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透過感官收獲美的東西與行為,都可以被稱之為藝術,然而在各種穿鑿附會下,當代藝術能否拋下學術的影子,以直球對決?
 
這檔在TAO ART推出,由關渡美術館策展人王叡栩所策劃的《潛存說-那些不會時刻為我們所察覺的》群展,以「觸覺」、「聽覺」及「視覺」,呈現王德瑜、王榆鈞、劉文瑄三位台灣藝術家在形式迥異的創作中,不約而同於作品中持續觸碰的感知狀態。
回溯《潛存說-那些不會時刻為我們所察覺的》群展的策展脈絡,策展人王叡栩表示,展覽的構想最初來自某日午後,當她閱讀到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人類理智新論(上)》的其中一句,「如我們的心靈不倚賴外物,那麼是否在每個人的心靈中都內嵌著天賦的原則,潛存著那些不會時刻為我們所察覺的?」

自此她開啟了這檔展覽的序曲,並分別從「觸(覺)-動」、「聽(覺)-音」、「視(覺)-觀」三種感官出發,讓觀者藉由藝術家自成一地的的創作實踐,慢慢積累微小的知覺。


王德瑜〈No.102〉,2021。((Photo Credit:TAO ART、Photography by ANPIS FOTO 王世邦)
 
一如藝術家王德瑜曾說過,當她的作品充氣之後,「人跟空間的互動會變得非常激烈,視覺效果會變得很強,而且視覺跟觸覺之間有個落差,當你踩上去的時候有個很大的意外,會跟你看到的不同,這個東西讓我玩了很久,這個落差讓我自己也很著迷。」
 
因為感官的探索,是探問內在的途徑,能藉由不斷地梳理、撥雲見日,最終照見最微小、最不經意的覺察。
 

劉文瑄〈白噪音・寂靜〉, 2021。(Photo Credit:TAO ART、Photography by ANPIS FOTO 王世邦)
 
穿梭展覽,喚起心中的大理石紋路
 
這種趨近於內在的感性串連,有別於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的「白板說(Tabula rasa)」王叡栩引述道:「洛克提及人心如一塊白板,一切起源於經驗。然而,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有些東西不是靠經驗來說明,也不依靠感覺而見證,而是來自於內賦的,一直潛存於靈魂與身體。」
 
這也呼應萊布尼茲將心靈比喻成一塊「有紋路的大理石(Veined marble)」,必須透過「鑿刻」使這些表面不可見但卻沈存於石頭中的紋路顯現,如同於心靈透過「感性聯繫」使那些不會時刻為所察覺的東西乍現。
 
為此王叡栩在TAO ART策劃了三個代表不同感知的展間,希望觀者自由排列組合觀展順序,並透過不同的感覺,喚起各自心中的大理石。


王榆鈞〈薩烏薩德 Saudade〉,2021。(Photo Credit:TAO ART、Photography by ANPIS FOTO 王世邦)

王德瑜的「觸與動」
 
在這三種感知裡頭,「觸感」是最有物理性的存在,更是關於身體感知和感官之間的奇妙關係。一向擅於透過極簡媒材,在空間中創造空間的藝術家王德瑜,透過觸覺激發感知,不只以去規則的形體解構理性與語言的可預測性,亦透過袋型的空間裝置,讓觀眾用直覺產生共感,再藉由物質的觸碰,撼動感知。如此一來,當想像和體感結合,便可召喚出那些最微小的情感或是不明所以的狀態。

 
王德瑜〈No.102〉,2021。(Photo Credit:TAO ART、Photography by ANPIS FOTO 王世邦)

王德瑜〈No.102〉,2021。(Photo Credit:TAO ART、Photography by ANPIS FOTO 王世邦)

王德瑜〈No.102〉,2021。(Photo Credit:TAO ART、Photography by ANPIS FOTO 王世邦)
 
王榆鈞的「聽與音」
 
不斷在遊走各領域邊界的音樂創作者王榆鈞,繼去年為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參展作品創作音樂後,這是她首次將作品呈現於畫廊空間。
 
她以曾經拜訪法國和西班牙邊界的波港(Portbou)與班雅明紀念地偶遇的經驗進行創作,藉此傳遞被聲音錄下的記憶。因此在這件聲響和錄像裝置裡,王榆鈞透過吟唱來測量空間,繪測自己的生命。同時她以聲音詮釋作品「薩烏達德」(Saudade,此為葡萄牙語中的一個詞彙,表達一種因關心或喜愛的某事或某人的失去而產生的懷舊或極度憂鬱的渴望),讓人透過聽覺領略生命之輕重,時而顯現、時而消逝的箇中滋味。

王榆鈞〈薩烏薩德 Saudade〉,2021。(Photo Credit:TAO ART、Photography by ANPIS FOTO 王世邦)
 
王榆鈞〈薩烏薩德 Saudade〉,2021。(Photo Credit:TAO ART、Photography by ANPIS FOTO 王世邦)
 
劉文瑄「視與觀」
 
一向熱衷自由塗畫(Drawing)的劉文瑄,擅於重構平面繪畫,她的作品在這次三種感覺裡扮演著「視覺」的角色,並藉由無數自由流動的線條,讓想像中的塵埃一粒又一粒緩緩地流下。
 
只因她認為每一粒塵埃與每一回的落下就像命中注定,也像永無止境的重複,因此虛空的塵埃處於可控與不可控之間,並透過重複指涉的時間,點點降落至平面,再層層墜落至空間,穿越二維平面降臨至另一個三維空間,最終著陸於心靈中,讓人持續內觀那些「存在與虛無」的不可覺察。


劉文瑄〈白噪音・寂靜〉(局部), 2021。(Photo Credit:TAO ART、Photography by ANPIS FOTO 王世邦)

劉文瑄〈聲音之外、氣味之外、時間之外〉,2021。Photo Credit:TAO ART、Photography by ANPIS FOTO 王世邦)
展場一隅。(Photo Credit:TAO ART、Photography by ANPIS FOTO 王世邦)
 
《潛存說-那些不會時刻為我們所察覺的》
 
日期:即日起至 2022年2月26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上午11 時至下午7 時(12/19 週日特別開放)
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號8樓)

編輯/Christine Chen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