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Magis 特別以大階梯式的博物館風格展示家具作品,並強調「多元材質」與「技術運用」的品牌概念,呈現 Magis 創立 40 年來求新求變的設計精神。而廣闊的展場空間,也讓參訪者自在舒適地近距離觀賞每一件家具作品。不過最令 Alberto 擔心的是就是參觀者的看展經驗了,究竟 Magis 在今年米蘭家具展的表現如何?且聽 Alberto 娓娓道來策展的甘苦談吧!



今年米蘭會內展的 Magis 展區,有著一字排開的經典家具作品,以及 40 週年的標示。有趣的是,不僅設計王者 Ron Arad 都到場共襄盛舉,連 Bouroullec 設計兄弟檔的《Officina》燭台座,也在展場中央應景扮演著生日蠟燭的角色,慶祝 Magis 40 歲生日快樂!(Photo credit:Magis)
Q:今年是 Magis 40週年紀念,您與 Magis 團隊在多久前開始準備米蘭展?
A:我們從三個月前就開始籌備這次的展覽,且因應今年 40 週年紀念,因此這次的概念重點在於「博物館式」的策展模式。
Magis 過去在米蘭展多半以設計師的家具新品為主,但今年我們則著重在「品牌」本身。因此我們捨棄常見的商展展示方式,在展場正中間保留寬闊空白的大階梯展示空間,展品之間不過度擁擠,並以新品搭配經典設計品的方式,如博物館般簡潔又重點式的傳達 Magis 的品牌歷史與設計風格。

(Photo credit:Magis)
Q:既然是採取博物館式的策展模式,那麼您是怎麼挑選展示的家具系列呢?
A:真的很難選,尤其我們這次有許多優秀的新品,像是 Konstantin Grcic 的《Brut》系列,包括以鑄鐵作底架、玻璃桌面的設計;Jerszy Seymour 的鋁系列輕型高腳凳和桌子;Bouroullec 兄弟的《Officina》系列,同樣以鑄鐵為材質延伸出樹枝狀蠟燭架、鏡子等;還有 Marcel Wanders 的《Cyborg》系列椅,結合鋁製椅背和聚碳酸酯椅腳等。另外經典展品則有 Philippe Starck、深澤直人和 Eero Aarnio 的設計椅。
誠如剛才所說,我們不想讓展場太擁擠,所以展品選擇著重在「多元材質」與「技術運用」的作品,以此告訴大家 Magis 不僅重視設計,更強調豐富的技術與多元發展面向,並能在一個輕鬆且自在的展覽空間中認識並記住我們。
Q:這些展出作品在今年的市場反應如何?
A:非常好!這次我們投入很多時間跟心力在發展新的產品,而米蘭家具展就是檢驗市場反應的最佳戰場;整體來說這次市場反應很樂觀,例如《Brut》與《Officina》等新產品也獲得不少客戶正面回應,這讓我們對下半年的發展充滿信心。



德國設計師 Konstantin Grcic 的《Brut》家具系列包括圓桌、玻璃方桌、以及長凳,其強健的鑄鐵桌腳及椅腳,則展現塑料王國 Magis 對於金屬材質的製造實力。(Photo credit:Magis、Designboom)

不同於 Konstantin Grcic 家具新品的沉穩底座,擅長異材質結合的 Bouroullec 兄弟檔,其《Officina》家具系列則展現出傳統鍛鐵工藝的細膩質感。(Photo credit:Magis)

Magis 展覽現場中,只見 Bouroullec 兄弟檔的弟弟 Erwan 坐在《Officina》家具椅上,看起來似乎很無聊(?)(Photo credit:Magis)
Q:除了《Brut》及《Officina》表現不錯之外,Jerszy Seymour 的鋁製家具也相當吸睛,可以請你深入介紹嗎?
A:Jerszy Seymour 是位非常年輕、有天份、且充滿活力的設計師,其設計不但兼具現代感與生活感,對環境與社會議題也都有鼓勵的作用,是 Magis 一直以來非常強調的特性。這次的輕型高腳凳和桌椅系列,是用可回收的焊接鋁製造,表面的白漆塗裝宛如石材紋理,而且桌椅間彼此可以疊合收納,重點是非常輕!
Q:今年 Magis 展場也展出 Konstantin Grcic 設計的騾子門檔,這是 Magis 的「吉祥物」嗎?
A:幾年前我們就在討論,要用什麼來代表 Magis,如果是動物應該會很不錯。後來我們就想到了騾子,它象徵著強壯、穩重,勤勉又擇善固執,而且非常聰明,種種特性都很符合 Magis 的品牌個性。也因應 40 週年紀念,我們就將這個象徵物置入到各種文宣展場設計物中,Konstantin Grcic 也特別設計了一款我很喜歡的騾子門檔,讓我們的品牌充滿活力。

