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nendo操刀設計,座落於日本長野縣御代田町,被蔥鬱樹林環伺的culvert guesthouse,外型猶如隧道,是一個集結倉儲與民宿的建築空間,既具有家具與藝術品展示與收納功能,同時亦可提供棲居於此的民宿環境,更重要的是這棟建築是以預鑄混凝土(precast concrete)結合預力混凝土( prestressing method)工法所建造而成。

(Photo Credit:Takumi Ota)

(Photo Credit:Takumi Ota)
(Credit:nendo)
大玩土木工程!把地下涵洞結構放到地面
所謂的預鑄混凝土是一種建築半成品,主要先在工廠中生產,將混凝土澆鑄到可重複使用的模具中,並在可受控的環境下硬化,再運送到工地現場安裝。它在基礎設施項目中,最常應用在箱形涵洞中。
但什麼是箱涵呢?這種混凝土涵洞結構,通常由一個或多個方形或矩形斷面所組成,經常用作下水道的管道及地下通道電線鋪管等,但因箱涵的結構考量,無法堆疊,nendo便結合常用於橋梁等土木工程的預力混凝土施工技術,並利用鋼鍵(通常是高抗張力鋼索)來提供兩端的壓力去抵抗由彎距產生在混凝土的部份拉力,讓部件對齊,藉此創造緊密無縫的狀態。
(Credit:nendo)

(Photo Credit:Daici Ano)

(Photo Credit:Takumi Ota)

(Photo Credit:Takumi Ota)

(Photo Credit:Daici Ano)
精密計算!以14根鋼鍵串聯箱涵部件
該建築由四個堆疊的「隧道」與中央所覆蓋的屋頂組構而成,一共使用了 63 個方形部件,每個部件重約 12 噸,為了將其連接nendo又創建一個纖細的隧道空間,其內部尺寸約為 2 x 2.3 公尺,並藉由14 根鋼鍵將每個隧道串聯,再透過均勻施加的張力慢慢收緊,直至每根鋼鍵最終得以承載所有部件的重量為止。

(Photo Credit:nendo)

(Photo Credit:nendo)
此外,為維持一貫極簡,在窗戶設計上也盡可能不使用金屬框架,而改以日式障子(Shoji,日本和室和紙拉門)做為設計概念,將長達 10 米的透明玻璃固定於凹槽之中,形構出詩意的氛圍。
在空間配置上,廚房與衛浴集中在一樓,臥室及書房則位於二樓,除了一個深約 40 米的狹長儲藏室外,還提供兩個較小的儲藏室,且未來亦可隨藏品數量的增加進行空間的擴張調整。如此一來便造就土木工程概念與產品設計細節相互輝映的空間。

(Photo Credit:Takumi Ota)

(Photo Credit:Takumi Ota)

(Photo Credit:Takumi Ota)


(Photo Credit:Takumi Ota)

(Photo Credit:Daici Ano)

左圖(Photo Credit:Daici Ano)右圖(Photo Credit:Takumi Ota)

(Photo Credit:Daici Ano)


左圖(Photo Credit:Daici Ano)右圖(Photo Credit:Takumi Ota)

(Photo Credit:Takumi Ota)


(Photo Credit:Daici Ano)

(Photo Credit:Takumi Ota)

(Photo Credit:Takumi Ota)

(Photo Credit:Daici Ano)

(Photo Credit:Takumi Ota)

(Photo Credit:Takumi Ota)
編輯/Christine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