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你會不會因為太習以為常,晃眼就行過眼前的風景?你會鑽到巷弄裡嗎?你會走進菜市場裡嗎?你曾為這些日常生活中你自以為熟悉的場景停下腳步嗎?曾經是財經記者、時尚雜誌副總編輯,後因策畫 319 在地生活專輯而一頭栽進在地小旅行的說書人洪震宇要告訴你:旅行是一種生活方式。稍稍停下腳步吧。跟著節氣生活吧。你會發現,這些所謂的「日常風景」,其實都閃耀著動人的光芒。
乍見《旅人的食材曆》與《樂活國民曆》的作者洪震宇,你可能會疑惑一個研究所唸的是社會學,原本立志要理解、批判金融體制的現況,西裝筆挺地採訪企業大老闆們的財經記者,怎麼會背起背包客般的大背包,滿口「小旅行」經,一身輕便地走上美學、在地生活的道路?

 
原來,這一切都是想讓生活更有意義。當年,洪震宇在《天下雜誌》主導企業產業調查後,想讓人生得到一些「不一樣的感動」,又因籌畫 319 鄉專輯,感覺自己欠缺視覺美學的敏感度,對時尚非常感興趣的他,當《GQ》找上門,他二話不說地讓人生轉了個大彎。洪震宇說,在不同領域間,他得到相當多的刺激與啟發,也感受到每個時尚的畫面,都是編輯精心設計後的細節,他開始想,「台灣」是不是也可以很不一樣,也能夠被精緻地呈現豐富的內涵?
 
秉持著「記者除了交作業、寫功課,應付每天、每期的要求,還可以多做些什麼?」的熱血精神,他再度跨出領域的邊界,化身為一個「說故事的人」,身體力行地貼近土地,感受四季的更迭,挖掘在地的感動。
 
因此,洪震宇現在走訪各地,都是一次田野調查,希望能透過「小旅行」,發掘更多在地的特色,改變人們感受自己所處環境的方式,同時也使地方的精神能夠深耕,並產生更廣泛的連結,「讓對的人到對的地方,找到對的感動」,洪震宇說。他就像一個設計師,縝密地規劃小旅行的每個細節,也希望能讓自身成為一個引子,使地方產業更重視自己與眾不同之處,讓「文化」先行,用「創意」為形式作美感轉換,進一步使在地重新整合,使整體環境產生轉變。

 
在全台灣最長的鄉鎮花蓮豐濱鄉,背山面海的石梯坪擁有多樣化的食材。近期,應當地的緩慢民宿 (薰衣草森林) 之邀,洪震宇為他們設計了一套「山海慢食」菜單,以當令食材,透過費時費工的田野調查,深入菜市場跟當地人搏感情,結合地理環境、文化背景,洪震宇設計出每道菜的劇本,讓每道菜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比如阿美族在冬天採收的海菜,就有一個「冬季奧運」的故事,在很冷的天,族人要用短短 20 秒的時間,浪退就集體往前跑去採摘,浪起就往後跑躲避冰冷的海水……。透過「餐桌旅行」,更能明白在地的人事物變化,與季節的遞嬗。旅行,不該只是在民宿睡一晚就走,這只是「經過」而非真正地「認識」地方,旅人如果沒有跟地方發生關係,就會錯過很多從未想像過的精彩片刻。

  
而另一個美濃小旅行,洪震宇將它定位為「母親之河」,他找了當地的兩個媽媽準備午餐與晚餐,其中一位就是客家文學大老鍾鐵民 (鍾理和之子) 的太太,旅人們到文學家的家裡,吃文學家吃的醃鳳梨醬拌地瓜葉、豬油渣……,這些日常餐桌上的菜餚都成為旅行的一環,洪震宇拒絕複製「十大觀光景點」模式,而是讓旅人進入當地的生活,讓旅人們不只是吃,也要傾聽在地的故事,並產生改變。洪震宇說:「旅行,其實也是一種生活。」
 
回應「如何保持熱血」的問題,洪震宇說當你把自己的專業做好,你就會找到你喜歡做的事情,到那時,你就不會再去想什麼是「熱血」或「真正的生活」,洪震宇說:「志業與專業結合,就是最好的職業。」他同時也期許年輕人要「相信自己的選擇」,當你經過很多的努力後,別人會知道你相信你所相信的事物,他們就會信任你、支持你,和你一起完成很多事情。

 
而「立夏」標誌著由春到夏的轉變,MOT/TIMES 站在這個節氣點,想做一個不只是「衣櫃換季」的專題。回顧洪震宇的兩本著作,「節氣」與「飲食」是他在地旅遊非常關注的部分,《旅人的食材曆》透過旅行,結合了美食與文學,引人入勝;而《樂活國民曆》與彭啟明、李咸陽合作,提供給現代人一種面對生活不一樣的視角。因此 MOT/TIMES 特別由美食、文學切入生活,邀請「小旅行」達人洪震宇來跟我們談談節氣好生活。
 
Q:您認為最美味的食物像哪種文學?
 
