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你今年一定要認識的建築設計團隊,Neri&Hu!
 
由郭錫恩與胡如珊創立的 Neri&Hu,不僅是荷蘭品牌 moooi 最佳的合作夥伴,許多上海讓人一見難忘的建築作品,如水舍、Camper Showroom、田子坊私宅,都是出自他們之手;他們更是國際大獎的常勝軍,無論是 Wallpaper* 評選出的 2014 年度設計師,或是紅點、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DFA)、Inside Awards 等都早已囊括入手,而今年年初更獲選為 M&O Asia 亞洲年度設計師。這種種肯定讓 Neri&Hu 成為了國際媒體寵兒,在日前 M&O Asia 展覽會場上,媒體一家接著一家輪番採訪著 Neri&Hu,MOT/TIMES 也在這採訪戰場中,爭取到了專訪機會,而現在,正是你認識 Neri&Hu 的最佳時機了!
「當地人睡在巴黎路邊,你會說這是浪漫,但在中國呢?卻變成了 dirty。」
 
這是華人世界的原罪嗎?設計具有改變的力量嗎?能夠扭轉這樣的負面印象嗎?
 
11 年前,一對分別出生於菲律賓與台灣的建築暨設計雙人組,郭錫恩(Lyndon Neri)與胡如珊(Rossana Hu),因緣際會地來到了上海,並創立下 Neri&Hu(如恩設計研究室),或許是因為兩人皆以華人身分,在美國接受建築教育的背景,對他們而言,始終有著一份使命感——如何改變、影響中國設計環境,如何將「The Best Of China 告訴全世界」。

      
    
Neri&Hu 的辦公空間。(Photo credits: Neri&Hu)

而他們最知名的代表作「水舍」(下左圖)就是一個絕佳例子,不同於一般精品酒店,水舍在創作之初便希望將上海的特色,「赤裸」地呈現給上海旅人,老上海的斑駁、殘破在水舍不必被隱藏起來,城市的「舊」與設計的「新」,通通都可融入水舍之中,讓無論從何處來的人,「即使只是從一樓大廳走到三樓房間,那幾步路都能夠感覺到一些上海的味道」。

水舍的成功,讓 Neri&Hu 更確信自己的目標,即使身處在舊環境中,也能以建築、設計提供不一樣的思考,他們努力地擴展創作版圖,在倫敦、紐約設有分部,建築作品遍及西班牙、巴西、倫敦等地,而在產品設計方面,除了成立「設計共和」,將國際上知名的設計家具引進中國,他們也與許多家具品牌合作,像是 moooi、BD Barcelona Design,這些良好的合作關係,也讓 Neri&Hu 的名氣扶搖上國際。

然而,從上海走到國際這一條路,可一點也不輕鬆。Neri&Hu 也曾經歷過吃閉門羹的階段,所幸在那段慘澹的時候,遇見了 moooi 這伯樂,給了他們在產品創作上的機會與肯定。而現在,Neri&Hu 也透過教學、與新品牌合作,期許能將曾被提拔的感動,蔓延地更深更廣。

     
Neri&Hu 的創作,無論是建築或是產品,多從生活的感受出發,像是左圖的《Extend》系列靈感便是來自於中國家庭中常見的竹梯。而右圖造型簡潔的茶具,材料則是來自於只有中國江蘇出產的紫砂泥。(Photo credits:Neri&Hu)

Neri&Hu 以著中國建築與設計師的身分,現在除了不斷有國際合作案邀約外,也獲得許多重要獎項肯定。這段將「The Best Of China 告訴全世界」的路,Neri&Hu 已走了 10 年,且仍持續往前邁進中,而除了水舍這件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外,Neri&Hu 還有哪些值得認識的建築與產品設計作品?快隨著 MOT/TIMES 來認識這對相當有個人魅力的建築暨設計師吧。
 
Q:Neri&Hu 於 2004 年成立,至今已經滿 10 年了,曾在一篇專訪裡,看到你們說「想要把 The Best of China 告訴全世界」,這仍然是你們努力的目標嗎?
 
