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以一種更清晰的視野探索台北,即將在10月2日晚上六點正式上線的「2021白晝之夜」(nuitblanchetaipei.info),亮點企劃主題之一「藝術百草圖」,將號召60組包含表演藝術、服裝及舞台設計、光電裝置、攝影錄像、繪畫雕塑等跨界創作者,深入臺北市12個行政區大街小巷汲取靈感,把對臺北的想像化為一紙草圖或一段影音,並透過線上形式,讓大眾發現熟悉街區裡另一種不曾領略的美。
 
想知道藝術家將如何描繪城市?MOT TIMES 搶先爆雷,邀請五位參與「藝術百草圖」的藝術家羅智信、謝杰樺、王煜松、陳武康與徐瑞謙暢談創作概念,讓大家先睹為快。
01 藝術家羅智信\北投公園—留下時間存在過城市的痕跡
 
居住在北投,近期在北美館推出個展《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的藝術家羅智信,在創作上一向關注傳統和非典型材料實驗,這次他選擇以常去的北投公園做為草圖構思場域,並以手繪方式勾勒出一座雕塑草圖。
 
羅智信說:「家住在北投的人都知道,空氣中的硫磺讓住宅中的電器較易損壞,金屬製品、銅製物氧化生鏽。」因此他以銅為材,汲取紐約藝術家George Segal 作品〈同志自由〉的概念,並將雕塑定錨在日治時期便存在的北投公園鴨子噴水池,並取名為 〈lovers  愛人〉。

在草圖中,這是一對以真人尺寸所製成的男同志情侶雕塑,造型以其中一位將頭倚靠在另一位的膝蓋上(自己想像),形構出一種相愛的形狀。雖然兩者皆為銅製, 但成份不同、抗氧化程度也大相徑庭,因此時間越久,兩者顏色差異就會越來越大。
 
這件作品,不只突顯羅智信對 LGBTQ 族群的關注、銅材料的實驗,也包含他對時間的探索;因為在北投連一塊錢放一陣子都會變黑,如此無可避免的物理性影響,也是這座城市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樣子。
 

閉上眼睛想想,在這噴水池上,一對同志愛侶相依偎的銅製雕塑,將隨著時間,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氧化程度,是不是也很像生活裡,曾經一起併肩同行的人,最終也不經意走散的狀態呢?(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鄭弘敬)

在北投公園裡有一種迷失感,會忽然有種明明這裡也是台北,怎麼感覺如此陌生。(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鄭弘敬)
藝術家羅智信。(Photo Credit:羅智信)
 
02 編舞家謝杰樺\北投市場—令人著迷的日常混雜感
 
做為安娜琪舞蹈劇場藝術總監,編舞家謝杰樺在創作上經常以數位對生活的影響,去展現不同的表演樣貌。因研究所時期就讀台北藝術大學,謝杰樺自此與北投結下不解之緣,即便後來離開學校後他依然眷戀此區。

因為「北投是台北的臨界邊緣,有老舊如圓環的交通配置,行走山路也充滿各種轉彎,讓我始終有種著迷感。特別是,我們的生活一半現實,一半是數位,而這種混雜感其實很像北投市場裡攤販的混雜感,也很像我們在處理數位線上、線下的狀態,既隨性又都市。」
 
為此謝杰樺用手機的環景效果進行拍攝,一面是相對自然質樸的北投山景,另一面則是由四、五條路交叉匯聚、人潮混融的北投舊市場,透過疊合兩張360度環景照片,他讓觀者自己選擇觀看的方向,並在日常維度下從中感受北投那股熟悉又令人著迷的混雜感。
 

謝杰樺著迷於北投市場的日常維度下的混雜感。(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鄭弘敬)

北投市場裡的日常感對照著後方的老舊建築,渾然天成體現了北投的日常。(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鄭弘敬)
編舞家謝杰樺。(Photo Credit:Kris Kang)
 
03 藝術家王煜松\北投大磺嘴—想像前人的足跡以空氣寫生

曾以作品《花蓮白燈塔》獲選為「2017臺北美術獎」首獎得主的王煜松,對北投最初的印象是國中課本上清代郁永河從福建到臺灣開採硫磺時所描繪的場景。然而,當他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經常造訪北投後,因時空背景的變遷,北投早已不是書上描繪的樣子。
 
