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ADA 新銳建築獎第三屆初審名單精采出爐! ( Photography by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有句話說:「世界的新樣貌將由新一代年輕人創造。」,TIMES為它補下一句:「新世代創作能量的萌芽茁壯,需要有當代專業能人的守護與支持,才能達到永續,當所有的元素能量到位後,就能實現創新思維的生活。」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否太理想化了? 不!在台灣,就有一個「台北市建築世代會」多年來鼓勵後進不遺餘力,由他們所推動的比賽「 ADA 新銳建築獎」,兩年一屆,今年已經是第三屆的舉辦,積極邀請 45 歲以下建築從業人員,以座落於台灣的作品參賽,如今已成為青年創作者定期必要參與的活動之一。
 
 

本屆徵件作品共79件,建築位置範圍橫跨全國,初決選評委由共 10 位台灣重量級學術、建築界相關領域專家擔任。( Photography by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8/5 的初審中,評委們發現,除了延續第二屆聚焦於「老屋改造」之外,今年在新興建築以及與移動裝置結合的作品等,表現也都十分鮮明亮眼,每一件都展現高度的操作成熟度,並傳達出對環境關懷的內涵,期許年輕世代建築師除聚焦對人、生活溫暖之外,也要勇於對現實作出質疑與反應。
 

初選評委與主辦單位合影。左起楊家凱委員、臺北市建築世代會前建築主委蔡漢威、龔書章委員、王增榮委員、林友寒委員、林芳怡委員、臺北市建築世代會王雅麟副會長、臺北市建築世代會范偉洸會長、臺北市建築世代會建築小組副主委柯啟新。( Photography by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單位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 ADA 新銳建築獎作品評選的三大關鍵:「作品的原創性」、「設計師發展潛力」和「過去迄今創作脈絡的延續」。圍繞這幾個主軸,經過激烈篩選終於選出 9 件精選之作,載體使用類型豐富,如:集合住宅、獨棟住宅、運動中心建築裝置農舍等,藉由這些作品,讓主辦方也反思了近年環境社群所帶給創作者們關注議題的改變。小編好喜歡這次初選入圍的作品,特別挑選了幾件帶大家瞧瞧!
 
作品名稱:浮光之間,參賽者:沈庭增,作品位置:台北,作品類型:建築裝置。( Photography by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6 X - site「浮光之間」選擇於台北市立美術館館前廣場建造。作者期待建築能吸引更多民眾駐足,結合風與光的意象,打造一個由 320 顆構成的風箏天棚與曲面島嶼的公共亭。空間凹凸,每個面相皆突顯日照與自然元素的碰撞感知,引導人們用新的方式與自然相互作用,讓印象中的建築本體更顯柔軟,讓廣場成為凝聚、讓人流連忘返捨不得離開的場域。
 
作品名稱:溢遊建築—城市浮洲計畫,參賽者:陳宣誠 × 王士豪 × 劉佳豪,作品位置:台北、新竹、台中,作品類型:建築裝置 ( Photography by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溢遊建築—城市浮洲計畫」是一個會隨身體與城市的演化的漂移「建築」,吸取城市環境所發生的歷史、事件為養分,讓它變形成為不同的空間樣貌,它可以是聚落、劇場、學堂、市集、地景等,連結城市的生活與日常。浮洲的生成承載著城市發展的痕跡與故事,共同書寫出不斷演繹與反省的篇章。
 

作品名稱:山野之間,參賽者:廖炯昇 × 楊子賢,作品位置:台中,作品類型:老屋改建 / 獨棟住宅。右圖為創作者之一廖炯昇先生( Photography by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作品「山野之間」創作團隊認為建築應該融合自然環境、生活方式、材料技術並反映每個時代的價值,並且需要以「真誠」面對整體的未來。思考如何透過設計,讓一棟在台灣山野間常見的鐵皮屋,在價值意志上、基地環境及業主需求間,尋找出一個最合適的對應方式,最後在維持原本的結構框架下,進行改建,轉換空間重構的本質,並嘗試鐵皮屋浪板在建築皮層上的可能,藉由設計及施工操作使建築能與環境產生更深刻的連結。
 
 
 

作品名稱:青林書屋,參賽者:簡志穎 × 楊紹凱 × 李仲仁,作品位置:台東作品類型:農舍。( Photography by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位於台東的「青林書屋」,為其參賽作品對於社會新思考的作品之一,邀請當地區民、孩子、以及需要關懷的族群夥伴共同加入創作前期的討論,空間意義不僅是設計團隊的理念傳達,他們更為空間注入更多的社區凝聚以及一個建築對人文環境關懷的最大使用效力。木頭立面與灰色土泥外牆,居民駐足與山巒綠地同唱喝,譜出嘹亮的部落之歌。

通過決選階段後,將於今年 10 月 31 日舉辦頒獎典禮,正式公布最後的首獎及特別獎得主,並將於10/22-11/27之間在 TAF 空總創新基地舉辦展覽,還會規劃更多系列講座與影像紀錄,為本屆作品做更深一步的探討,期待青年建築師的新創能量!

編輯撰文/ Arya.S.H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