胡如珊(Rossana,以下簡稱 R):我們同時有如恩設計跟設計共和,設計共和最一開始就是想把世界上最好的設計在中國展示出來,同時也想要做一個中國設計平台,將中國的設計帶到國外去,讓全世界看見。
 
會有這樣針對性的目標,其實可以說是很多華人,尤其是在國外生活過的華人的心情吧,特別是做創意的,你會感覺到東方、亞洲設計的地位非常低。現在中國在全球是非常重要的話題,但是我總覺得在這個話題裡,至少到現在為止,中國還沒有得到它應有的定位。
 
文化的創造絕對不是一個人或是一家公司,像是包浩斯、日本的代謝派,這些氣候都是一群人一起形成的,所以就是一直試囉,希望我們這一代或是下一代,中國的力量能站出來,不再讓世界覺得中國只是仿冒。

     
除了 Neri&Hu 之外,Lyndon 與 Rossana 還成立「設計共和」,為中國引進許多國際上知名的當代設計家具。此圖為設計共和分店「設計公館」。

Q:說到這裡,也讓我想起你們曾提到,「若有人睡在巴黎路邊,大家會認為那是浪漫,但在中國就是 dirty」,不得不說在文化與設計上,華人世界給人某些負面印象,那麼,你們曾經透過哪些作品、做法,試圖改變這樣的印象?
 
R:除了水舍,Camper 在上海的 showroom(下圖)也是這樣的例子。
 
我們會去拿一些非常平凡的生活小細節,然後把它放大,或者只是把它從一個語境帶到另一個語境,因而就可以說一個不同的故事,就有不同的表現手法。比如說,我們的產品設計《山水菸灰缸》(下段右圖),是筆架與盤子結合起來的菸灰缸,筆架是放菸的地方,煙在菸灰缸上方纏繞時,是不是正好有一種「雲深不知處」的意境,這件作品是我們用荷蘭的幽默去做的創意。

     
         
      

Q:你說,你們的設計中會帶有一些荷蘭的幽默,而你們跟荷蘭品牌 moooi 合作特別容易,正是因為如此呢?
 
R:與 moooi 的合作我們會刻意地更去彰顯幽默的這一面,但若要說被影響的話,則是 Droog 那一代、那一群設計師所帶來的東西,還有他們對產品設計的想法跟哲學,都深刻地影響到我們。
 
Q:你們今年策畫的科隆家具展(Imm Cologn)「Das Haus」主題展,讓人印象深刻,不過「Das Haus」過往多是討論未來家的樣貌,你們似乎是反其道而行,打造「記憶巷弄」?
 
R:這跟展覽命題有關,「Das House」每年就是讓他們選出來的設計師,創造一個未來的家,future 的概念,我們也經常被不同媒體問到關於未來的問題。
 
我不是不關注未來,只是我覺得現在大家過分關注未來,且是在很虛空的出發點關注未來,因此,我們想讓大家在關注未來之前(或同時),先了解自己,你要先了解歷史、了解你的過去,才能比較有責任心地去關注未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想把回憶帶到「Das House」,你的記憶就是你的過去,也是家的一部分,不管希望未來如何,要擁有這個記憶,才能完整,未來一定要有過去。

Q:在「Das Haus」中,你們將上海傳統弄堂帶進了科隆,空間既隱密又開放,相當有意思。但不曉得為何,裡面卻使用了相當多的西方家具作品?
 
