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對於研製氫燃料電池車的進度,和國外相比之下僅算剛起步的階段,但郭俊賢以及他帶領的所羅門車隊卻是這群先鋒者之一。在打造過無數競賽車輛之後,因為生活中經歷的偶發故事,讓郭俊賢決心踏上造出「都會輕型車」的這條路。他不知道未來有什麼困難等著他,但也因這股「無知」的拚勁,才能驅策他不斷向前邁進。
Q:請描述您個人日常生活中,某個 18 分鐘的片段。

A:其實我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多半是枯燥乏味的,但當我處於某些任何人都無法打擾我的時間,那就是我進入到一個絕對自我思考的空間。比如說當我在洗澡時,那是其他人所不能打擾我的、非常屬於自我的時間。這時候我才能好好思考一些問題、構思一些想法,很奇妙地,許多在那時候產生的構想,日後多半可以得到實踐。也許是因為在這樣的片段才能得到真正的放鬆與安靜,並且觸發我找到一個持續向前的方向。

Q:請分享人生裡印象最深刻的 18 分鐘片段。

A:我記得有一次和太太開車外出,太太下車買東西,而我在車上等她,那時外頭正下著大雨。有位媽媽騎車來接她的小女孩,停在我前方不遠處。小女孩穿上了大約只能遮半身的輕便雨衣,因為她的個頭還小、媽媽又要穩住機車而無法幫她,等到她費力的跳上機車後人也已經淋濕了。一直以來我都是在研製競賽用車,這個片段卻給了我很深的觸動,讓我思考我在造車路上到底所求何是?造得了一輛當車手上車後需 6 名人員為他蓋上蓋子的賽車,難道無法造出一輛在都會巷弄中能讓小女孩遮風避雨的國民輕型車嗎?於是我改變了我的造車觀念。

Q:如果有 18 分鐘可以讓您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您會選擇……?

A: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讓時間凍結,好好的去露營。只要是有山、有綠地,能夠讓我把自己掏空、充完電再出發的地點,都是我心目中最棒的營地。這「凍結」的時間也許就在這 18 分鐘內、甚至更短,但感受卻是很長的。在現實生活中,其實露營也是我與家庭重要的休閒活動,它能夠讓我們學會感謝對方、學會互相幫助,增進家人的親密,是一種很正向且放鬆的活動。

Q:為了更好的明天,您的旅程中還需要些甚麼?

A:其實不管「美好」或是「成功」,我都會把它定義成是生活的一種總合。一個人成不成功不在於是事業上的單方面標準,而是在於他所有生活層面是否都能達到一個美好的平衡。而就我在造車的理念上,我希望我正在堅持的這件事,將來能成為他人美好生活中的一塊拼圖。為了在這段旅程繼續走下去,我認為「無知」的精神對我而言是背後的推手。這無知不是一無所知,而是當我們知道了遠方的大方向後,對於路途上的瑣碎障礙要「不知難、不知苦」。就是因為不知道難度在哪裡,我們才不會選擇轉身逃避。

採訪整理/陳秉松、林宛縈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