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來,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習慣與工作模式,甚至重啟當代社會對於「家」的新想像。讓我們不禁思索,過去強調隱私權、公私領域分明的現代住宅室內格局,真的還是自己與家人需要的嗎?
 
負責操刀隈研吾在台首件住宅案「義泰吾境」樣品屋的築內國際設計總監周秉盈,與一同合作的生活風格趨勢觀察家杜祖業(Blues),藉由此次樣品屋的全新實驗,打開我們對於家的想像,未來的家應該更具開放性!
Q:疫情如何改變了家的型態?能否與我們分享觀察到的國際設計趨勢、以及設計案例,是否有將這樣的趨勢運用在此案中呢?

周:這兩年因為疫情的影響,人們在家裡的時間變得很多,我很認同 Blues 提出改變最多的兩個觀點:第一是 work from home 後,家裡需要結合辦公機能;其次是不能出去外面聚餐,在家中宴客的機會變多了,公共空間的串連就越顯重要。那是一種很幽微但又重要的轉變,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往家裡的書房是獨處居多,現在則傾向工作室,能讓二至三個人使用。

我最近才剛看到一個有趣的案子是位於曼哈頓的住宅,室內有近百坪,場域切割採環狀規劃,進來之後是起居室,接著臥房能通到更衣室,更衣室又能到衛浴,最後能再回到起居室,當我們走在這樣的動線裡時,能去的目的就很多,可想而知生活想像就會很有層次。回到後疫情生活,過往被制約的空間因應在家時間變長而被打開,在本案中,除了強調公共空間的流動性之外,亦規劃了小型的健身房,都是疫情後的這段時光給予的靈感。

 
受疫情影響,居住空間的「彈性」與各場域間的流動性成為此次樣品屋設計的靈感。(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築內國際設計總監周秉盈。(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Q:一個空間能被稱為家需要什麼條件?

周:家是乘載人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身處其中的人是自在、無須偽裝自己的,首先當然是一起生活的人,必須符合這樣的條件,不然再怎麼豪華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名為家的空殼;再來就是室內空間必須是符合使用者習慣的。

在過去室內裝修,多數人常風格先行,機能在後,主要去凸顯屋主的個性,或特別想去展示大器,而忘了去思考未來。我曾經幫一位客戶設計一間一百多坪的房子,當初在入口進來的地方他要求要有一處二十來坪的交誼廳,讓他的客戶、朋友能在這裡聊天聚會,然而去年我過去協助裝修時,交誼廳多處已經發霉,也幾乎沒有人在使用,非常可惜。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這幾年人們對於家的定義回歸到自身,從以前的凸顯、張揚,現在有更多內化的詮釋。像是這兩年疫情改變了生活型態,過去大家會認為當下的生活方式,就算再過過幾年都不會相差太遠,現在則會去思考更多的變動性,所以這兩年的室內設計,如果說有改變,我覺得是放入更多想像的未來,預先勾勒以後的生活。

對於家的定義可以這麼說,家能平衡居住的人,將人們帶往心之所向,這關乎於內心層面及實務層面,兩者必須兼顧才行。


人們對於家的定義回歸到自身,同時思考更多的變動性,在室內設計方面也放入更多想像的未來。(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Q:「築內國際」作為經驗豐富的設計公司,如何看待樣品屋與住家的不同?

周:從建商的角度來看,樣品屋是有任務的,它承擔著銷售成敗的一環,就像去吃西餐,餐點好、氣氛佳,但是酒杯端上來的時候若有水漬,很扣分。樣品屋是銷售的最後一個環節,銜接著雙方的期待,需要延續感,自然無法像住家設計般隨心所欲。築內在過往非常少強調「風格」,因為我們服務太多建商了,受眾範圍很廣,需要盡量滿足不同業主,不像小型設計公司能一直強調「個性」。還記得以往和代銷討論樣品屋的呈現,他們最害怕的不是風格不符,而是我們提出「空間主張」。因為樣品屋不需要獨特,只需符合大眾審美的精品感。

由於它背負責任,設計上就會略顯保守,因為不犯錯就不會有錯,然而不敢去突破的結果就是無聊。像築內做過這麼多的樣品屋設計,義泰吾境這次的嘗試之外,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過往的設計會有「是誰的都可以」,沒有不好,就只是平庸。這次義泰建設放手讓我們實驗,有了許多突破的設計,能夠真正去勾勒我們想像中家的樣貌。


