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幕當晚的頒獎典禮,參與人數相當踴躍,彼此分享著對於亞洲設計市場的看法;而右圖則是來自上海的 Neri&Hu ,獲頒「亞洲年度設計師」。(Photo credits:M&O Asia)
上海設計團隊 Neri & Hu,榮獲 2015 年 M&O Asia 亞洲年度設計師
2015 年的亞洲年度設計師不負眾望地由 Neri & Hu 一舉拿下,「雖然我們選擇立足於亞洲,也參與、討論了許多關於亞洲的設計,但我們深信著,透過設計、建築,我們能夠為這個世界、為下一代帶來影響,而在場的每一個人,無論你是建築師、產品設計師,皆應該跳脫區域的限制,擴大地思考著 what can we do。」Neri & Hu 創辦人之一郭錫恩(Lyndon Neri)在頒獎典禮上,如此激勵著現場的每一位設計師。
創建於上海的 Neri & Hu,其傑出的設計創作與能量,早已獲得國際間許多知名獎項的肯定,像是去年兩人被英國設計雜誌《Wallpaper*》所舉辦的設計大賞(Design Awards 2014)選為年度設計師,而其代表作水舍酒店不僅是各大媒體報導的焦點,也獲得 2011 年 Inside Awards 大獎,除此之外,郭錫恩更曾被美國雜誌《I.D.》評選為全球最值得關注的 40 位設計師之一。



在 Neri&Hu 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許多東方元素,而這件《Wild Feast》則是結合東方送餐盒與西方野餐概念,在 2013 年曾參與「Wallpaper* Handmade 」展覽。(Photo credits:Neri&Hu)
Neri & Hu 曾說,他們的目標是把「The Best of the World 帶到中國,The Best of China 告訴世界」,相信這次獲選為 M&O Asia 亞洲年度設計師,正是 Neri & Hu 邁向目標的重要里程碑。


位於上海的水舍酒店,是 Neri&Hu 最為人所知的代表作。(Photo credits:Neri&Hu)

Neri&Hu 今年的新作,是與 Stellar Works 合作的《Ming Chair》。(Photo credit:Stellar Works)
Rising Asian Talents,亞洲新銳設計實力不容小覷
還記得去年產品設計師駱毓芬在 M&O Asia 大放異彩,展現著台灣設計力嗎?而今年,這道光芒則是傳遞到曾熙凱與陳函谿身上,獲選為 M&O Asia 亞洲新銳設計師大獎。
M&O 行政總裁 Philippe Brocart 曾說,M&O Asia 新銳設計師的審核標準相當全面,入選的設計師絕不能只會紙上談兵,因此今年獲選的 6 組亞洲設計團隊,皆有著與品牌的合作經驗,在國際上也都小有知名度。

在頒獎典禮上,M&O 的行政總裁 Philippe Brocart 大力地表揚了來自台灣的曾熙凱與陳函谿,他們倆除了是設計師,也有著品牌經營的能力,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越來越高。

由曾熙凱與陳函谿創立的品牌「Poetic Lab」,也在 M&O Asia 上展示了今年的新品,是與 Beyond Object 合作的金屬材質文具組,首度在亞洲曝光,細膩的細節在展場上成為注目焦點。(Photo credit:Poetic Lab)
所以,我們可不能太偏心台灣設計,除了 Poetic Lab 外,另外 5 組亞洲新銳設計的表現也不容小覷,像是來自中國的張周捷(下左圖),致力於數位科技的探討,並將之轉化成產品創作,其作品多被藏家與設計藝廊收藏;而韓國設計師 Wonmin Park(下右圖)畢業於恩荷芬設計學院,這次帶來的作品《Bloom Chair》也曾獲得《Wallpaper*》2014 年設計大賞。


張周捷(左圖)認為設計是一個從 0 到 1 的過程,必須具有開創性,也因此,我們才能夠說設計能夠改變世界,但可惜的是,他認為現在的設計多只是從 1 到 N,也就是說,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椅子,這麼多相似的產品嗎?(Photo credits:M&O Asia)
而新加坡當地的設計團隊 Outofstock,其成員相當國際化,由來自新加坡、阿根廷與西班牙的設計師組成,其創作領域多元,有家具、燈飾等各類作品,不過這次他們帶到 M&O Asia 的作品《Animo》(下圖)很有趣,是一組兒童玩沙用具,創作靈感來自於海上生物,仔細看那玩沙的勺子,是否就像是一隻在沙灘上游泳的鯨魚呢?

擴展版圖來到新加坡的 M&O Asia,初邁入第二屆,其發展如何現在下定論顯然還言之過早,也因此設計師與買家們都還保持著觀望的態度;不過,從其評選出的亞洲年度設計師與亞洲新銳設計師,可以看出 M&O Asia 挖掘亞洲設計的用心,也期待 M&O Asia 明年能帶來更多精彩作品,持續驚豔著設計愛好者們。
編輯/劉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