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不僅帶著美學教育的意義,很多時候,設計師還更應肩負社會責任。這話題或許沉重,但不到 30 歲的荷蘭新銳設計師 Pepe Heykoop 卻親自前往孟買帕德什(Pardeshi)的貧民區中,和「微小奇蹟基金會」(Tiny Miracles Foundation)合作,成立工作坊,並教導當地失學的婦女和青少年以廢器材料,結合最簡單的手工技術,製作出一件件美不勝收的家飾。
而今年的德國科隆家具燈具展(Imm Cologne,以下簡稱 Imm)中,Pepe Heykoop 就帶著其中一項成果、可以任意變換造型的防水花瓶瓶罩《Paper Vase Cover》參展。這一系列以防水銅版紙信封製成的瓶罩不僅美麗,贏得今年 Imm 的「室內創新獎」(Interior Innovation Award)外,同時更加體現何謂「設計的社會教育功能」。


荷蘭新銳設計師 Pepe Heykoop 帶著和孟買工作坊民眾共同創作的《Paper Vase Cover》參加今年的 Imm,並贏得大會頒發的「室內創新獎」(Interior Innovation Award)。(Photographs by Annemarijne Bax)
 
Pepe Heykoop 前進孟買的初始 
 
在介紹《Paper Vase Cover》作品以前,或許得先說說 Pepe Heykoop 會飛往孟買當地成立工作坊的源由。微小奇蹟基金會其實是由 2 位荷蘭年輕女孩 Laurien Meuter 與 Florentine Slingeland 所成立的,她們看見一戶戶露宿於帕德什紅燈區貧困家庭的需要,因此除了成立基金會、以實地金錢與各地捐款來資助當地人外,更決定創設可以容納 150 戶家庭、大約 700 人左右的「The City of Miracles」庇護所兼工作坊,提供他們教育、學費補助、職訓培育課程、健康知識與愛滋病防預等各項知識與技能的累積。
 
不過,相當碰巧的是,Pepe Heykoop 正好是基金會創辦人之一 Laurien Meuter 的表哥,而 Heykoop 的作品雖然獨具巧思,但往往不需要複雜技術就可以製成。因此,這位充滿抱負、一直以來也希望提供實習機會並教導別人創作技能與的年輕設計師,2010 年前後便實地飛到孟買,讓這個原本以生產竹籃為主、卻沒什麼人願意購買他們產品的社區,有一個全然轉型的契機,並在該地成立他的小型產品製作基地。


Pepe Heykoop(中排左一)與「微小奇蹟基金會」同工們合影,中間那位荷蘭女子即是創辦人 Laurien Meuter。(Photo Credit:Tiny Miracles)
 
《Paper Vase Cover》——能源再利用的簡單創作

不管在材料、創作理念、甚至是實地製作上,《Paper Vase Cover》真的是件相當簡單卻優雅的作品。Heykoop 教導婦女們利用摺紙藝術,將一個個白色、黑灰漸層與綠白漸層的銅板紙信封,摺出以小三角為基礎結構的瓶罩;而且由於操作步驟相當簡易,因此婦女們可以在做完家事之餘,在家中自行家庭手工,帶來另外的收支。
 
貼心的 Heykoop 還製作了《Paper Vase Cover》的 DIY 教學影片,從影片中即可清楚看見,不管是瓶身 size 多大,只要將《Paper Vase Cover》套上,再依照個人喜好或順著瓶子線條,任意凹摺其中的三角結構,就算裡面的只是個醜陋的礦泉水瓶,有了這個瓶罩,再插上幾朵美豔的花朵,居家空間立刻煥然一新。

影片展示《Paper Vase Cover》當初是如何製作成形的。(Video Credit:Pepe Heykoop、Tiny Miracles)


其他與帕德什人民的共同創作「化腐朽為神奇」的作品

 
除了《Paper Vase Cover》,Heykoop 還與「City of Miracles」工作坊的民眾一同運用各種廢棄物件,完成了 Heykoop 所形容「化腐朽為神奇」(From waste to wonder)的另外 4 件手工家飾;其中,《Leather Lampshade》是 Heykoop 與當地人民攜手創作的開始。2010年,他們收集各種老舊工業用燈具,但外層以柔軟且顏色大方美麗的小羊皮革縫紉包覆住,並於 2011 年對外販售,沒想到反應熱烈,其中部分收入已將一些流落街頭的兒童送進學校就讀。(左上圖為工作坊婦女製作《Leather Lampshade》的過程,Photo Credit:Tiny Miracles)

