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建築、弱建築如何在大鳴大放的集合住宅市場裡躍出,義泰吾境的接待中心設計總監宋明倫給出了解答,乘載了建築大師隈研吾的建築理想,以優雅且精緻的接待中心,翻轉以往鬧市的印象,重新定義品味居家美學。
從行善路彎進靜謐的新富街,街廓明亮清爽,綠樹蓊鬱,彷彿被罩上了一層舒服的濾鏡。義泰吾境的接待中心就座落於此,像是靜待知音的來訪,在安靜的巷弄裡很難忽略它的存在,並不是因為它有特別華麗鋪張的宣揚,而是在優雅素淨中讓人更想一探究竟。


義泰吾境接待中心外觀。(Photo Credit:義泰吾境)

還未正式對外空開就引起設計迷引頸關注,義泰吾境為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在台灣第一座集合住宅設計案。過往曾在台灣操刀過商業空間「白石畫廊」及位在新竹 The One 南園融入地景的戶外作品「風檐」,木頭之於隈研吾就如安藤忠雄之於清水模,在他的建築世界裡,巨大的量體降臨於土地上,不用以乖張的外在吸引他人注意,更盼有對於文化、環境的關懷,使靈魂與樓宇共同長存。


隈研吾於台灣打造的地景藝術作品「風檐」。(Photo Credit:PeilingLin)

義泰吾境接待中心由長期耕於室內設計的築內國際宋明倫設計總監擔任操刀,承襲隈研吾「弱建築」、「負建築」的理念,他從空間、環境、動線、建材等多方切入,用獨有的細膩比例勾勒氛圍。

「這個接待中心不是隈研吾大師的作品,但卻必須代表他,每一步都要思考,如果我是隈研吾,他會怎麼選擇?」也因此這座接待中心就如實驗場,放進過往不曾有過的手法,打造精品般的舒適空間。


築內國際設計總監宋明倫。(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過往設計強調熱鬧 現在更在乎五感

回想十年前的接待中心是兩樣光景,過往市場流行販賣熱鬧,放鞭炮、舞龍舞獅,營造歡騰的氣氛,接待中心作為載體,設計走向大器奢華,尤其動線要一目瞭然,在公共空間裡擺上大量的桌子,動線規劃直接,不流行太過隱晦的空間,這裡以前被稱作「武場」,建商與消費者鬥智、鬥武的地方,牆面預留空白,過幾天要貼紅紙,宣示賣出了多少。過往宋總監常被要求,開放式的包廂要放在公共區域附近,目的是讓路過的人留下印象。然而這幾年銷售模式轉變,在五感在設計上有更多的考量,武場已不復見,沒有令人坐立難安的侵略感,取而代之的是精緻中的靈韻,動線規劃隱晦,用隔間的手法,讓談話更具隱私,人與人的距離有了呼吸感。若以往要做出飯店的奢華,那現在要有秘境咖啡館的優雅。


作為建築實驗場的接待中心,相較於以前的武場熱鬧,這幾年在五感、設計上有更多的考量。(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接待中心不只要美 還要反映未來的樣子

宋總監認為,相較於私邸,接待中心設計是矛盾的,須在夢想與實際間找到平衡,它既需要美得讓人足以勾勒未來,也必須忠實反映基地現況,與建築本身存在有主從關係,接待中心要能為尚未存在的建築加乘想像,並能呼應建築師的理念。

他從巷弄開始鋪陳動線,刻意在指標回路上下功夫,從大路轉進的車將先經過一片綠意公園,彎進巷弄後勢必會有探望周邊環境的減速,在這段駛離都心的過程,馬路上繁雜的心情逐漸消弭,停車場的視角正好面對著接待中心的中央,挑高八米八的建築,約略一千一百坪的基地,在中庭水池的照映下更顯寬闊。談及水池,宋總監當時思考了很久,隈研吾希望建築融入自然,但於他來說,這與吸睛的銷售相違背,既然要回歸自然,他將陽光、空氣、水三要素納入,水池取代鏡子借天地之景,再以木籬隔絕後方車流,僅留下樹木顏色,使視覺停泊在綠影綽綽。下車後,走過長長的木製廊道,聽著流水聲,才會來到接待中心的門口。