R:對(笑),這個展覽還是有一些局限性,展覽方會給你一個 list,提供一些可以使用的品牌與家具,當然我們也有帶一些從上海找到的舊家具,但最後也是因為預算跟時間的關係,被限制了,不然我會想要在空間裡放進更多的老物件、老家具。
 
上海其實很多路邊就可以找到很多舊沙發、舊椅子,本來想要收集這些東西帶到科隆,但展覽方就說沒有錢、沒有時間,最後就趕趕趕,這一點也是我最不滿意的地方。

    
「當一個城市滿溢著我們的記憶時,它才是活生生的。」今年 1 月 Neri&Hu 為科隆家具展策畫 Das Haus 主題展,將上海傳統生活記憶,搬進展場之中。

Q:不過,這個展覽的概念很吸引人,真的把中國的「記憶巷弄」搬進展覽中。
 
R:我們當時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在重疊著,其中一個是 idea of community,因為網路的關係,大家都在談 sharing、communal,但是我們覺得中國人本來就有很 communal 的文化,大家族、三代同堂、小鄉村裡都是同姓的人,即使到了現在,我們還是存留了很多這類的觀念。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在「Das Haus」裡餐桌很大,我們覺得就是要有那種 communal 精神,西方人的臥室就是擺上一張雙人床,但我們在「Das Haus」卻擺上了三張床,書房也是六個桌子,像個學堂,客廳雖然也有長沙發,但還擺上很多不同的 Lounge chair 擠在一起,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創造中國 communal space 的感覺。
 
    
     
居家空間的使用,在東西方是相當不同的,Das Haus 內,堆疊、並排的家具配置,都是東方傳統家庭中常見且慣用的。

Q:你們曾在「世界室內設計節」(Inside Festival)舉辦的演講中,提到「think different」,你們透過建築作品提出一些疑問,是否可以舉一些例子說明。
 
R:做設計是在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之前則要探討問題,不過,探討問題跟解決問題的方式,要是不注意的話,就容易以慣性的方式去執行,而我們就是想要打破這種方式,所以需要很有批判性地去反思、去探討、去解決,這樣的做法就需要問很多問題,你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問同樣的問題,以不同的方式去解決不同的問題。
 
比如說水舍,原是想要設計一個精品酒店,我們探討了一系列關於住宿跟酒店的問題,酒店是旅遊者寄宿的地方,但這個旅遊住宿的地方,跟他的家有什麼不一樣?又跟平常我們看到的酒店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想以什麼方式呈現這個暫時住一晚或一個禮拜的地方?
 
所以才會想到,希望這是一個包含很多上海空間的場所,就算沒有時間去其他地方逛,住在這裡一晚或半天,從一樓 Lobby 走到三樓房間,那幾步路都能夠感覺到一些上海的味道。
 
     
         
    
水舍是由設計旅館大王 Loh Lik Peng 委託 Neri&Hu 設計,採訪中,Lyndon 開玩笑地說,因為他的個性比較強,所以 Peng 就全權交由 Neri&Hu 發揮。因為想將上海的建築樣貌忠實呈現給旅人,水舍看不到精品酒店的華美外觀,且透過許多穿透式的設計,模糊了建築內外的空間。

Q:Lyndon 跟 Rosanna 你們是怎麼分工的?
 
R:我們不太分工,誰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反正就是一直做下去,因為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Q:接下來讓我們談談你們的產品設計,《Wild Feast》(下圖)這件作品相當有趣,是怎麼想到將野餐與東方便當結合在一起?
 
R:這是跟 Wallpaper*及 Jaguar 一同合作的作品,這個企劃製作的時間很短、非常緊迫,除了是 Handmade 系列,還要運用高科技,因此有種種不同層次的問題需要討論跟解決。
 
郭錫恩(Lyndon,以下簡稱 L):英國 Jaguar 提這企劃時,他們說 anything inside Jaguar,那時我們想說英國肯定喜歡野餐盒(picnic basket),但如果從英國的角度來做,就有點奇怪,可能不會得名,所以我們就想到了便當,做一個亞洲版本的野餐盒。
 
R:中國古代送菜的提籃,多半是圓的,我們只是把造型改得更現代,但同樣功能的東西以前就有了。《Wild Feast》系列真的很有意思,因為它綜合了很多我們以前做過的東西,我們把這些物件都放進去,是一件融合了我們不同的身分,建築、室內、產品設計的作品,所以一直到現在都還有媒體在報導。

     
 
 Q:你們曾與 moooi 有過多次的合作,是否可以分享跟 moooiMarcel Wanders 合作的過程?
 
