面具的美國嘻哈歌手 MF Doom,讓嘻哈與工地的連結不只巧妙且更加緊密。
 

透過6個箱體,承載著6個全息投影的畫面,每次只會有一個動漫人物現身,而其中對照的角色則揭曉於後方。(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一字排開6個工人的名字,以及與他們性格匹配的貼紙、配件等,讓大家按線索猜一猜他們分別是代表顏社旗下的哪5位歌手。(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右下角的mixtape 是工人「黃虢圳」特別致敬已故嘻哈壞傢伙Ol' Dirty Bastard專輯《Return To The 36 Chambers》所仿效的類證件風格。(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最後一座全息投影則是以3D方式將三個風扇連在一起,做成有如星際大戰掃描線的「持續加蓋大樓」,讓一層層加蓋的大樓不只是純粹的模型展示,也能以更立體的方式詮釋。

 
以工地常見的警告標示、三角錐等,包圍了這座持續加蓋的嘻哈大樓。(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最後,在展場末端,則模擬傳統董事長辦公空間陳設的迪拉胖辦公座位,從桌上Janet Jackson的偽名人合照,到做嘻哈音樂常見的16個方型按鍵機器MPC,以及掛在牆上來自紐約布魯克林,傳奇大神已故饒舌歌手The Notorious B.I.G (又名BiggieSmalls)的頭像,讓嘻哈迷邊看展邊感受到許多藏在細節裡的微小樂趣。

模擬傳統董事長辦公空間陳設的顏社營造廠總裁辦公座位。(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潮流ㄧ直在變,華語嘻哈要怎麼走?
 
回首台灣嘻哈還是一片荒漠的時代,迪拉胖說早期做音樂網路資源不發達,沒人教怎麼做饒舌、錄音、混音,一開始就是模仿國外,全都在瞎子摸象。但自從2015年後,已經很少看到很爛的饒舌歌手了,因為大眾對饒舌都有一定的審美標準。
 
「就像現在誰敢做難吃的魯肉飯,我們的進步就是從看起來是魯肉飯就能賣,到現在一般人全都進化成老饕,所以2020年你要做很爛的饒舌音樂看起來就會像行為藝術。」  

 
顏社15年來經歷過發片、演唱會、音樂祭等....各種過程,通通都被放在工程實績,讓大家一目瞭然(左)。現場每一件製作物包括貼紙、膠帶、動漫人物造型等通通都是顏社為了展覽所做的全新發想。(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不過,以亞洲來說,日、韓、台有什麼區別?迪拉胖認為,「音樂上主要還是看英國、美國在流行什麼,但亞洲國家最大的差別當然是語言,特別是華語流行音樂的脈絡是歌詞,而日韓的音階相對沒有這麼多,壓韻比較容易,而台灣人講國語容易斷字不清楚,因此台式國語做饒舌字比較容易會黏在一起。但有趣的是,現在美國也開始流行這種 Mumble Rap(模糊嘻哈,意指口齒不清甚至含詞量低),這也是嘻哈有趣的地方!」
 
比如五六年前流行trap (陷阱音樂,多使用低音大鼓與多層合成器製作而成,歌詞相對陰暗、負面) ,「我們一開始沒做,很多小朋友就會說顏社很老,只做Old School。」但現在又開始流行Drill music(算trap的分支,歌詞反映街頭風格,相對冰冷暗黑)。
 
饒舌歌手得繼續突破、不要做重覆的音樂
 
「這也像我們20幾歲剛出來做音樂時,也標榜做饒舌很新,流行樂很土,但到中年後,不只是創新還要有內容,而且各方面的品質技術也要有所成長。就像反叛精神會不會因為階級流動而有改變 ?當然是會,但還是要找到一個想打倒的對象,比如像我們,就是不願意過於迎合大眾。
 
「畢竟現在就是網路時代,任何東西丟上去,有人共感,覺得這個東西超帥,就炸開了。但嘻哈要走得遠,必須要多元,饒舌歌手得繼續突破、不要做重覆的音樂,必須去想如何世俗又不無聊。因此在音樂類型上,嘻哈應該要什麼都要有,從最俗、最土、最炮到最屌的都有, 這才會長久。」

畢竟嘻哈一開始是求生存、打開市場,現在則是力求制度,但又不能失去創意,這也是顏社接下來的目標,讓饒舌歌手的表演更加多元豐富。因為嘻哈未死,還在排行榜上,還在炸。


造訪工家美術館,一睹當嘻哈入侵營造廠後會變成什麼模樣。(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工家美術館2.0-下工作伙來迺】
地點:工家美術館(台中市西區館前路71號)
顏社KAO!INC. 2F展
展覽日期:2020年12月2日-2021年2月28日
週三-週日1500-2000
展覽票價:NT$45
 

編輯/Christine Chen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