義泰吾境接待中心呼應隈研吾的理念,將陽光、空氣、水三要素納入,更在動線鋪陳及指標回路下足功夫。(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中庭水池取代鏡子借天地之景,使挑高八米八的建築在映照下更顯寬闊。(Photo Credit:義泰吾境)

室內的規劃也頗有巧妙之處,以環狀動線取代指向路徑,身在其中的人能隨心自在地走逛,不會與他人於動線上擦肩抵撞,另外他更突破性地將最好景觀留給公共空間,吧台、廊道皆能就著大面開窗看見宜人景致。

「過往在銷售過程時,代銷會希望讓 VIP 看到最好的風景,將包廂規劃在窗邊,我們這次反向操作,將光影留給公共空間,我想製造很多很多的走廊,讓顧客不是透過坐下來才能看到基地,而是在晃蕩的過程中能夠感受。」


吧台及廊道倚著大面開窗,讓顧客在晃蕩中自然感受基地的光影與景致,左側則規劃重視隱私的包廂空間。(Photo Credit:義泰吾境)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暗藏玄機的比例與尺度

若不能用色彩或豪華的裝修表彰,該如何表述?宋總監給出了答案:精準的比例。成就完美的關鍵都在於細節,在畫設計圖時,就已將數字做了完美切割,柱子的垂直分割剛好就是磁磚的四塊堆疊,玻璃切割線條恰好對準了分割線,粗框夾細框,讓線條變得很細緻。

如同蓋房子,所有的小細節都得在一開始就決定,從四十公分的磁磚開始,接待中心可見的建材,都為可以整除的比例規劃,樓高八米八及六米亦然,整座接待中心彷彿等份積木的塊狀遊戲,沒有一處浪費。這個靈感源自於日本古時的丈量符號算木崩,因為有了它,日本生活從小至大的生活物品都有了尺度邏輯,橫豎均等分割,如塌塌米是長寬九十 x 一百八,端看幾片就能算出坪數,古時的日式建築邏輯無處充滿線條,古老的智慧放在現代仍實用。

 
充滿線條的比例規劃靈感來自日本「算木崩」,透過精準的比例與細節打造細緻完美的空間質感。(Photo Credit:義泰吾境)

「我深信,厲害就是把細節處理好,然而對於室內設計而言是很困難的,光把線條整理整齊就非常辛苦。我們公司常在笑說,出版設計做細節很輕鬆,只要有想法接下來都是電腦的工,但室內設計不一樣,踢腳的位置拉一條縫,墊一片金屬,可能就是三五萬的成本。但是還是要做,第一座隈研吾的住宅,背負了台灣人對他的期待,也有日本大師對台灣的想法,接待中心是一座橋樑,我們想忠實呈現他的理想。」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他自己最愛的設計是八米八的天花特別在屋外做了延展的飛簷,使面寬不算廣的基地,在視覺上有了延伸,彷彿展翅的青鳥,又像古代牌樓的標誌性的具象,呼應在場景裡時常出現的院落借景的想法。


屋外特別設計的飛簷,是宋總監最喜歡的設計之處。(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義泰吾境採全預約制,碩大的空間僅放四間包廂,每個到訪的人都能好好感受、細心品味。光線從挑高的玻璃進到室內,特別加長的咖啡吧台延伸出雜誌書籍展示區,為使視野開闊,特別將樓板降低 17 公分,基地能完整呈現之餘,亦將日式精神中設身處地的貼心發揮得淋漓盡致。不依靠浮誇的銷售手法吸引他人到來,宋總監所想要呈現的,是來到這裡,能夠想像:「未來若能在這裡生活,真好」。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編輯/張譯云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