「義泰吾境」樣品屋顛覆均質化的設計,以實驗精神真正勾勒出我們對於家的全新想像。(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住家就不一樣了,它要討好的只有屋主本身,能有很多空間主張,機能也會相對務實,畢竟在樣品屋裡,賣的是氛圍,是夢想,它需要美,但不用去強調衣櫃放得下一百件洋裝、櫥櫃能收納五十個盤子。

Q:本次樣品屋設計與生活風格趨勢觀察家杜祖業(Blues)合作,其中帶來了哪些設計的火花?

周:義泰吾境樣品屋最有趣的部分,就是因為 Blues 的加入,就像我提到的,以往樣品屋追求均質化,明確目標導向,這次我們想把人放在首要,從溫暖的角度出發。

我們希望觀者走進來時,能看見居住者的影子,簡單說,就是讓空間有了人設,它不再需要滿足所有人,而是能讓別人有更多想像。是一個享受生活,對品味有點想法,懂鑑賞,也愛運動的男士,我們從 Blues 的觀點出發,然而這不是他的家,可能是一位建築師、藝術家、文化工作者等,用空間傳達一個世代的狀態。過去把買房族群拉出來時,這些人的特質疊在一起是非常模糊且難以聚焦的,這次則嘗試有很明確的輪廓。


當空間有了人設,它不再需要滿足所有人,而是能讓別人有更多想像。(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我們在空間的細節上做了很多討論,例如說,一個新型態的空間,該是什麼樣子?我們想強調的生活感該如何呈現?以往室內設計很在乎公私領域的劃分,每個空間的機能分得清清楚楚,不能有一絲馬虎,但是在台灣這樣地狹人稠的地方,小空間要納入多重機能,空間必須不受拘束,流動且保有呼吸感,才更符合使用習慣。

就像平常在招待客人,如果空間太硬,大家就只能一起待在餐桌上,或集體移動到客廳坐著,但現實是三三兩兩的人會有各自的話題,大家不用綁在一起,有些人在吧檯,有些在餐桌,甚至坐在地板、單椅,不設指向性的動線,空間就會是自由的。

一踏進樣品屋,隨即迎來寬闊的公共空間,我們期待這裡自己一人時,是舒適自在的放鬆處所,但是亦能囊括親友來訪的所需,將廚房打開更多,餐廳留下具有餘裕的過道,客廳的傢俱則選擇單椅,讓公共空間的視角隨時處於可變的狀態,另外在+1房(工作室空間)是來回溝通很多次,本來考慮用書牆作為隔間,但又不願意犧牲穿透性,最後規劃成工作室,特別以一窗半透明的摺疊玻璃打造,平時可以打開,需要時也能有安靜的空間。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最後往裡面走到臥室,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我們把它做得很中性,臥室內設計了小型健身房,整體以深色木質調為主軸,天花同步簡潔俐落的收邊。代銷常會說:「買房都是太太決定的。」所以臥室一定都是女性特質主導,不可能沒有化妝桌跟衣櫃,但是義泰吾境嘗試證明,大家不會對樣品屋有論述就覺得不能以男性特質主導,反而是設計師想傳達的故事有沒有好好說清楚。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Q:「義泰吾境」是隈研吾第一次為台灣設計建案,樣品屋是否有從「隈研吾流」中得到靈感?

周:隈研吾的風格是沉穩、內斂,強調與自然融合,義泰吾境的建築就如此充分表達,當然樣品屋作為建案的延伸,它必須貼合建築師的理念。像是我們以木材取代石材,減少視覺上的冰冷感受,色彩計畫採用深色、中性規劃,並用大面開窗,讓窗景進到室內。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另外,在大坪數的樣品屋內,我們試著轉化具象的東西為抽象的感受,使空間更富藝術氛圍。如在臥室內的衣櫃裡,我們以兩幅畫作取代服飾,各自代表男女主人的衣櫃,從臥室看出去公共空間的底端勾勒框景,讓每一處場域皆有視覺停留,每個視角都是風景。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簡言之,越簡單的東西越複雜,隈研吾給我們的想法是,我們雖然設計了它,但要讓它像是自然而然地呈現,不要有過多刻意的痕跡。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編輯/張譯云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