Pepe Heykoop 與《Leather Lampshade》。(Photographs by Annemarijne Bax)

Heykoop 為了呼籲大家重視家具產業所製造的大量廢棄材料(至少三成左右),便於 2011 年創作出以人們不要的廢材或二手用品為基底的「Skin」系列家具;2012 年,Heykoop 帶著同樣的技術與理念,帶領大家將過去在印度意指「傳統裝水器皿」的《Matka Vase》重生,有了嶄新的面貌。利用一塊塊大小不一的剩餘皮革縫製並以熱熔膠黏製拼接,最後在包裹在不銹鋼塑形好的花瓶外層,便打造出了每一件造型皆不同的《Matka Vase》。(右上圖為 Pepe Heykoop 教導青少年如何使用熱熔膠槍黏製花瓶外層,Photo Credit:Tiny Miracles)
 

雖然是以人們剩餘不要的皮革拼接而成,但只要你懂得些許居家裝飾美學,《Matka Vase》不管是當成花器或是鍋子食器,擺放起來都像是件藝術品。(Photographs by Annemarijne Bax)
 
《Bamboo Diamond》吊燈和《Copper Lampshade》燈罩則是將過去社區居民生產的竹編製品連結轉型。由失學青少年創作的《Bamboo Diamond》,總共由 824 支竹棒組合而成,這個可以帶來光影美感的吊燈,看似普通,其實背後卻有心酸故事,因為這些少年幾乎沒念過書,對他們而言,就連常人認為相當簡單的算術都是件艱困的事,但現在不僅會基本算術的,還可以製作出因應不同大小而增減竹棒的吊燈。

  
Pepe Heykoop 向少年們一步步地解釋《Bamboo Diamond》各邊結構以及如何運算竹棒的數量。(Photographs by Annemarijne Bax)

《Bamboo Diamond》實體形像與內部構造。(Photographs by Annemarijne Bax)
 
總共由 13 個面組織而成的《Copper Lampshade》燈罩,也是一件技術簡便、讓女人可以在家自行加工以貼補家用的作品。婦女將一個個切片的圓形竹塊以銅線纏繞,特別的是,銅線其實取材自一條條人們不需要的老舊電線,只要將外層塑膠絕源體切開拔除即可,但完成的成品卻讓現代人能夠在家中,就得以感受到有如竹林深處般的自然玄妙,是件相當美妙的再生燈飾。


婦人 Seema(右)和女兒開心地拿著工作坊學習的成果。(Photo Credit:Tiny Miracles) 
 

看起來有如蜂巢的《Copper Lampshade》燈罩在燈光照映下,是不是變得相當優雅呢?(Photographs by Annemarijne Bax)

內容介紹設計師 Pepe Heykoop 如何深入孟買帕德什(Pardeshi)當地貧民窟,教導當地婦女和青少年習得一技之長,進而靠這些創作與手藝脫離貧困。 (Video Credit:Pepe Heykoop、Tiny Miracles)

編輯撰文/黃伊筠

Pepe Heykoop
1984 年出生的 Pepe Heykoop 自恩荷芬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畢業後,隨即在阿姆斯特丹成立了個人工作室,參加過米蘭家具展(Salone del Mobile )、TENT London 設計展、柏林國際青年設計展(DMY Berlin)、德國科隆家具燈具展(Imm Cologne),並以《Restless Chair》(如下方影片)贏得 2009 年 Imm 的 [D³] Contest。



Tiny Miracles Foundation
由 Laurien Meuter 創辦的 Tiny Miracles Foundation,帶領著另外 3 位同樣來自荷蘭的志工們在孟買帕德什貧民區組成了「The City of Miracles」,每個人各司其職,像是前述所說的,Pepe Heykoop 負責教導當地民眾、為他們獲取更多營收,其他像是 Mareline Frank 擔任青少年學校輔導教育的老師,Annette Nijsen 則灌輸居民正確的健康與性病防治觀念。目前 Tiny Miracles Foundation 有個偉大的宏願,那就是希望在 2020 年左右,「The City of Miracles」社區除了能夠自給自足,同時擁有和中產階級相近的教育與健康知識水平,而且每天收入能從過去只有 0.75 歐元提升到至少有 8 歐元,讓社區內的孩童能夠有著真正快樂的童年回憶。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