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米蘭設計週是眾多一線及新銳設計師大展身手的設計競技舞台,從家具家飾設計品牌到跨界工業設計的時尚品牌,總是讓人目不暇給、眼花撩亂、設計養分滿滿。今年展場,仍是從米蘭市中心布雷拉街區,一路往市郊擴散。儘管米蘭設計週已於上周末結束,但MOT TIMES為設計迷們,在眾多精采展覽中,精選今年Top10必看展覽亮點,沒有機會親臨展場沒關係,跟著我們來一場線上巡禮,一起掌握今年設計最新創意吧!
1. 搭起人造與自然的橋樑 Conifera
 
時尚品牌COS以簡約風格著稱,近幾年來積極參與米蘭設計周,過去曾與日本設計團隊Nendo、紐約Snarkitecture工作室、倫敦設計工作室Studio Swine及美籍藝術家phillip k. smith III等知名藝術家、建築師合作,其展覽不僅是設計圈的指標,更是每年設計周必看亮點。今年COS迎來第八個米蘭設計周藝術展覽,與法國建築師Arthur Mamou-Mani合作。

Arthur Mamou-Mani是英國西敏大學建築系教授,曾榮獲2017年RIBA Rising Star Award;2016年the American Architecture Prize金獎和the Architizer Award。擅長利用數位技術結合建築建構,是新世代建築理念的代表。這次他在設計展推出名為「Conifera」,採用再生物料的大型3D列印建築裝置藝術,於米蘭Palazzo Isimbardi宮殿展出。

Arthur Mamou-Mani的Conifera幾何元素設計靈感,來自於16世紀Isimbardi宮殿內的各處圖案,「不論是從宮殿裡的庭院到磁磚,都可以看到正方形主題,希望透過作品反映出物料本身的可循環性,再透過數位技術3D列印,創造出人造建築過渡到自然環境的過程,展現再生物料在未來也可能成為建築物的磚瓦。」
 
Arthur Mamou-Mani曾在2016年,接受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的邀請,來台舉辦工作營,親自指導大學生,如何運用數位製造及3D列印技術進行設計,並且大方分享與業界合作的自造經驗。


Conifera的幾何元素,靈感來自於16世紀建築宮殿啟發,從自然中汲取靈感,體驗設計和建築的未來。(Photo Credit:COS)


Arthur Mamou-Mani展現再生物料在未來也可能成為建築物的磚瓦。(Photo Credit:COS)

2. 城市創意復興 Ventura Future
 
繼去年Ventura Projects成功推出第一版之後,今年的Ventura Future重返米蘭設計周的中心位置,米蘭創新文化中心BASE匯集各界人士,透過不同領域的多元互動,促進創意產業交流,達到城市的復興。今年關注議題如食品、工藝、科技等,同時也深入探討生物設計。今年展場利用米蘭市中心舊工廠,展覽區域超過一千坪,主要分兩大區塊,一塊由各大品牌與設計師合作,推出的大型展覽;另一區塊則是提供青年設計師或是設計相關領域的學生一個舞台,藉由新生代的巧思,提出革命、創意及突破性的設計,專注於未來的願景。

年輕設計工作室Form&Seek參與Venture Future展覽,他們擅長將電子產品與家用品做結合,用精緻的設計產品,模糊界線。(Credit:Form&Seek)
 
3. 微風 Breeze of light
 
被譽為天才設計師的佐藤大,是米蘭設計周的常客,他的創作能量之大,不僅是各大國際品牌的愛用設計師,設計範圍從眼鏡、鞋子、燈具、到家具等品牌都有,每年帶給大家持續不斷的新設計,也經常讓世界讚嘆。

今年nendo在米蘭設計周,與日本傳統家電品牌大金合作,展演全新設計作品「breeze of light」。nendo以「無形空氣」作為創作概念,透過光影變化,創造出彷彿若有風的體驗。回顧2014年nendo為COS所設計的米蘭家具展展場,這次nendo再度運用所擅長的「聚集、整合、反覆」的手法,創造出1萬7千朵不同高度的花,在聚集中創造出漸變的詩意效果,如同一片盛開純白花朵的緩坡,開展於你我的面前。

懸掛於天花的115個偏振式聚光燈,投射這一朵朵花,產生無數的花影變化,花影時而顯現、時而消逝,整個空間並無設置任何風扇裝置,卻因眼前的光影變化,彷若一片微風吹過了花海,而有了如此奇幻的錯覺。Nendo這項創新設計,也讓過去總給人老派印象的家電品牌大金,突破傳統限制,開創具有革命性的全新品牌形象。
 

