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植物時光】世界本來就是不斷變動啊,失敗也不要太在意!陽台上的那些觀葉植物朋友們教陳普的事
照顧植物像愛人一樣,有時候付出不盡然能得到回報,甚至讓人不明白究竟該如何相處!居家防疫期間,若你也開始嘗試種植物,究竟是療癒還是挫折的多?(笑)
這次 MOT TIMES 特別企劃「療癒植物時光」系列,來到「日目247視覺藝術」創辦人陳普的工作室戶外小花園!不愛待在室內的他,總是能在自然中得到各種創作靈感,甚至創作出如同生命體般的「黑青」系列作品。照顧植物的過程,偶有挫折,但也讓他更能理解生命的變化,在今年五月開始經營新的 YouTube 頻道 PIBI Garden,紀錄他私心喜愛的觀葉植物,以及遇見各方植友的故事!
這次 MOT TIMES 特別企劃「療癒植物時光」系列,來到「日目247視覺藝術」創辦人陳普的工作室戶外小花園!不愛待在室內的他,總是能在自然中得到各種創作靈感,甚至創作出如同生命體般的「黑青」系列作品。照顧植物的過程,偶有挫折,但也讓他更能理解生命的變化,在今年五月開始經營新的 YouTube 頻道 PIBI Garden,紀錄他私心喜愛的觀葉植物,以及遇見各方植友的故事!
(本文以第一人稱敘事)
因為喜歡自然,在種滿觀葉植物的空間工作就能吸收滿滿創作靈感
其實我就是個不太喜歡待在室內的人(笑),在做設計專案時常會刻意走到自然環境裡,之前做《黑青臺東展》就有到阿郎壹古道、蘭嶼取景;為故宮拍攝關於國畫的紀錄片,也到中國山水畫「鵲華秋色圖」、「谿山行旅圖」的實際場景取材。在工作室的時候,自然很喜歡待在種滿植物的戶外陽台。
「日目247視覺藝術」創辦人陳普,為工作室佈置了種滿觀葉植物的美麗花園。(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這裡大多數是鹿角蕨、天南星科的觀葉植物,它們可養護的時間長、每個時期的型態都不太一樣,每天觀察它們慢慢長大,像是葉脈的線條、顏色,或是斑點的變化性,在創作時帶來很多靈感與想法,有時候就算夏天很熱,還是會想坐在外面畫圖(笑)。
陳普笑說,小小的陽台也被他塞滿了不少植物!不過觀葉類每個時期的型態都不同,可以養護的時間很長,加上葉片體積大,其實很容易融入居家生活擺設。(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陳普:「Mapu花斑刺軸櫚的斑紋形狀很特別,有種迷幻的視覺效果,成長得慢,所以開新葉時候會特別開心!」(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照顧植物的同時,也培養自己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力
由於植物基本上不太能承受夏日露天陽光直曬,所以我在陽台有做頂部遮光設計,讓光散射在空間裡,不過每種植物的耐陰程度都不同,四季光線角度也會改變,還是要常常更換盆栽的位置。
光是蕨類,不同品種所需的光照強度便有所不同;而植物的澆水頻率也因季節而異,像 Mapu 花斑刺軸櫚這類小型種的棕櫚樹/雨林植物,需要的濕度就比較高,空氣較乾時,我還會把它放在靠近維持空氣濕度的噴霧機旁。
陳普的陽台花園在頂部置有遮光設計,並且鋪設塑膠地磚,避免澆水時土壤卡在地板縫隙。(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光是蕨類,不同品種所需的光照強度便有所不同;而植物的澆水頻率也因季節而異,像 Mapu 花斑刺軸櫚這類小型種的棕櫚樹/雨林植物,需要的濕度就比較高,空氣較乾時,我還會把它放在靠近維持空氣濕度的噴霧機旁。
在陳普的花園裡還有兩台噴霧機,以便維持空氣濕度。(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但正是因為陽光照射的角度、風向、空氣濕度、氣溫都會影響植物,開始養護後,會發現自己變得比較關心天氣、大自然的變化,觀察力變得更好,跟整個外在環境的連結也更深,尤其當你為植物調整環境後,它們馬上就會產生變化,那種成就感是很即時的!
(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養植物必須要先建立適合的生長環境!
