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除非空間中有自然光,否則不能稱之為建築空間,人工光無法照亮它,因為建築空間必須讓人感受到每年、每季、每日時光的不同。」建築大師路易斯.康曾如此說道。

而在嘉義市立美術館,掌舵設計規劃的建築師黃明威與王銘顯選擇將閉鎖多年,擁有近40年歷史的菸酒成品倉庫打開,讓光與自然走入空間。MOT TIMES此次特別專訪建築師黃明威,邀請你我一同走入這座非典型、小而美的嘉義市立美術館,一座屬於嘉義、向台灣及國際發聲「畫都嘉義」歷史的美術館!
從車水馬龍的中山路,轉進僻靜的廣寧街,眼前,一棵鳳凰老樹,正滿滿綻放著豔紅花朵,如火焰般燃燒著整個樹冠。
 
隱身於鳳凰木後的,是由日本建築師梅澤捨次郎於1936年所設計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台灣日治時代的多座經典建築如台南林百貨、新竹專賣局,皆出自梅澤之手。如今,這座市定古蹟將與一旁建於1978年的菸酒成品倉庫、1954年完工的酒類倉庫,變身為「嘉義市立美術館」。未來的嘉美館將扮演什麼角色?跨越三個不同世代的建築體,又該如何在保留歷史元素與注入當代設計語彙中、細緻融合不同的美學風格呢?


嘉義市立美術館由三棟不同時代的建築體所構成,此為由日本建築師梅澤捨次郎於1936年所設計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為市定古蹟。(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我希望嘉義市立美術館,是能讓人很自然地接近藝術的「非典型美術館」

「我希望嘉義市立美術館能扮演『非典型美術館』的角色。我很喜歡在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的氛圍,將人、環境、藝術融合得很好,拉近了大眾對藝術的距離感。希望嘉美館也能提供這樣的體驗,不再去界定何謂藝術、什麼才是有價值的,而是讓人很自然的接近藝術。」黃明威笑著說。

 
負責嘉義市立美術館建築設計規劃的建築師黃明威。(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他借用「非典型美術館」之名,藉此與較為封閉性的傳統博物館區別。觀察美術館發展史,如今的美術館已從典藏珍貴文物的高廟,逐漸轉變為走入生活的城市客廳。許多博物館開始將空間打開,納入教育、咖啡館等不同機能,成為人們交流的中心。嘉義市立美術館正希望能扮演「生活化的博物館」的角色,並呈現「畫都嘉義」的在地脈絡。

打開菸酒成品倉庫封閉近40年的高牆,讓街道、讓人走進來
 
該如何打開空間,讓人們走進來,是黃明威的設計關懷!建築團隊採取了三個重要的設計策略,分別是打開菸酒成品倉庫變身美術館主入口、運用「穿透性」打造「開放性」、新增入口動線。
 
過往曾設計東海大學人文大樓、彰化縣立美術館的黃明威,多次處理在歷史紋理環境中融入新建築的設計議題。在他眼中,位於基地上這三個不同世代的建築體,因著不同風格,而有不同定位。


建築師黃明威在古蹟棟建築接受MOT TIMES專訪。(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梅澤捨次郎所設計的市定古蹟菸酒公賣局(後簡稱古蹟棟)很明顯就是主角,酒類倉庫(後簡稱本館側棟)則是樸素的配角。而菸酒成品倉庫(後簡稱美術館本館)因為是封閉性較強的高層量體,在三棟建築中,是較為突兀的。」


左圖:古蹟棟建築的迴梯呈現著優美曲線。右圖:從古蹟棟圓窗向外望,即可看見被建築團隊打開的美術館本館。(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美術館側棟前的穿廊。(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古蹟棟折衷主義式樣的建築風格既古典又現代,如強調水平線條的平屋頂、各樓層間的飾帶、古典的開窗韻律及如貓抓紋質感的磚牆,讓人印象深刻。而在一樓大尺度懸挑的無柱雨庇,僅單純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支撐,呈現極有力量的現代主義元素。相較於古蹟棟疊加不同風格元素,卻又和諧融合。本館前身因是高層牆體與小開窗的倉庫,封閉型強,兩棟建築形成明顯對比。


一樓懸挑的無柱雨庇,僅單純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支撐,是極具力量的現代主義元素。(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古蹟棟折衷主義式樣的建築風格既古典又現代,例如強調水平線條的平屋頂、各樓層間的飾帶;古典的開窗韻律及如貓抓紋般的磚牆。(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於是我們決定打開這座菸酒成品倉庫,將鋼筋混凝土牆面拆除。除了因外觀無特色外,也希望能幫建築體減重,因為牆體佔了很大重量。」建築團隊保留原樑柱結構。打開本館封閉牆面,改以大片玻璃帷幕疊加CLT結構(Cross-Laminated-Timber,直交式集成板材)構成的雙層板牆,回應著古蹟棟設計語彙疊加的風格。

CLT結構與工法是當代高層木構造的重要突破,藉由交錯疊合的木料集成板加強承重力,因而可以製作成承重牆,取代過往混凝土在結構中的承重角色。
 
但黃明威特別說明,嘉美館運用的工法,與當代的CLT工法仍有所區別。美術館本館仍以舊有建築的鋼筋混凝土樑柱負責承重,CLT結構並未運用在承重牆。在此,CLT結構較偏向裝飾性應用,藉此創造多層次的空間質感,同時也回應著嘉義木都的歷史。