觀眾走進Nendo設計的虛擬花園,被1萬7千朵花朵陰影包圍。(Photo Credit:takumi ota)


(Photo Credit:takumi ota)

4. 自主情感的探索 affinity in autonomy
 
自1961年成立內部創意工作室,Sony設計師透過創新及技術,努力想把功能價值轉化為產品服務的體驗。今年在米蘭設計周的展覽主題「affinity in autonomy」,以沉浸式展覽方式,設計五個場景空間,awakening覺醒、autonomous自主、accordance 一致、affiliation聯繫及association聯想,加深參觀者與機器人的互動體驗。而這項創新設計,加強機器人在敏感性與情感的展現,未來生活不只有便利性,也創造更多娛樂性及多元的生活價值。


Sony認為,當機器人進化到讓我們感覺是有生命力的話,人類就會對它們產生親切感。(Photo Credit:designboom)

Sony今年展覽主題「affinity in autonomy」,以沉浸式展覽方式,設計五個場景空間。(Photo Credit:Sony)
 
5. 為更美好的明天設計
 
2019LEXUS全球設計大賞在收到近1600件作品後,選出六件作品入圍決賽,進入原型創作階段,並且接受四位全球知名創作者指導,如:Jessica Rosenkrantz、Shohei Shigematsu、Sebastian Wrong與Jaime Hayon。而本屆LDA以「設計美好未來」為主題標語,今年決選者以創意方式,運用科技激發全新概念,發想出具備改變人類生活的革新提案,概念大多基於解決人類的未來挑戰,包括可生物分解材料、再生能源來源及人類碳足跡的減少。

去年的大獎,是由紐約的Extrapolation Factory工作室所創作的作品「假想試驗場」摘下最高獎,最初的原型發想,是找市民一起思考未來生活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建議進行構思。該工作室,由兩位設計師Elliott Montgomery(美國)和Christopher Woebken(德國)創立,是一家以設計為基礎的參與式研究工作室,開發實驗方法設計原型,進而體驗並影響未來生活場景。


Extrapolation Factory工作室,是2018 Lexus全球設計大獎得主。(Credit:LEXUS)


今年Lexus全球設計大獎入選決賽作品。(Credit:LEXUS DESIGN AWARD 2019)
 
6. 材料就是資訊 materialmessage
 
紐約snarkitecture工作室設計的「materialmessage」,透過特殊裝置,帶領參觀者,進入有127年品牌歷史的LAUFEN世界,邁向未來。參觀者進入展區,會看到裝置旁邊的一塊泥土山,這是用水和高嶺土兩種原料構成,也是LAUFEN的基礎,藉由生產各個階段的捕捉,整齊堆疊的洗臉盆形式,呈現大規模製造的概念。

snarkitecture工作室由Alex Mutonen和Daniel Arsham成立,是一家結合建築與藝術的工作室,擅長藉由作品,創造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讓觀眾留下體驗記憶。他們也曾在2017年與時尚品牌COS合作,將COS品牌設計價值,以藝術方式,結合建築技術的獨特手法,創造有趣互動的環境。
 

參觀者進入展區,會看到裝置旁邊的一塊泥土山,這是用水和高嶺土兩種原料構成,也是LAUFEN的基礎。設計師用創作捕捉生產各個階段,整齊堆疊的洗臉盆形式,呈現大規模製造的概念。(Photo Credit:LAUFEN)


(Photo Credit:LAUFEN)

7. 創作即破壞-GAS
 
RIMOWA今年再次與當代藝術雜誌、創意工作室《KALEIDOSCOPE》攜手合作,探索印刷、線上及實體裝置等跨領域呈現,並且邀請西班牙設計師Guillermo Santomá,創作出名為《GAS》的作品。Santomá將RIMOWA經典鋁製,打造成一輛鋁鑲板汽車,並且結合光影與聲音,融合了藝術及功能。作品取名為《GAS》,源自美國傳奇藝術家Ed Ruscha的經典系列作品《Twentysix Gasoline Stations》,這項作品不僅是向改裝車文化和「光線與空間運動」致敬,同時也表達了藝術家對於美國西海岸的嚮往。
 
「我喜歡使用工業材料,並將它推向極限。」Guillermo Santomá將「創作即破壞」作為創作理念,解構後再重新設計既定形象,在不斷瓦解、創造的過程中,開創全新領域。而他因曾改造奧塔之家(Casa Horta)而受到全球矚目。

Guillermo Santomá將RIMOWA經典鋁製,打造成一輛鋁鑲板汽車。(Photo Credit: t-space studio)


(Photo Credit: t-space studio)
 
