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從不只是風城,更是一座玻璃之城。只不過,在半導體熾熱的光芒底下,傳統的玻璃工藝卻從世人眼中漸漸消失、隱沒,成為最無存在感的存在,亟需商業長才來翻轉頹勢。反觀首善之都臺北,設計圈能量蓬勃,但少了外界的產能和技術,概念也不可能開花結果。這也是為何,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簡稱文基會)今年選擇走出臺北、來到新竹,將豐富的設計資源挹注到「新竹市文化創意產業輔導計畫」裡,全心打造更宏觀、更實際的輔導機制,牽起五組在地玻璃創作者/品牌、五組顧問,攜手展開一場史無前例的「雙城共創計畫」。
 
在顧問敏銳的雙眼中,這些創作者有何過人之處?困境何在?又該如何踏出關鍵的下一步呢?MOT TIMES 將透過三篇專訪,帶你深入輔導方的觀點,一探他們如何看待產業、診斷現況、提供解方,協助業者釐清「品牌策略」和「產品定位」的兩大難題,從中找到成長的破口。現在,請你先跟著我們的腳步,聽聽經驗老道的頑石文創創辦人程湘如、桔禾創意整合創意總監張漢寧(Jimmy),怎麼幫助凡特稀霓虹工作室黃順樂、樂玻璃鄭銘梵,重新規劃出各自的產品策略吧!
下判斷、給意見之前,先照亮透明器皿背後的現實

程湘如和張漢寧(Jimmy),在文創界耕耘已久,經驗豐富。前者曾連續兩年(2006、2007)協助客家桐花祭改良品牌與產品,更輔導過新竹知名玻璃大廠,對當地玻璃產業並不陌生。而 Jimmy 近年來則率領團隊深入屏東和基隆,策劃過臺灣燈會和臺灣設計展(屏動能)、推廣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等大型活動,從單純的設計服務跨足到城市行銷。
 
即便閱歷豐富,兩位顧問仍舊做足了功課。看資料、去參訪,甚至在文基會的安排下,每週至少與受輔導者會面一次,聊他們的技術、熱情和難處。戰戰兢兢地,就為了看懂產業、了解現狀,真的幫業者殺出一條血路,而且是條為他們量身打造的路。


頑石文創創辦人程湘如。(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汪正翔)

桔禾創意整合創意總監 Jimmy。(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汪正翔)


霓虹職人、工坊接班人,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立足點

黃順樂,Jimmy 口中的黃老師,專注霓虹燈產業已四十載,作品早被洛杉磯霓虹博物館和新竹玻璃工藝館典藏,連臺三線沿途都被他絢麗的裝置,改造成一條浪漫大道。

霓虹招牌,曾是八零年代繁華夜生活的象徵,雖然較不傷眼、也更有溫度,但如今九成以上已被低廉、省電、亮度高的 LED 燈具所取代。Jimmy 說,它最大的致命傷,就是工法。製作時,需一件件地用高溫軟化玻璃管,再即時用巧手彎折、做出造型,一旦溫度、時間、手勁不對,就只能從頭來過。完成以後,裝電極、抽真空、灌氣體,就可以點燈,但玻璃管、螢光粉、氣體之間的搭配,都會對最終的燈色產生影響,若非經驗老道,便難以充分掌握。難怪他說黃老師的創作像藝術品,「有藝術的特質存在。」

技術高超、光線迷人,讓 Jimmy 一開始便屬意黃老師作為輔導對象。然而最觸動他的一點,無非是那強烈的使命感。他說,「黃老師很想把霓虹藝術轉化為生活用品,」讓霓虹有機會,重返常民的視野。


Jimmy 本次輔導對象為凡特稀霓虹工作室主理人黃順樂(圖右)。(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汪正翔) 

《極光》(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汪正翔)

《極光》(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汪正翔)
 
而程湘如,同樣對鄭銘梵抱持深切的期待。
 
「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正是創作力旺盛的時候,而他已經四十歲了,必須好好把握現在!」長期協助銘梵的她,認為現在正是他發光發熱的時候,而且「他擁有很好的條件:不但家裡做玻璃、有製作設備,而且家人很支持他改變、他又有顏值!」語畢大笑的她,繼續補充道,銘梵過去都在協助父親處理代工訂單,多半製作實心的熱塑玻璃品,但若要發展樂玻璃的品牌,最具潛力的便是甫獲韓國「釜山國際設計獎」銅獎,結合口吹玻璃和水泥的作品——《軟花瓶》。

第一眼看到作品,很難不留下深刻印象。它透明的瓶身,彷彿仍在受熱、尚未定形,正要順著底下的石質底座,緩緩流向地表。事實上,這就是它有趣的地方。結合玻璃、石材兩種異材質,一強一弱,融化而流動的錯覺,讓程湘如聯想到達利的時鐘,充滿一種「超現實」感,也非常具有市場吸引力。
 