建築團隊選擇拆除原菸酒成品倉庫封閉的鋼筋混凝土牆面,改建為美術館本館。並採CLT結構為建築減重,僅佔原結構重量的1/6。且隔熱效果更佳,因為RC會吸熱,但木構造吸散熱效果皆佳。為了讓美術館本館牆面擁有更多設計層次並提升防水效果,設計團隊選擇在木結構外,再加上玻璃帷幕牆面。(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空間中的魚腹樑結構,主要是想要表達木頭與鋼的絞合點,表達受力的狀況及鋼的厲害,把力學本身反應在裝飾上。(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新增三角公共空間,期待各種有趣的事件在此發生!

為了創造親民的藝術空間,建築團隊也重新設計美術館本館的量體外型。「其實原來的菸酒成品倉庫是一座接近L型的空間,後來我們把L型短邊的量體切掉,補成三角形。」究竟是否要新增空間,團隊也經過多次討論,但因希望能設計一片適合木構造表現的開放感空間、並保持精練設計,於是,這片挑高三樓,光影疊疊的三角場域,從懸浮的言語化為落地的真實。

「未來,我們希望這裡可以是發展各種事件的空間!原菸酒成品倉庫後方的空間則作為白盒子展場使用。」在黃明威想像中,未來這裡可以舉辦各種各式講座與活動;歡迎每一位觀者靜靜穿梭於其中,以不同的高低視角感受廣寧街上的巷弄風景,以及由景觀設計師吳書原設計的戶外廣場中的自然變遷、四季遞嬗。透過玻璃帷幕營造的穿透性,打開空間內外的對話。


位於美術館本館新增的三角形空間,是黃明威心中期待能發生各種有趣事件的公共空間。(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在開開關關的空間體驗中,與藝術和自然相遇

空間的動線規劃影響著每一位旅人進入空間的感受,它就像是一首歌,有著前奏、主歌、副歌、間奏,在漫步於空間時,創造一波又一波的不同體驗。
 
建築團隊打開空間的另一嘗試,就是在原來面對中山路的入口外,將大門改置於基地後側的廣寧街。
 
「我希望能創造『連續性的空間體驗』!」黃明威邀請你我從安靜巷弄中,放鬆舒緩地走入種植著多種原生植物的廣場中,並將視覺焦點引向美術館本館的主要入口,讓現代建築與歷史建築共同吟唱嘉美館的未來之歌。


經過重新設計規劃後,原來的菸酒成品倉庫成為美術館本館的大門入口;透過疊加玻璃與CLT結構的雙層版牆立面,與一旁折衷主義的古蹟棟相互呼應。(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步入園區,相較於街面鋪面,廣場採用透水混凝土鋪面,不刻意分界,自然融入周圍街景的介面。走入天花較低的本館建築,有種隱身進入展間探索的感覺;但到了二樓,明亮挑高空間開展,一切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轉進三樓,又再度進入密閉展間;最後爬升到4樓,又再度打開,邀請你我走出屋外露台,俯瞰嘉義市景。如此開關開關的體驗,是黃明威希望能譜出的空間韻律。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玻璃帷幕與CLT結構的全新實驗介面

整個案子,從2014年至今,長達六年。主要有兩個挑戰,首先是需決定是該由何種承包商主導透空雙層牆的結構?因為此立面牽涉了玻璃帷幕承包商與CLT承包商。對兩個廠商而言,該如何將玻璃帷幕與CLT的兩種不同結構接合,皆是過往未曾嘗試的全新實驗性介面,後來決定由帷幕廠商負責。
 
另一個挑戰則是,該運用何種方式連結玻璃帷幕與CLT兩結構?最初也曾想過運用鋼板等不同方式。但因為古蹟棟、美術館本館兩棟的立面序列層次已經很豐富,再加上雙層牆已有兩種不同質感,必須減少外露構件,避免風格混雜,進而呈現簡潔明快又帶有結構力道的立面。於是選以簡單的金屬桿連結玻璃帷幕與CLT結構,再以CLT專用的螺栓固定。


直交式集成板材(CLT)工法與玻璃帷幕之建築立面。(Photo Credit: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穿透性的確是打開這個空間很重要的元素!」黃明威笑著說。藉由本館的透空雙層牆,不僅整合了現代與歷史的立面序列,更讓視線可以從外而內、從內而外的雙向交流,雙層牆面更映照著周圍街景。打開了封閉的倉庫,變身為開放性的美術館空間。

未來的嘉義市立美術館,不僅是完整呈現畫都嘉義精神的美術館,更是打破藝術高牆、走入人們生活的非典型美術館。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總編輯/彭永翔 joshpeng@motstyle.com.tw

【黃明威】
擊壤設計、黃明威建築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東海建築系兼任副教授、哈佛大學建築碩士。曾榮獲第15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作品「東海大學人文大樓」獲台灣建築獎佳作與遠東建築獎校園建築特別獎佳作、法鼓山寶雲寺榮獲2015年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公共空間類TID獎。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