但北投做為火山地形,因地殼劇烈變動造就溫泉、地熱的地理因素,始終處於一個不斷在變動的狀態;人會流動,空氣跟時間也都處於不穩定的狀態。為此,一向擅以複合媒材進行創作的王煜松,在這次的草圖創作便選擇透過寫生的方式,去描繪北投大磺嘴濃烈硫磺味下流動且抽象的空氣。
 
王煜松表示:「我想在大磺嘴的地熱之上,架設一面看似飄在半空中的透明編織網,並藉由相對輕盈的材質,比如會隨氣溫變色的溫度試片,再利用空氣產生對流,製造紙張在空中飄的樣態,體現隱形空氣的流動感。」一如冷氣下方紙片的巨大化,我們開始感受一種迷人卻不存在的律動。

王煜松以北投大磺嘴做為草圖創作的發想地點。(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鄭弘敬)

大磺嘴獨特的地形、地熱,還有滿滿的硫磺味藏都藏不住。(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鄭弘敬)

藝術家王煜松。(Photo Credit:王煜松)
 
04 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條通商圈—在現實與想像間的虛幻拼貼
 
做為舞者,創作草圖可沒辦法跳舞,但陳武康有自己的玩法。

陳武康說:「長大之後才知道條通商圈很好玩, 裡面充滿不同的階級層次,豐富且澎派。」因此在這次白晝之夜的草圖創作,他便選擇了中山區的條通商圈做為靈感發想來源。

他認為,此地氣味混雜、風格獨特,並存著多元、豐富的樣貌,再加上城市不斷翻新、人口持續流動,進進出出的人逐漸改變了社區城市的樣貌,因此陳武康透過自己的觀察以及數個關鍵字,比如「沖刷、流動、腐敗、新鮮、希望、煙味、酒味、粉味.....」去對應他的草圖創作。

特別是長期跳舞的他,認為只要是跳舞以外的事都極具新鮮感,因此為了想更了解條通商圈的變化,他先筆記了一些字詞和圖案,再從網路上尋找一些素材,並找來五歲的女兒與姪女,以 iPad 手繪畫出飯店、酒瓶等各種與條通有關的元素後,陳武康再透過這些圖層去翻玩、疊合,並製造出一種虛幻的城市拼貼感。

條通巷弄裡的招牌林立,兀自形構出自成一格的樣子。(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鄭弘敬)

條通有自己的樣子,有粉味、酒氣,也散發著一種社會感,越深入瞭解越能體會隱藏其中的美感。(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鄭弘敬)

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Photo Credit:陳武康
 
05 藝術家徐瑞謙\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 —繁華都會形象的反面

曾拿下2019年台南新藝獎,擅以線條與塊面的接合創作出獨到雕塑的徐瑞謙,認為日常的信義區給人一種繁華且快速的感覺,但同樣座落信義區的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卻存在極致的反差。

在這次的白晝之夜草圖創作中,徐瑞謙以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裡的生態池塘做為發想,藉此突顯他平日對信義區的觀察,並企圖以一塊不繡綱、一個皮層的建築體鋼構,結合尚未碰觸到水面的不鏽綱球,刻意的呈現出一種安靜的飄浮感。

為此他創作了四張草圖,每張皆以兩張描圖紙進行手繪,再以紙膠帶貼成色塊,透過兩張疊在一起的描圖紙去體現線條、塊面的色階落差。因為他希望作品能變成某種介面,去挑起或揭露平常大眾相對比較沒有注意到的環境一隅。更重要的是,他不只提出一處讓大眾重新去思考的台北場域,透過他的草圖,我們也能瞭解到他一貫的創作思考邏輯。
 

他的草圖不只是空想,而與他平常的創作是一體的。(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鄭弘敬)

承襲徐瑞謙過往的創作脈絡,當我們望向生態池時,似乎可以想像飄浮水面的不繡鋼球體樣態。(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鄭弘敬)

藝術家徐瑞謙。(Photo Credit:徐瑞謙)
 
2021 臺北白晝之夜「線上感 Interoperability」
完整活動|10/2(六) 18:00 - 10/3(日) 06:00
官方網站|nuitblanchetaipei.info

編輯/Christine Chen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