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地下9層的巴黎南郊新地鐵站!巨大玻璃穹頂、交錯手扶梯形塑明亮通透的超現代氛圍
法國大巴黎快線14號線最後一個開通的新車站「Villejuif-Gustave Roussy」站,近期正式啟用!巨大玻璃穹頂和深入地底50公尺的開放明亮空間成亮點,為巴黎南郊注入嶄新活力。
預計於2030年完成的法國「大巴黎快線」(Grand Paris Express)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這項歐洲目前規模最大的基礎建設工程涵蓋了200公里的自動化地鐵線路,以及68座坐落巴黎近郊並由多組國際知名建築師參與設計的新車站。隨著各個路線和車站陸續完工開通,將連接巴黎近郊城市和地區,舒緩交通壅塞問題的同時,延伸至近郊的新車站也將模糊市中心與郊區間的界線,進一步促進車站周邊的發展。此前介紹過由隈研吾設計、14號線向北延伸的「Saint-Denis-Pleyel」站,便巧妙與周遭社區相融,成為一個開放且充滿多元生活可能的公共空間。
延伸閱讀>>
巴黎南郊新交通樞紐
而14號線向南延伸至奧利機場的南延段,則設置了七個新站點,其中坐落於巴黎南郊衛星城維勒瑞夫(Villejuif)的「Villejuif-Gustave Roussy」站,是14號線最後開通的車站,於1月18日正式向民眾開放。占地7500平方公尺的新車站毗鄰法國最大的癌症研究中心Institut Gustave-Roussy、位處近年開發的Campus Grand Parc生態醫療研究園區中心,未來隨著園區的建設和15號線的開通,Villejuif-Gustave Roussy站將成為該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進一步強化巴黎市中心與南郊的連結,不僅便利癌症研究機構與周邊企業的往來,也將促進園區內住宅、醫療和科研等項目的發展。
大巴黎快線14號線的「Villejuif-Gustave Roussy」車站近期正式啟用。(Photo Credit:Michel Denancé)


這座現代化的嶄新車站,請到法國建築師暨都市計畫師Dominique Perrault設計,其以極簡且前衛的風格聞名,代表作包括法國國家圖書館、首爾梨花女子大學的大峽谷ECC,以及巴黎奧運和帕奧的選手村等等。此次在Villejuif-Gustave Roussy站的設計中,他希望打破傳統車站封閉形式和開放公共空間之間的界線,因此將車站大部分結構延伸至地底,形成地下九層、深達50公尺的地下空間,成為法國最深的車站之一,地面上僅設置帶有六個出入口的環狀站亭。待15號線於2026年開通後,Villejuif-Gustave Roussy站將成為兩條路線的轉乘樞紐,預計每日可服務超過10萬名乘客。





深入地底、明亮的「顛倒摩天大樓」
耗時八年建造的Villejuif-Gustave Roussy站,是一座螺旋結構建築,主體是直徑70公尺的中空混凝土圓柱體,內部採用開放式設計,除了有大幅橫跨的步行橋,還有32座手扶梯和16座電梯交錯串連不同樓層,確保乘客能在寬敞且流暢的動線中輕鬆轉乘。14號線的月台位於地下七層,而15號線的月台則設於最深的地下九層,Dominique Perrault將車站形容為「顛倒的摩天大樓」,其垂直延展的空間概念打破了傳統地下車站的壓迫感,營造出明亮且通透的乘車環境。
車站偌大的玻璃穹頂是空間亮點。(Photo Credit:Michel Denancé)
地下的數十台手扶梯於各樓層交錯,宛如一座巨型迷宮。(Photo Credit: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ure)


Perrault如何在深入地底的車站營造明亮且通透的感覺呢?他於地面層的站亭透設計了一個巨大的透明玻璃穹頂,將自然光引進這開放式的地下深井的每個角落。此外,站亭屋頂除了中央的玻璃穹頂,還有另外兩層由不鏽鋼螺旋金屬網片構成的環狀屋頂,錯落地覆蓋車站並向周遭廣場延伸,既能為路人遮擋日光,又保留了車站外觀的輕盈感。
(Photo Credit: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ure)
車站地面層的屋頂共有三層。(Photo Credit:Michel Denancé)
環狀的不鏽鋼網屋頂形塑出節奏感。(Photo Credit:Arthur Jan)



車站內透過混凝土、玻璃和大量不鏽鋼材的運用,創造出明亮而現代的氛圍,並結合精心考量的空間配置、照明與聲學設計,不僅翻轉地下空間通常給人的陰暗、寒冷、潮濕與壓迫印象,還有效地達到節能的效果。這樣的設計打造出一個開放舒適的空間,提升使用者體驗的同時,也為當代地下車站樹立了新典範。
車站內大量使用亮面的不鏽鋼材,與上方撒落的自然光線互相作用。(Photo Credit:Michel Denancé)
車站底部明亮通透。(Photo Credit:Michel Denancé)


融入城市地景、未來生活新地標
以無立面、獨特的螺旋形外觀為特色的Villejuif-Gustave Roussy站,空間流動而自然融入城市景觀中,現代建築語彙與周遭環境的交織,使其成為一個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標誌性車站建築。大巴黎快線為了將68座新車站打造成宛如城市藝廊的空間,皆有與藝術家合作為內部空間點綴,Villejuif-Gustave Roussy站就邀請到智利藝術家Iván Navarro,於地下環狀天花板以霓虹燈與鏡面創作58個燈箱的《日晷》(Cadran Solaire)系列,讓人抬頭便會深陷那無限延伸的鏡像之中。
Iván Navarro創作的《日晷》系列,裡頭的文字是眾多星星的名字。(Photo Credit: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ure - ADAGP/ Anne-Claude Barbier/ Société des grands projets)
(Photo Credit: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ure)


Villejuif-Gustave Roussy站未來的地下一二樓層,將會有各類商家品牌進駐,成為一個集結商店和多元服務設施的複合型公共空間。這座車站不再僅是交通基礎設施和流通場所,而是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新生活地標,提升當地居民生活品質的同時,也逐步實現法國對永續城市願景的追求,為未來城市生活模式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