鄭梵銘過去一直是金玻獎等獎項,以及各大玻璃藝術展的常客。但她認為,藝術品曲高和寡,終究只有少數人能夠鑑賞;玻璃禮贈品,無法滿足年輕世代;而飾品類,又難以突破臺灣人普遍對金工類飾品的偏好,也會與原住民的琉璃珠互相競爭。唯有《軟花瓶》這類的生活道具,方能實踐生活美學,更發揮療癒心靈的效果。


程湘如顧問本次輔導對象為樂玻璃主理人鄭銘梵(圖右)。(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汪正翔)

《軟花瓶》(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汪正翔)

打破創作者既有的思維,重新定義自己的產品

回到黃順樂的凡特稀霓虹工作室。Jimmy 這次著力最深之處,是產品行銷的策略。他說,以「美學」、「工學」和「商學」三大設計原則來看,黃老師缺的只有商業思維。他過去多是被動接單,並不熟悉商業操作,迫切需要產品定位、行銷策略上的協助,讓老師在對的管道被看見、用對的價格和方式來銷售。
 
Jimmy 最後提議的最大改變,在於以「B2B 服務」取代「B2C 商品」。他解釋,凡特稀目前仍為一人工作室,無法支應繁雜的 B2C 品牌業務,賣個人技術才更合理。目前的構想,是讓桌檯連接電源,當霓虹燈管般的雙層杯放在上頭時,便會進入電場中而自動發光。因此他建議,可整套展售杯具、桌子或吧台,直接推向餐館、夜店甚至室內設計公司,不必一件件地賣給消費者。十月松菸風格職人市集亮相時,Jimmy 也預計邀訪酒商,先促成與老師的聯名合作,再透過酒商的人脈,觸及餐飲和夜店的潛在客戶。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汪正翔)

《極光》(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汪正翔) 

半成品的來源,他也一併提出想法。杯具原本即屬可兼賣的消耗品,而且目前加工時,易因杯壁過薄而破裂,亟需進行改良。故為了確保品質佳、款式多、出貨穩定、也便於溝通協調,未來將上游廠從大陸拉回臺灣,或許更為妥當。
 
在另一頭,程湘如同樣面臨產品層次的問題。

為了讓樂玻璃擺脫收益不穩的寄售模式,她認為銘梵應以接單為目標,著手優化產品與包裝。一來,目前軟花瓶的口徑稍嫌厚重,仍待優化。二來,包裝種類也須縮減。過去每件成品的尺寸不一,包裝也跟著大大小小、無法限定在少數幾款,便不能滿足上游包材的最小訂購量,無形中墊高了成本。
 
為了更聚焦,程湘如建議他先鎖定在一個產品系列,做少量生產。現階段,先以石橋墩玻璃花瓶為基本款,將瓶身造型固定下來,只在石座部分做變化。為此,找上專注於再生大理石複合石材的「匠子」做雙品牌結盟,用不同花色的大理石,開發出一系列 5 款橋墩石紋色系商品,便可滿足樂玻璃現下的需求。


《軟花瓶》(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汪正翔) 

推廣上,她分為近、中、遠期給予建議。十月份的松菸風格職人市集,將是《軟花瓶》系列首度公開亮相的舞台,不但要完整地傳達品牌故事、產品概念,她還堅持銘梵「一定要親自站櫃!」因為過去他採用寄售,完全沒有機會直面消費者,導致顧客的輪廓和需求,在他眼中仍很模糊。同時,她也將大力邀請有興趣的通路商,參與市集舉辦的 VIP 之夜等相關活動,拓展商機。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汪正翔)  

不遠的未來,樂玻璃也要讓品牌和組織更加完整。程湘如提到,品牌說明卡、產品與保養維護卡、祝福分享卡,應是產品溝通上不可或缺的三張資訊卡。而此時,也應逐步建構獨立的生產團隊,改善初期需同行支援的狀況。更長遠來說,則可延伸雙品牌的機制,結合木料等複合媒材來擴增產品線。而行銷海外,也將是此階段的重點。例如重視原創性的歐洲、喜好療癒小物的日本,就很吻合樂玻璃的商品定位,可考慮作為外銷的首選目標。
 
玻璃容器用過了,可以回廠集料、揀選、熔化、再鑄,完成一次美麗的蛻變。或許,這次程湘如和 Jimmy 所扮演的角色,便如同那盞熊熊的爐火,先放膽解構、再小心捏塑,那麼黃順樂和鄭銘梵的新產品、新價值,終會在那反覆鍊造的過程中,慢慢成形。

編輯/張譯云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