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續這樣的「傳統」,2015 世博法國館概念圖才一出爐,就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有著線條與網格交錯的外表、以及充滿幾何元素的不規則造型,這背後的操刀者,就是由法國當地的建築團隊「X-TU Architects」所設計。

兩位主要建築師 Anouk Legendre 和 Nicolas Desmazieres,不僅將「滋養地球,生命能源」概念融合於法國農業生產的三大發展要件:營養、食安及產物可塑性(如加工、烹調……等等)之外,在展館建構方面同樣深具巧思。他們以巴黎大堂區(Les Halles)為理念雛形,再把法國耕地常見的山丘造型,以顛倒形式打造主館體。如果單單只在館外看著它,或許會讓人誤認要走入迷宮呢。
擁有三層樓高、6 百多坪的法國館,是由法國東部侏羅山脈(Jura)盛產之原木打造;而利用3D 設計完成的建築結構,則是仿照國內農地的丘陵地形,將結構翻轉後得之。由簡短 3 分鐘概念影片就可反映出法國木工所代表的深厚技術,以及開拓複雜幾何建築的另一新境界。(Vedio credit:Expo Milan 2015)


法國館以上下顛倒的耕種型態擬造農產市場情境,這些經規劃而種植於館內天花板及其四周的農作物,大多皆為易生長的產物。例如一進館便能嗅到淡淡香氣的香草類植物,以及頂層的啤酒花,於展館開幕時栽種,經過 6 個月、世博閉幕前就能豐收,屆時也會應景舉辦一個小啤酒節的活動,邀遊客共襄盛舉。
當然,世博最重要的傳達意念──永續性,法國館可是不落人後。在世博展期結束後,法國館的主體一樣可方便拆下,再運回法國重新組裝展示,讓當地民眾也能一同感受這股「農業新浪潮」。

不得不說,即將於 2015 年登場的米蘭世博,截至目前為止曝光的國家館主題表現,實在與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各大國家館遵循該展主題走向非常相似。
而同樣藉由省思歷史過程邁向進化大道的作法,使米蘭世博能回到人類最基本的民生議題──農業耕種,不僅讓每個國家館由此發揮與表達它們當地農業的特色,也是我們追本溯源過程中,一次極佳的交流機會。這代表無論是過往、現代或未來,農業絕對是這個地球上最不能忽視的一環。
編輯撰文/黃心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