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華人文化慶典特別的一環,過年吃年糕、元宵吃湯圓、龍抬頭(農曆2月2號)吃春餅與餃子、端午節吃粽子…...似乎吃才是把家人聚在一起言語互動的最佳載具,家人間缺乏互動、親戚間很久沒見面,最好就是去上個館子,這樣在輪盤夾菜、倒茶斟酒以及高談闊論的圓桌掩護下,可以完成一個快速有效的集體 interview,2 個小時下來,全家人動態算是更新下載完畢。
其中,烤肉一直特別受人類歡迎,無論是美國BBQ的肥嫩牛排,日式的烤大蔥,還是內蒙古的烤羊腿,或是土耳其的 Kebab,想到就讓人流口水。

不過在烤肉文化中,我比較感興趣的是烤肉醬,這個調料是生活的罩門。就像醬油膏、甜辣醬、沙茶醬、鐵板麵醬,一個台灣套裝,讓不同食物都可以口味趨同的集體興奮劑,讓 hardcore 的純粹需要,隔層面紗藏在後面。很期待看到烤肉醬能夠出現如像茶米家(上海的一家新創茶葉品牌)一樣的細心區分,將月桂葉、孜然、五香等口味精美包裝成為不同的罐子,提升為一個炭烤的調味實驗場,讓烹調的萬千變化挑動味蕾的細膩,從小這樣訓練,或許我們也會出一個 Jamie Oliver 的烤肉版食神。
有次,與一位行銷高手好友聊到中秋節文化行銷的失落,我覺得跟中元節一樣,好像整個台灣都失火,到處燒紙拜拜,鬼神讓全國老總都不敢得罪,帶全公司人一拜二拜,一種傳統力量籠罩,但格調又不到國際行銷的高度。他也有同感的說,應該讓中元節成為我們的萬聖節,此話果然具有高度,在此不顧版權大方分享,願有心人可以共同推動這個概念。像是天燈透過多年來的行銷

以及「那一年」的電影加持,已經有了不錯的位置,可以放進台灣國際行銷的影片當中。烤肉如果還在路邊蹲著大小聲,那有點對不起嫦娥奔月的浪漫中秋故事。
這幾年我演講時大概都會放右邊這張照片,雖然是商品廣告,但丹麥人對烤肉的美學呈現讓我們嚮往。為了一個橄欖油刷可以做這樣的平面攝影,我們賣烤肉爐烤肉醬的廠商,也應該提升一下吧。
如果中元節可以變成華人的萬聖節,那中秋節我想還是可以成為國際知名的炭烤節囉。祝大家中秋節愉快,記得蹲在路邊烤肉時穿美一點!
編輯/ 陳書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