R:我們設計共和代理很多品牌,如恩設計也跟很多品牌合作過,在這些品牌裡頭,跟我們最合得來的就是 moooi。
 
其實品牌就是它的人,moooi 有 Marcel 跟 Casper(Casper Vissers),這兩位一直跟我們在想法上都很接近,也是我們一直都很尊敬的,Casper 在企業文化與創業上非常強,而 Marcel 大家都知道,是個天才。
 
在合作時,他們給非常多的自由性,我想高度 creative 的人就會給高度的自由性,我們也碰過不怎麼樣的牌子,他們跟你合作時,哇,會一直要左右你,一下要這樣,一下要那樣(此時 Lyndon 點頭如搗蒜),搞得我們都想說, Marcel Wanders 從來都沒有跟我們說要改這改那個,為什麼你會要改這些?
 
Marcel 看上你後,他就讓你獨立的去做,他有時候也會給一些意見,但並不是說「這個黑色換成橘色如何」,他不會這樣,他會問一些問題讓你去想,這種態度就像是非常好的設計老師的作法。所以跟他們工作真的非常愉快,而且他們整個團隊都很專業、敬業,這是很難得的。

    
      
中國古代的「士、農、工、商」等職業,也可以變成一張張椅凳喔,看快 Neri&Hu 和 moooi 一同打造的《Common Comrades》系列,你認出哪張是工?哪張是農了嗎?
 
Q:你們是怎麼開始跟 moooi 的合作呢?
 
L:我們跟 moooi 關係特別好,應該要從我們開始創立設計共和的時候說起,當時我帶著我們的 project 一個人到米蘭去,但那時我還不敢去找 vitra、moooi 這些一線品牌(first class brand),雖然 moooi 那時也才剛開始,但我肯定他們並不會認同我們的 project。
 
所以我就去找一些二線的品牌,大概兩天的時間,我見了 30 幾個品牌,他們都說設計共和只是一個夢想而已,而且到中國很危險,中國只會 copy,我當時還特地請一個很高、金髮的丹麥外國人。但到最後一天我幾乎放棄了,很灰心,想說算了、不要了,畢竟二線品牌都拒絕我了,一級品牌肯定也會對我說 No,結果沒有想到,everyone said yes!
 
那時候 Marcel 跟 Casper 就坐下來,然後說這是很有趣的 idea,他們從沒想過可以把這些概念元素組合在一起,Casper 說:「You have to do it.」從那天起,我就覺得也許我們真的可以做出些什麼來。之後也才有了跟  VitraBD Barcelona Design、Tom Dixon 的合作,我們現在也常常找新的品牌,就是想要延續這樣的精神。

     
Neri&Hu 2009 年與 moooi 合作的作品《Emperor》燈具。 

Q:你們怎麼看台灣設計,能否給台灣設計師一些建議?
 
R:台灣在文化上、創意意識上,總體是比中國要先進、要前衛得多,台灣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雖然台灣地方比較小,但也比中國許多地方要國際化得多,就憑這幾點,我認為台灣在設計上,可以做得更好、更創新。但是我覺得台灣人膽子不夠大,且不夠自信,你說這麼小的地方,在國際上的地位能這麼好,已經是很不得了的了,所以台灣人不要小看了自己。
 
L:你知道為什麼膽子小嗎?其實也不是小,有時候就是因為受的教育越多,膽子就會比較小了,因為你都知道了啊,所以當不懂的東西比較多時,你的膽子就會比較大。
 
R:可能中國有一些無知,所以讓他們可以更大膽地去走一些路,走一些懂比較多的人不敢走的路。誤打誤創,就創出來了。
 
希望台灣的設計界能夠膽子更大,邁出他們想要走的那一步。

     
在介紹作品《Ming Collection》時,Lyndon 說雖然 Neri&Hu 得了許多國際大獎,但他們的小孩從不覺得他們是知名的設計師,直到在雜誌上看到 Victoria Beckham(右圖)坐在他們設計的作品上時,才對 Lyndon 說你們真的很厲害。

採訪整理/劉宏怡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