而養植物要先養環境,如果追求單個品種,或是養的數量少,環境就不容易被建立起來。若是想種的植物需要較高的空氣濕度,就可以先種長比較快、耐陰的植物,讓環境有植被背景、溼度提高,同時也可以觀察空間的通風性、昆蟲、植物彼此的關係來做調整。
(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接著,若要讓植物長得好,根部是最重要的。作為介質的土壤,除了要適當噴灑營養劑、酵素,調配上,也可以為喜歡潮濕的植物放多一點土,喜歡透氣點的就要放些木塊、粗顆粒的介質。同時要把握換盆的時機,春、秋天氣溫暖和時,植物都會發新芽,根系也會慢慢甦醒,尤其是觀音蓮、芋頭類植物都會有冬眠狀態,冬天葉子會掉光、夏天再發新芽,這時根部可能都會結一些小「子球」,便可以摘下來做新盆栽培。
光照、濕度、澆水頻率,其實都不是很複雜的知識,只是要慢慢累積經驗、跟植物培養默契。
圖中央「錦緞蔓綠絨」白色的網狀葉脈非常細膩,可以適應室內空調環境,非常適合入門新手。(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空間中吊掛的「爪哇鹿角蕨」是陳普推薦新手的入門植物,栽植時「鹿角蕨對於氣溫的寬容性高,冬天不怕冷、夏天只要不過度曝曬都可以存活,但因為鹿角蕨是附生植物,乾濕季節落差大,所以不能天天澆,要等乾透後,再澆到濕透,過乾、濕都會讓芽點、葉片長得比較不好。」他說。(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左)賽爾索鹿角蕨(右)巧克力蔓綠絨(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因為觀葉植物而接觸到有趣的人與故事!陳普新 YouTube 頻道 PIBI Garden,打開植友們的故事
觀葉植物在世界各地幾乎都有社群交流平台,如純植物交流有「觀葉植物迷交流站」,交易則有「Taiwan雨林探險家直購中心」,還有競標網「Taiwan各式植物競標網」。社團裡來自社會各個不同領域的賣家、植友都很樂意分享關於植物的知識。
養植物以來,我從網購開始,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店家,有機會參觀他們隱藏在台灣的城市角落的私人園子、溫室,才發現原來有一群人,投入培養或蒐藏植物已有數十年之久!
開始經營 Youtube 頻道 PIBI Garden,一方面是因為許多觀葉植物的原生棲地都被破壞掉了,想在自己也有種植的這段時間,為喜愛的植物做圖鑑紀錄;另一方面就是想透過影像,把這些人、事、物紀錄下來,讓植物圈的文化不只有買賣,希望背後很多人用心參與、經營的過程,都能有機會被看見。
開始經營 Youtube 頻道 PIBI Garden,一方面是因為許多觀葉植物的原生棲地都被破壞掉了,想在自己也有種植的這段時間,為喜愛的植物做圖鑑紀錄;另一方面就是想透過影像,把這些人、事、物紀錄下來,讓植物圈的文化不只有買賣,希望背後很多人用心參與、經營的過程,都能有機會被看見。
陳普在與植友們交流過程發現,許多觀葉植物來自巴西、厄瓜多、哥倫比亞、印尼、菲律賓...等熱帶國家,殖民時期歐洲國家將許多交種、育種技術傳遞至此,使他們擁有高水準的園藝技術,但現在許多植物的原生地受到破壞,植物數量也在減少。(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近年則是因為觀葉植物的風潮,這些植物才開始引起矚目,陳普希望透過 PIBI Garden 影像紀錄留下它們的身影,在未來熱潮退去時仍是具有參考價值的圖鑑資料庫。(Photo Credit:陳普)
PIBI Garden取自橘梗蔓綠絨學名「Philodendron Billietiae」,有著特別的橘色葉柄,生長快速,非常受歡迎。陳普以創作「黑青」的概念,將橘梗蔓綠絨與三頭龍的外型結合,設計出可愛討喜的角色,總會出現在介紹植物系列的影片開頭。
目前 PIBI Garden 拍攝的兩個植友,他們的生命都因為跟植物的相遇,而產生很大的變化。像 MRS. INOUE 植物雜貨店的Ivy,她當初毅然辭退金融界的職務、踏出舒適圈,這過程中植物就是支撐著她的重要環節之一。
擅長影像製作的陳普現正持續記錄著植友們的故事,圖為拍攝 MRS. INOUE 植物雜貨店時的紀錄過程。(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擅長影像製作的陳普現正持續記錄著植友們的故事,圖為拍攝 MRS. INOUE 植物雜貨店時的紀錄過程。(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你可以感覺到喜歡植物的人有個共通點,就是會覺得「變化」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遇到颱風、大雨、乾旱,這些大部分都市人比較無感的事,都會對植物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隨時都必須做出改變與調整,當然也經常因此偶爾有小挫折,不過久而久之就會理解,世界上所有事情本來就是不斷變動的狀態,唯有自己調整後,才有比較好的結果,也因此比較能接受失敗,相對更有彈性與容錯的能力。
花園裡的落葉也像一件藝術品!Monstera Epipremnoides 葉面大面積鏤空,在植物圈有個可愛的俗稱「大洞洞龜背芋」。(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Photo Credit:陳普提供)
平常工作的事情多,停下片刻看一下植物變化、休息一下,感覺到它們一直成長、發新芽,即使可能遇到蟲害與不同的問題,但當它們回應你的改變,會很有成就感的。
陳普
日目 247 Visualart 創辦人及總監。 視覺設計為核心,作品跨越品牌識別、多媒體、活動展策視覺等領域,擅長將在地化的人文涵養轉譯成現代藝術的語言詮釋。團隊著名作品包含黑青系列(Black and Blue Cosmos)、北花線-回遊號品牌企劃與視覺統籌、故宮古文物紀錄片《筆墨行旅》等等。今年五月首創介紹植物與植友故事的 YouTube 頻道「PIBI Gar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