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謝少年笑稱30歲後就變「歹勢中年」,但平常有在爬山的他們,其實體力還是超好,根本年輕人。(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直到解封那天,頂著盛夏溽暑的烈日,我們終於看見了一絲前行的光。老是笑說自己人近中年的拍謝少年,很青春的爬上了斜坡,奔跑在河堤旁。鏡頭下追逐理想的步伐不曾停滯,回頭的一瞬,嘴角還有藏不住的笑。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就想起了前陣子日劇《喜劇開場》裡的一段話,「能夠冒險真是太好了,雖然 makubes 號沒有發現任何寶藏,壯志未酬,就要準備沉船了。但我很高興能和你們一起冒險。」

烈日下不管來回跑了幾次,薑薑都還是能笑著回首。(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拍謝少年左起貝斯手薑薑、吉它手維尼,與鼓手宗翰。(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這是拍謝少年首次擔任專輯製作人,宗翰說不管編曲或歌詞,以前比較會從樂手的角度去思考,但製作人需要關注的層面變更多,因此他們必須去想像這首歌,被觀眾接收到的狀態是什麼樣子?薑薑則表示,寫歌上進步很多,因為對整體聲響更有概念,特別是CD跟表演不一樣,表演很大聲沒差,但CD即便播放很小聲,也必須要能聽清楚那些層次,是不一樣的邏輯。「但在創作上,我們寫歌很常是在練團室時一起Jam(即興合奏),會把大家覺得很棒的段落留下來,所以不是一開始就設定好要寫什麼方向,而是邊作邊想。」

相較上一張有完整主題架構,這次他們邊作也邊根據每首歌不同的個性,力邀多組金曲陣容幫腔力挺,包含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濁水溪公社主唱小柯、金曲獎最佳作曲得主余佩真、Tizzy Bac樂團主唱陳惠婷,還有電子樂國寶三牲獻藝也一同獻唱贊聲。同時亦增添了多元的樂器聲響讓編曲更加豐富。其中專輯裡的〈出巡〉,也再度找來上一張專輯《兄弟沒夢不應該》中,由柯智豪擔任製作人時合作的樂手許家銘,加入了小鼓、通鼓、鑼鈔、嗩吶、吊鬼仔與二胡的傳統北管樂器,並邀請三牲獻藝注入合成器與電子元素,讓歌曲表現更為全面。
其實從上一張專輯中,拍謝少年就把三個人唱歌、玩樂器這件事發揮到淋漓盡致。因此這次他們也開始嘗試合成器,維尼也為此特別買書自學,順手也敗了一台Nord Lead 4 作為學習及練習調整音色的工具。「因為相較適合現場演出的硬體合成器,軟體合成器對於需求偏向編曲的我,是更適合的選擇。它可以快速地儲存自己喜歡的音色,互相疊合,也可以加入許多plug-in(外掛程式)去做更細膩的聲音修整。因此如果腦袋裡有許多想像的聲音想嘗試,合成器會是很棒的工具或者玩具。」

拍謝少年吉它手維尼。(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一如宗翰說的,在串流或影像主導的時代,很多樂團已經不出實體專輯。「但我們是選擇出專輯的人,雖然知道串流會影響大家的聆聽習慣,多數人喜歡聽比較chill的歌,可以邊聽邊工作,不會對自己造成太大的負擔。但我們不是朝這個方向前進,而是想把自己心中要做的歌曲做出來。」
特別是一路走來,拍謝少年遇過很多人、接觸過許多有深度的生命故事,這些也逐漸成為他們寫歌、編曲、填詞時的養份。因此無論是邀請拍謝少年為「怪咖系列紀錄片」操刀主題曲〈你愛咱的無仝款〉的楊力州導演;或是上一張專輯,帶著他們在大稻埕聽一段北管樂器往事的製作人柯智豪;也像是這次為〈山盟〉掌鏡MV的導演林龍吟,都是如此。

拍謝少年鼓手宗翰。(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你愛咱的無仝款〉MV。(Video Credit:拍謝少年)
薑薑說,「像林龍吟這樣子有才華的傢伙,我們很想跟他合作。因為想找到能產生激盪的對象,就像我們在跟他玩團一樣。那比直接找一個人去執行想要的畫面來的有趣。」宗翰則盛讚,「他的作品很台灣新浪潮,不走數位時代高畫質,反而以16釐米底片拍攝,是一件很復古的事。」因為「做音樂最重要的還是人本身。不管是什麼樂器,也是要看人怎麼使用它。」
因此不管是〈山盟〉MV裡有如魔幻寓言的呈現手法,或是重新拆解、合奏後,加入編曲的北管樂器所製造出令人驚豔的火花;正因為拍謝少年沒有所謂的框架限制,才總能激盪出各種嶄新的可能。

拍謝少年貝斯手薑薑。(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山盟〉MV裡有如魔幻寓言的呈現手法。(Photo Credit:拍謝少年)
〈山盟〉MV。(Video Credit:拍謝少年)
有趣的是,專輯中有一首〈歹勢中年〉備受矚目。薑薑笑說,其實就像黑人被其它人叫Negro 會不爽,但自己講卻很好笑一樣。本來只是自嘲,想不到大家都非常關注。不過他也認為,「在創作裡誠實面對自己的生命狀態很重要。 」
畢竟從發行第二張專輯到第三張之間,拍謝少年就表演了超過百場的現場Live表演,這樣的成績,也是變老後所收獲到的超棒經驗值吧!


但為什麼要出黑膠?黑膠跟CD如同底片機跟數位相機,本質上就存在截然不同的光影表現。而錄音工程從寫歌、錄音、混音到母帶,這個階段CD跟黑膠就開始分道揚鑣。薑薑說,「現在數位錄音會將數位檔案變成黑膠盤上的刻痕,不同廠牌有不同的美學觀點,因此我們重製黑膠刻盤刻了兩次,味道完全不一樣。就像印刷品,印在不同紙張上所呈現的質感就會不同。」

值得關注的是,拍謝少年這次特別請來紐約 Stering Sound 的母帶工程師 Greg Calbi 協助處理母帶,是因為拍謝少年以前喜歡的專輯中,有七成都是Greg Calbi製作的。因此在直接email連繫後他們便開始合作,不過薑薑笑說,「畢竟美學這種事,當面講都不一定清楚,跨海工作更複雜,但因為我們聽過很多他做的專輯,所以溝通上比較會用,『給我一個 The Strokes 的小鼓』這種方式。非常有趣。」
因為不管幾歲、創作到第幾張專輯。即使無法Forever Young,但一如既往真誠地搖滾,就是我們愛的拍謝少年。

對拍謝少年來說,現在最想念的就是開車去表演,然後演出結束後一夥人聚在一起吃飯喝酒!(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拍謝少年黑膠講座簽名會》
2012年,推出第一張專輯《海口味》。專輯封面以虱目魚做為主視覺意象,虱目魚也進而演變為拍謝少年的代表物。
◼攝影師簡子鑫:
編輯/Christine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