德國設計師 Konstantin Grcic 特別設計一款名為「ettore」的鑄鐵騾子門檔,慶祝 Magis 40 週年紀念。(Photo credit:Magis)


德國設計師 Jerszy Seymour 的鋁製家具系列,以可回收的鋁材質及手工焊接製成,其家具表面既像是石材紋理,又像是浩瀚宇宙的星塵設計,讓現場民眾再三駐足好奇。(Photo credit:Magis)
Q:展覽籌備期間,有發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可以和我們分享?
A:一開始,我們的團隊設計好各式的展示層版,計畫看似非常完美,但到了佈展現場,怎麼看就是不對勁,掙扎了兩天後我還是決定重做。這故事也告訴我們,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無論事前計畫多完美,還是要到當場才知道哪裡會有問題,也幸好我有個優秀的團隊,儘管有時間的壓迫,還是能一起坐下來討論與調整,最終才能讓展場呈現我們都喜歡的完美樣貌。
Q. 真是太刺激了,現在展覽結束應該徹底放鬆了吧?
A:展覽結束的確鬆了口氣,但也立刻馬不停蹄地進入緊湊的製作期,忙著將新產品商品化,以趕上夏季的販售。

Magis 40 週年展覽上,除了有 Konstantin Grcic 送上的鑄鐵騾子,Magis 兒童家具中的《Puppy》及《Happy Bird》動物們也熱鬧共襄盛舉。(Photo credit:Magis)
Q:最後可以請您為設計愛好者推薦幾個米蘭口袋景點嗎?
A:4 月的米蘭非常忙碌,但也因為家具展的關係,可以遇到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雖然我大多時間都在展場,不過有空的時候,像是早晨,我都會到處走走看看,所以推薦以下幾個地方:
1. 米蘭三年展中心(Triennale di Milano)
這裡非常適合設計人和設計愛好者去拜訪,他們一向大方出借場地給各式設計發表活動,也因此提點不少年輕設計師的初始之路,是所有設計師的好朋友,喜歡設計的人一定要去!



今年米蘭家具展期間,「米蘭三年展中心」特別策劃「Rooms. Novel Living Concepts」展覽,並邀請 11 位知名的室內建築師打造一系列的房間,探討室內建築的演變。(Photo credit:Gucki、Michele Versaci)
2. Rotonda della Basena 修道院
這座百年修道院本身很值得一看,也是很棒的展覽場地,像今年 Tom Dixon 與 Caesarstone 在這裡舉辦的「The RESTAURANT」展覽就很有趣,不管什麼時候來都有機會看到很棒的展覽。


英國設計鬼才 Tom Dixon 與大理石品牌 Caesarstone,今年聯手在米蘭 Rotonda della Basena 修道院打造以空氣、水、火、土為靈感的「The RESTAURANT」,呈現一場結合設計與美食的多重感官體驗。(Photo credit:Caesarstone)
3. 米蘭家具展衛星沙龍展(Salone Satellite)
同樣在米蘭家具展中,「衛星沙龍展」可以說是匯聚所有年輕設計師的地方,我們也曾在這發掘不少新秀,所有設計人來到米蘭家具展都該去衛星沙龍展看看。


(Photo credit:Salone del Mobile)
除此之外,我也很推薦大家在米蘭四處走走,放慢腳步,喜歡就停下來看看,今年的天氣還算不錯,可以趁著家具展期間,體驗並享受米蘭這座城市獨特的設計氣氛。
編輯/張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