8. 編織籃中的精品藝術-LOEWE Baskets
 
LOEWE今年展出一系列以皮革融合編織手藝的設計,打造出「LOEWE Baskets」展覽,被視為今年設計週展覽亮點之一。展覽邀請了11位國際藝術家及工匠創作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展品包括家品、配飾、藝術小品等。由於LOEWE創意總監Jonathan Anderson,一直以來對工藝有極大熱愛與熱忱,他曾在受訪時說過:「工藝是我非常重要的靈感,我認為工藝被低估了,所以我希望能支持擁有真正技藝的人。」

LOEWE今年「LOEWE Baskets」展覽,邀請了11位國際藝術家及工匠創作獨一無二的藝術品。(Photo Credit:LOEWE)
 
今年Jonathan Anderson也邀請兩位日本傑出竹藝大師Jiro Yonezawa和Hafu Matsumoto。Jiro Yonezawa的作品向來給人強烈印象,這一次展覽,他從材料、設計到編織,全憑個人風格創作,品牌給予最大的創作空間,讓工藝師的精神帶入作品。而Hafu Matsumoto則使用不同種類的竹子,以寬條交織出四個籃子。而這一系列展品將竹藤與皮革合製而成,為品牌注入更多工匠的精神。


「LOEWE Baskets」展覽展品包括家品、配飾、藝術小品等(Photo Credit:LOEWE)


日本傑出竹藝大師Jiro Yonezawa從材料、設計到編織,全憑個人風格創作。(Photo Credit:LOEWE)
 
9. 二十一世紀文藝復興—GUCCI pop-up store
 
當文藝復興風格來到了當代,會碰撞出什麼樣的全新風貌?今年Gucci Décor家飾系列在米蘭市中心,開了兩層樓快閃店,人們不用再透過網路頁面瀏覽商品,憑空想像家具擺放在空間裡的樣貌。
 
走進Gucci快閃店,擺放著最新傢俱,從瓷器、餐具、毯子,甚至是屏風、壁紙等,全都來自品牌自家產品。Gucci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帶領品牌走出新風格,這次他再次用設計,向我們展示了當代的「新浪漫主義」。今年Gucci Décor 家飾系列也推出一款貝殼扶手椅,靈感來自1950年代的好萊塢,椅面有蝴蝶、貓頭鷹或花卉等刺繡圖案。
 
Gucci生活風格的家飾系列,運用各種用色大膽的花卉與動物意象,展現設計師獨特美學,同時背後也蘊含著神話寓言及精神,像是老虎代表酒神坐騎,蜜蜂象徵著皇權,在挑選家具的同時,其實也是個人心中價值的展現,如劇場神話般的迷人空間,將Gucci獨特美學符號,從伸展台一路帶進居家生活裡。


Gucci家飾系列快閃店,從瓷器、餐具、毯子,甚至是屏風、壁紙等,全都來自品牌自家產品。(Photo Credit:Gucci)


Gucci生活風格的家飾系列,運用各種用色大膽的花卉與動物意象。(Photo Credit:Gucci)
 
10. 旅行家居經典—Objets Nomades
 
法國精品品牌Louis Vuitton今年展出「Objets Nomades」旅行家居系列展覽,延續2012年系列,由多位知名設計師完成,包括India Mahdavi、Patricia Urquiola和Tokujin Yoshioka(吉岡德仁)等。今年更加入設計師Atelier Biagetti與Zanellato/Bortotto,以旅行藝術為靈感,透過豐富想像力創作出的全新創意作品,持續豐富「Objets Nomades」系列,並在今年會外展,展出了十件作品。
 
這次展覽最受矚目的作品之一,是米蘭Atelier Biagetti工作室與藝術家Laura Baldassari合作推出的新作Anemona Table,玻璃桌面的餐桌搭配波浪狀底座,底座外層覆蓋了柔軟的白色皮革,與內部深藍色的亮漆形成對比,宛若大海的波光淋漓,在燈光昏暗的展場裡,會立刻吸引參觀者的目光。Atelier Biagetti認為,大海是自由的象徵,而餐桌是一個家裡,最能聚集親朋好友的家具,透過這件作品象徵著大海與永恆不變的家具結合,同時也想探討「家」對人們的重要性,即使在旅程中,也能透過一張好餐桌,感受熟悉的溫暖感覺。

Louis Vuitton今年展出「Objets Nomades」旅行家居系列展覽,加入設計師Atelier Biagetti與Zanellato/Bortotto,展出十件作品。(Photo Credit:Louis Vuitton)

米蘭Atelier Biagetti工作室與藝術家Laura Baldassari合作推出的新作Anemona Table。(Photo Credit:Louis Vuitton)
 

編輯/李玲玲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