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過未來的市場將會如何革新嗎?你對「下一代的市場」的想像是什麼?新富町文化市場將在周末開展的「場所既視-下一代市場」邀請你一起思考打造未來的市場樣貌。
 
擁有84年歷史的新富町文化市場,從日治時期公有市場轉型為當代文化創意基地。每年定期以傳統市場、民生生活與區域再生為題,策畫大型主題展覽與相關推廣活動,近日更成為台灣唯二獲得「2019 Good Design Award Best100」的肯定,也是繼2017台北市老屋新生大獎金獎及文化部文化資產管理維護優良獎肯定後,取得國際獎項的殊榮。
 
今年新富町文化市場邀請策展人陳宣誠,協同蘇孟宗、邱俊達共同策劃了「場所既視-下一代市場」展覽,在經過八個月時間採集、籌畫之後,創作者運用多樣性的調查研究與記事手法來描繪、捕捉既視感,繪製下一代市場的靈感與藍圖。


《場所既視-下一代市場》展覽即將在新富町文化市場開展,由平面設計師蕭佑任操刀視覺設計。(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還記得2015年米蘭世博的未來超市嗎?「未來超市」裡沒有任何員工,消費者只透過科技就能完整看見食物背後履歷並且購買。但對於策展人陳宣誠來說,過於著重科技的運用,卻沖淡了人情味,他認為未來的傳統超市不只是單純購買食物的場域,也可以是人跟人情感交流的重要空間。
 
策展人陳宣誠就說:「既視,就是一種似曾相識,而既視感也是這一代的身體感。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很多東西都成了短期記憶,透過這次展覽想要處理的議題,就是我們如何在現代的既視感下回到傳統,特別是針對年輕人、觀光客等,可以共同來思考下一代市場的想像。」
 
而這次展覽也邀請了攝影創作者王嘉笙、紙雕創作者成若涵、社區設計工作者陳冠蓉、表演藝術家謝杰樺與張可揚、建築師蘇弘與景觀建築師王文心等,透過無形的地方記憶與有形的生活物件著手採集,將歷程轉化為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並結合共感地景創作對話性的場所構築與展演,讓大眾可以用不同視角,重新理解並認識傳統市場。現在我們在陳宣誠老師的帶路下,進入四個展區,帶領大家一起來搶先看展吧!
 
展區一:攤台天井,重新梳理「市場」的五大脈絡


策展團隊經過八個月時間進行市場採集及歷史研究,最後歸納出記憶、城市生活、自由、衛生、身體等五個面向進行爬梳。(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李玲玲)
 
一進入新富町文化市場,穿越櫃台之後,就會看見記錄著市場文化歷史的台車,而在此次展覽中,也是陳宣誠希望觀眾能最先進入的空間場域。策展團隊爬梳了市場歷史研究並歸納出記憶、城市生活、自由、衛生、身體等五個議題,並就各個議題細分出不同的意義標籤(Hashtag),與創作者的作品意義產生關連,構成新富町文化市場與東三水街市場所獨有的「場所既視」。

例如「身體」議題的Hashtag是#重複、#感知、#麻木倦厭,回應勞動過程中重複使用的身體姿態。並從傳統市場觀察中的身體姿態,透過藝術家的幽默想像,變身為健身操,延伸出樂齡活動場所的概念。讓未來的市場不僅是購買食物,也可能變成社區的活動中心、食譜教室、甚至是推廣樂齡活動的場所。

此外,策展團隊將觀察到的市場Hashtag作為起點,進一步引導觀眾將心中對市場的感覺貼在相對應的Hashtag上,給予下一代市場方向的參考。


策展團隊也將採集調查到的市場龐大知識,歸納成各種Hashtag。並進一步引導觀眾,將心中對市場的感覺貼在相對應的Hashtag上,提供下一代市場未來的參考方向。(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Photography by呂國瑋)

展區二:半樓仔,採集市場攤商與物件的動人故事


《場所既視-下一代市場》的半樓仔。(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Photography by呂國瑋)
 
在看完了市場的五大議題後,位在櫃檯對面的半樓仔,在上台階之前,抬頭仰望會先看見一張張市場照片,採用特殊的拍攝方法,照片有紅、黃等不同色彩,透過色彩反映出市場中人們的體溫。隨著階梯一步步走入綠色廊道,彷彿進入了平行宇宙,一張張攤販真實日常工作照,是攝影創作者王嘉笙在實際與攤販一起工作數月後,近距離所拍攝下來,搭配攤商們親手寫下的文字,結合現場影像畫面,打開觀者的幻覺記憶。此外,社區設計工作者陳冠蓉的「進行中:食.物.誌」,藉由烹煮食物的過程中交換故事,在無形中不僅建立起食品履歷,也構築了日常城市生活互動。展區的最後,則透過130多張市場攤販空間繪製圖,呈現周邊市場各個攤位的樣貌,觀眾可以撕下圖片,把對市場的回憶與想像用畫筆勾勒。


攝影創作者王嘉笙實際進入市場與攤販互動數個月,以近距離的方式記錄下傳統市場的真實樣貌。(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李玲玲)


策展團隊繪製出在地130多個市場攤販樣貌。(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李玲玲)


民眾可以利用策展團隊繪製的攤販圖,自由創作,形塑心中的下一代市場。(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李玲玲)
 
展區三:登高台,穿越「時空菜奇訝」重回昔日市場


紙雕創作者成若涵利用新富町文化市場建築中央的採光天井,透過登高台上的紙雕藝術,帶領觀者進行了一場「時空菜奇訝」。(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Photography by呂國瑋)
 
新富町文化市場建築中央的採光天井,美麗的光影是不少人外拍喜愛的景點,而這光線,同時也是串起市場與城市生活很重要的意義標籤。所以利用這個空間搭起了登高台,紙雕創作者成若涵捕捉昔日市場熙來襄往的記憶樣貌,運用在紙雕上,當觀者一步步登台的同時,也彷彿穿越了「時空菜奇訝」(菜市場的閩南語發音),看過去,走現在,眺未來。


紙雕藝術捕捉昔日市場熙來襄往的記憶樣貌。(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李玲玲)
 
展區四:既視橋,用身體保留市場記憶的新富健康操


表演藝術創作者謝杰樺、張可揚將市場採集到的動作,幻化成武功祕笈,成為一套套強身健裡的健康操。(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Photography by呂國瑋)
 
當大家走進繁忙的傳統市場時,其實也是用身體在攤販間來回走動,用眼神及語言與攤商們相互交流,透過表演藝術捕捉攤商們熟練、俐落的身手,將處理好的食材送到我們手中。表演藝術創作者謝杰樺、張可揚將市場採集到的動作,幻化成武功祕笈,成為一套套強身健裡的健康操,實際觀察以後就會發現,分別是從賣菜、賣雞、賣冰的攤販動作衍伸而來,用身體保留傳統市場中的記憶。或許未來去市場買菜的同時,也能透過這套健身操與攤販進行交流互動,跳舞運動不一定要去操場或活動中心,誰說未來的市場就不能兼具活動中心的功能呢?


實際觀察健康操就會發現,分別是從賣菜、賣雞、賣冰的攤販動作衍伸而來,等於是用身體保留傳統市場中的記憶。(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Photography by呂國瑋)

場所既視-下一代市場

免費參觀
展覽日期|2019.10.19-2020.02.09
展覽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春節開放時間另行公告)
展覽地點|新富町文化市場(台北市萬華區三水街70號)
更多展覽消息與活動報名請電洽02-23081092,或上
新富町文化市場u-mkt粉絲團

編輯/李玲玲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