A:食物是一種文化的介面,你可以透過吃,明白一個地區的文化內涵與風格,但不是要你去吃多麼豪華或精緻的料理,而是讓「吃」回到日常生活,你可以從中看見許多歷史與文化,當你去描述你對食物的感受,也就像一首詩了。而我認為,每個人都能夠擁有詩的感動。
 
Q:那麼,最動人的文學像哪種食材?
 
A:像地瓜。鍾鐵民〈大番薯〉中有個寓意,地瓜從貧窮到富裕,依然伴隨我們。地瓜營養價值高,又便宜,能夠有多樣化展現 (比如地瓜濃湯、蜜地瓜、地瓜酥、烤地瓜……),就看料理人如何使用它。當你吃慣大魚大肉,再吃到這種簡單的味道,會很難忘。
 
(小編按:這季節正是台農 57 號地瓜盛產期,洪震宇說可以烤出像焦糖蜜蛋糕的絕妙好滋味!)

 
Q:為何選擇以「氣候」、「食材」、「運勢」作為《樂活國民曆》的重點?請談談從傳統農民曆到國民曆的創作發想?
 
A:我跟彭啟明都會去找李咸陽卜卦 (笑),彼此都是很聊得來的朋友。有一次,我們聊天,彭啟明說想為台灣各鄉鎮的作農民曆,當時我打他槍,說:「農民曆這麼醜,誰要看!」他說:「對,而且因為氣候、緯度跟中國不一樣,所以不準!」後來又發現,台灣的農友們多半已自食其力整理出自己的農民曆,我就想,我們應該要做「國民曆」,挑戰傳統的農民曆,讓它現代化,也讓更多人回歸生活,這樣更過癮也有意義!
 
而且,二十四節氣就像是中國最早的文創,把氣候變化、農事體驗作成這麼美又簡潔的名字,是有它值得保存的價值。
 
那麼,國民要什麼呢?無非就是吃喝玩樂囉!(笑) 《樂活國民曆》就像是百科全書,書中告訴你,在現代社會,如何瞭解氣候變化,隨著氣象注意身體保養,並能配合飲食,符合現代人重視在地食材的需求;也談論「開運養生」,像是「天地人」的生活之書:「天」,是在氣候變遷的趨勢下;「地」,是指從台灣地域特色出發﹔「人」,則以一般國民的實用角度,探討如何飲食、旅行與開運養生,跟著節氣過生活。
 
Q:現代人還可以如何感受時序的變化?並推薦一種最適合「立夏」的生活方式?
 
A:節氣是兩週一個循環,你可以翻翻書,知道在這個時節,可以做些什麼。台灣本就是個「節氣島」,北中南東有不同的氣候,比如透過吃,走一趟菜市場,你就可以明顯地感受自然的轉變,你會對環境更有感覺。這季節你走進傳統市場,你會看見柳丁、橘子都消失了,瓜類慢慢出現;魚類變少了,但鬼頭刀、小捲就來了。
 
比起西方四季的概念,節氣就更敏感、細膩了,比如「立夏」就是在夏季來之前的一個「提醒」。告訴你,應該要準備好迎接下一個季節了。所以傳統立夏要「補老父」,出嫁的女兒在農事開忙前的立夏要準備匏瓜炒麵,清爽又開胃,帶回娘家為父親進補,所以立夏也可說是台灣的父親節。

 
Q:法國詩人韓波曾說:「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圍的生活是多麼的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請問走訪台灣這麼多的鄉野小鎮後,您認為什麼是「真正的生活」?
 
A:我們到國外,會受到很多刺激,覺得很多事情都很新鮮。但「他方」是個想像,踏出你家之外,都是他方,但你必須要去感受,缺少感受,無論走到哪裡,永遠都會是一成不變的樣貌。我常常覺得自己像是「小三」。這有兩個意涵,一是「魅力」,二是「第三者」。當你用第三者的角度,你才會知道一些別人習以為常、忽略的事物,其實有許多可貴、吸引人之處。
 
當你重視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你愛你的生活、你的家庭,你誠懇地去過每一天,你會發現更多美好的東西。最近我常常去演講,看見很多上班族,他們眼中都有對改變的渴望,我想,透過飲食、旅行、想像,可以創造出很多東西。你無法走遍大江大海也沒關係,因為,旅行,終究必須要回到生活。

採訪整理/張慧慧

▌洪震宇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天下雜誌》創意總監、副總編輯,策劃三一九鄉專輯;《GQ》國際中文版副總編輯、康健雜誌副主編、財訊月刊記者,是台灣少數跨財經、時尚與在地生活的創作者。現為自由寫作者、故事人與創意人,在城鄉各地擔任媒體、飲食與品牌行銷的跨領域顧問,以說故事方式推動台灣深度之美,並持續進行節氣與飲食的田野調查與寫作。著有《旅人的食材曆》、《樂活國民曆》等。
- 個人部落格:虛構的抒情筆記
- Facebook 粉絲團:洪震宇
 
▌「立夏專題」延伸閱讀:
- 小慢,遇見爆走城市裡的淡定生活。
- 怨顧天氣熱,不如用點心設計立夏的生活藝術
- 立夏!?跟著節氣來生活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